和治友德:清明風起萬物生 氣清景明正養生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歷書》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清明作為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該如何養生呢?
飲食宜溫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在我國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其實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行為都應該予以避免,應該在保護陽氣生發的同時,要關注養肝,調養脾胃。清明飲食宜溫,可多進食時令蔬菜、水果,如薺菜、菠菜等,對身體有好處。
隨著春日漸深,體內肝氣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由于木生火,如果暴怒易致肝氣過旺而引起心火亢盛。其次,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可與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過服菊花疏泄太過反倒傷肝,因此飲用菊花茶也要適量。
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以葛根提取物、黨參提取物、枳椇子提取物、紅景天提取物、葡萄糖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和泰粉產品,經動物功能試驗證明,具有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經動物和人體試食功能試驗證明,具有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的保健功能。
運動不宜過
春季運動要適宜適量,相對年輕人而言,中老年人的春季鍛煉更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建議選擇一些散步慢走、太極拳、練五禽戲、八段錦等。需要提醒的是,清明節踏青時不宜運動量過大。老年人的心率應控制在105次/分以內。中青年人相對參數適當放寬。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運動量的減少。
另外,清明時節正是花粉傳播的時期,花粉飄浮在空中,被人吸入體內后,常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以及全身發癢等癥狀。因此,建議患有急性病、身體弱或過敏體質的人群,要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各類容易誘發過敏癥狀的植物。
情緒戒悲怒
清明節是對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然而觸景傷情,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在此提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掃墓時一定要注意穩定情緒,不要悲傷過度,身旁最好有親人陪伴,帶上常用藥品或急救藥品,以避免突發疾病。所以,保持心態平和在清明時節養生顯得尤為重要。
清明節期間還是踏青出游的好時節,舉家老小一起外出,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郁,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能使人體陽氣增強。
當然,在踏青郊游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忘了呵護我們的肌膚,借助雪活泉臻顏凝萃系列的精華,讓我們肌膚美美噠,容貌美美噠,心情美美噠。
和治友德以“弘揚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結合西方營養學和中醫養生理念,以現代生命科學成果為依據,建立了“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三大養生學說,幫助人們通過三大養生收獲健康。
飲食養生:
通過飲食的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行為養生:
通過有目的的行為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心理養生:
通過心理調節而達到養生目的
文 明 祭 掃 倡 議
為倡導文明新風、嚴防疫情傳播、保護生態環境,和治友德發出如下清明祭掃倡議:
1、倡導文明祭掃
提倡通過家庭分散追思、網絡獻花、留言寄語、講先人故事、書寫寄語、制作思念卡片等現代、文明、簡約的形式祭拜,將現場聚集祭掃,改為精神追思與文化傳承,營造文明祭掃的社會氛圍。
2、倡導健康祭掃
大家要盡量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嚴防疫情傳播,保護好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3、倡導安全祭掃
自覺遵守有關規定,不違規用火,不燒紙焚香,不燃放鞭炮,自覺做到祭祀不污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