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知識付費傳銷陷阱:隨便這一抓,就是一個多億
一個年輕創業者折戟沉沙的故事,他的成功與失敗對年輕人和創業者都有相當的啟發意義。
這本來是一個勵志故事,主角叫楊紅巖,長這樣:
楊紅巖,微課傳奇創始人兼董事長,1992年出生于山東寧津縣的一個農村家庭。2011年,考上山東大學。
對一個山東農村娃來說,考上山大已經跑贏絕大多數同齡人了。楊紅巖顯然并不滿足。
在大學期間,他創立了“精英訓練營”、“大學生品牌俱樂部”、“超級軟實力俱樂部”三個社團。2014年,還沒畢業的楊紅巖注冊了濟南超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主營大學生培訓,后來這家公司更名為龍岸公司。
別人還在頭痛找工作的時候,楊紅巖已經成為創造就業崗位的老板了。
2015年畢業的時候,楊紅巖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創業達人,而且從校園里帶出了一個團隊。
《德州日報》做過一篇題為《聚智慧之光 照亮億萬家庭——記山東龍岸集團董事長、微課傳奇APP創始人楊紅巖》的正能量稿件。
報道中稱,畢業的時候,楊紅巖的創業團隊收到了1000萬元投資,對方希望能占股51%。熟悉勵志故事的讀者肯定能猜到,楊紅巖拒絕了這個“天文數字”。他對團隊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創業者只要踏踏實實做事,一定能成。拒絕一千萬,創業兩年內就可以掙一千萬!”
后來他押中知識付費的風口,不僅掙到了1000萬,甚至超過了王健林口里的“小目標”——一個億。但是他說中了開頭,沒有說中結尾。
2019年6月,臨邑縣公安局接到上級移交線索,指龍智公司在線上推廣微課傳奇App過程中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6月13日,臨邑縣公安局對龍智公司立案調查。
2019年10月29日,警方凍結了龍智公司賬上約1.15億元資金。
臨邑縣和楊紅巖的家鄉寧津縣,同屬山東省德州市,楊紅巖的公司則一直在省會濟南。
2020年9月,臨邑法院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2020年12月31日作出一審判決,楊紅巖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其余14人因認罪認罰分別被判處緩刑。
從畢業到被抓,楊紅巖的人生巔峰只持續了四年,跟大學一樣長。而他的刑期,則接近大學加創業的總和。這樣過山車式的人生,教訓沉痛。
不過,現在還沒到蓋棺論定的時候。楊紅巖不服一審判決,已經提起上訴,請求德州中院二審改判自己無罪。
楊紅巖涉嫌的傳銷,與我們印象中的傳銷有很大的不同。他銷售的是課程。
公開資料顯示,龍智公司開發的微課傳奇是一款心理學教育類APP,一款幫助每一位家長學習成長的家庭教育軟件。線上課程共分為巖講、家庭教育、智慧超市等三大版塊。內容涵蓋夫妻關系、育兒錦囊、品質培養、美麗時尚、家風傳承等眾多垂直細分領域。
里邊的內容我沒有看過,無從判斷內容質量如何。但這個賽道本身肯定是清白的。問題出在銷售模式。
據財新報道,楊紅巖的商業模式是:原價365元/年的VIP會員,批發單價僅售100元/年,一次性花費22萬元購入2200個VIP會員,便可成為“分公司”級別代理商,此后還能收入不斷:直接推薦一人成為“分公司”代理商,可獲取其交款的20%,當被推薦人再納入新人成為“分公司”時,他的上家仍可獲取新交款的10%。
這確實很像傳銷的做法。但是客觀來說,這種銷售模式在微商行業廣泛存在。楊紅巖和他的公司高層,也是在研究了微商的套路之后,制定的這套營銷制度。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楊紅巖并非完全沒有風險意識,他說自己曾經去咨詢過檢察院的相關人員,對方建議他們采用“2+2”方式設計獎勵制度,以規避層級在三級以上的入罪規定。所以他們設計了微課傳奇的兩級代理模式。
楊紅巖說:“如果微課傳奇2+2的商業模式構成了傳銷,那么全中國大多數的微商都構成了傳銷,因為他們是3+3的商業模式。”
這個案子還有一個疑點,就是楊紅巖的商業模式曾經得到了官方的某種認可。
判決書顯示,自2019年3月起,濟南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陸續收到濟南市12345熱線關于龍智公司微課傳奇App涉嫌“傳銷”的咨詢和有關反映,該局多次對龍智公司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現場未發現其存在傳銷行動。2019年6月10日,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曾給出回復稱:“經查,該公司通過批發和零售方式銷售年卡,批發方式有兩種,一種是2萬元購買100張,二是20萬元購買200張(原文如此,應為2000張)。用戶通過零售方式購買年卡后,系統會向上一級直接推廣用戶返利50元,對再上一級推廣用戶不再返利。根據目前調查的情況沒有發現被投訴人的傳銷行為,建議舉報人進一步提供相關證據,我單位會繼續跟進調查。”(轉引自財新報道)
一家注冊在省會,辦公地也在省會的公司,被本省一個縣拿下。怎么看都有點詭異。如果臨邑縣法院的判決沒有問題,就意味著當初濟南市的監管有疏漏。
傳銷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是一個專業的法律問題。有人打著“微商”的幌子去搞傳銷,這也是近年來客觀存在的現象。楊紅巖案子中的疑問,需要等二審法院做出回答。
無論如何,楊紅巖這個90后明星創業者的“倒下”,給我們上了一課。楊紅巖本來就是以講課起家的創業者,以“成功者”“導師”的形象示人,結果栽這么大一個跟頭,這一課比他之前講過的所有課都有價值。
泥菩薩不能自渡,說明泥菩薩也存在認知的盲區。研究泥菩薩的認知盲區,對后來者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楊紅巖的諸多選擇中,有一項是最值得推敲的,那就是創業地點的選擇。
我們假設,楊紅巖換了一個地方去創業,他有沒有可能就不會掉進這個坑,或者,至少不會栽得這么狠?
我們可以做個思想實驗。假設平行世界的楊紅巖,同樣是做知識付費,他去了X市。接下來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X市第一時間發現楊紅巖搞的就是傳銷,于是開展執法。這個時候因為案值不大,楊紅巖不會得到7年半這么重的刑期。他認識到錯誤,學習了法律,出來之后浪子回頭,繼續創業。以他的商業頭腦和組織能力,或許很快就會在正道上做出成績。
第二種可能:X市在楊紅巖走上邪路之前就發現了苗頭,相關部門對他進行法律幫扶,讓他及時走回了正路。這個創業者在這座城市不斷做大做強,上交稅收,創造就業崗位,成為這個城市的名片型企業。這無疑是創業者與城市的雙贏。
而現實中的局面是,一個創業達人進去了,一個能夠持續創收的企業倒掉了,一個城市失去了一個潛在的獨角獸。雖然國庫增加了一個多億的收入,但楊紅巖這樣的創業者能夠創造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關鍵是要怎么用正確的方式發揮他們的才華。
有才華的創業者不走正道,損失的不光是創業者,更是整個社會。為什么理想的局面沒有出現,值得各方深思。中國哪些城市有資格做X市,我就不展開講了,免得被說地域歧視。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相對來講,有些城市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確實更好。在那里,創業者會少走彎路,少踩雷。
都說選擇大于努力。有遠見的創業者要選擇有遠見的城市,有遠見的城市也要選擇有遠見的創業者。有遠見者互相成全,商業文明才能不斷進化,不斷創造美好。
擁抱商業文明,理解商業邏輯。商業文明就像空氣,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像治污一樣優化市場環境,楊紅巖這樣的悲劇就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