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沉寂數年后擬沖擊科創板,社交電商是否煥發新活力?
沉寂數日的微店近日重回人們的視野中,而這次引起熱議的是它將沖擊科創板的消息。本月初,據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微店集團已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通過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或存托憑證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自2011年成立以來,微店已走過十個春夏秋冬。成立三年后,“微店”APP孵化而生,定位為幫助微商在微信內開店的工具,提供商品管理、訂單管理、銷售管理等功能,是國內最早一批基于社交關系的電商購物平臺。
然而,在經歷了眾多資本青睞、商家數目千萬的“風光”之后,微店自2015年開始淡出“江湖”。與此同時,社交電商快速發展,多個平臺“殺出重圍”成為業內翹楚。微店的人氣和口碑遠不如之前。
如今,作為社交電商“老將”的微店,擬上市科創板,并開拓帶貨功能,是否會為社交電商注入新的活力?
“老將”沖擊科創板
天眼查信息顯示,微店隸屬于北京口袋時尚科技有限公司,前身為電商導購平臺“口袋購物”,成立于2011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王珂。據其股東信息顯示,王珂持股96%,小米雷軍持股1%。
作為國內較早誕生的基于社交關系的電商購物平臺,微店在發展早期緊抓微信生態紅利迅速崛起,因而備受資本青睞。
2014年,趕上社交紅利的微店在騰訊的支持下,開始與社交結合進行導流獲客。數據顯示,其APP上線9個月就吸引超過1200萬家店鋪入駐,成交額超過150億元。增速之快吸引眾多資本關注,多個知名投資機構向其遞出橄欖枝。
截至2014年10月,微店共完成4輪融資,先后獲得雷軍、成為資本、經緯中國、華平投資、H Capital、DST Global、Vy Capital、老虎環球基金、騰訊等多家知名機構及個人的投資。到2015年底,微店商家數已達5020萬。
可惜的是,在鼎盛期過后,微店與多數企業一樣,進入了瓶頸期,在業務及資本層面的進展開始放緩。
據36氪報道,自2015年下半年后,隨著數據下滑嚴重,微信內部便將微店從最高級的戰略合作伙伴下調了幾級。同時,其在2014年10月的融資之后,再無新的融資消息公布。
直到最近,微店擬沖擊科創板引起關注。
2月2日,據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微店集團已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通過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或存托憑證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順應數字化嘗試新業務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微店也順應變化做出一些改變。
在過去5年中,微店不斷嘗試新業務,團購、外賣、培訓、分銷等,甚至推出線下集市“微店Park”。據了解,“微店Park”是微店在2019年8月推出的、扶持小微創業者的社區商業項目,可視作“商場版的眾創空間”,線上App與線下Park完全打通,現坐落于杭州湖濱商圈。
受疫情影響,2020年,直播帶貨成為新一代風口,而這也吸引了微店的目光。
2021年2月5日,微店正式上線小程序接入微信視頻號功能。視頻號博主可以作為微店商家的分銷商,通過“帶貨”變現。
據了解,微店小程序和視頻號打通后,將帶來雙贏局面——商家拓展了分銷渠道,視頻號博主多了“變現”機會。另外,這也將為商家后續接入微信生態下更多的電商場景打下基礎。
“長期來看,微信生態下后續即將開放的更多電商場景,都會通過小程序交易組件來承載。此次微店接入交易組件后,基本上意味著可實現后續無成本的快速對接。”微店小程序項目負責人表示。
目前,微店已經從小微店主首選的開店工具轉型為助力創業者發展興趣、創立品牌、玩成事業的平臺及系統。
據官網資料顯示,平臺至今已吸引8000萬商家入駐,年交易額達到1000億元,在架商品數目已達30億。APP下載量1.7億次,平均日活百萬量級以上。
在爭議中發展的社交電商
在微店沉寂的數年中,社交電商的“天下”早已變了又變。在資本市場上,晚于微店成立的有贊、微盟、云集、拼多多也都實現搶跑,紛紛早于微店踏出上市這關鍵一步。
其中,有贊于2018年4月在港上市,被稱為“微信生態第一股”;拼多多于2018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春節期間,多家機構向美國SEC提交了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倉情況,中概股拼多多成為了眾多知名機構的第一重倉股。其中,高瓴資本增持3萬股拼多多至1023萬股,持有拼多多市值高達18.2億美元,近117億元人民幣,為高瓴第一重倉股;微盟集團于2019年1月15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2019年5月3日,云集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JY;
然而,由于涉傳風波不斷,社交電商一直在爭議中發展,使得這一風口有走弱的趨勢。
近日,廣州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對廣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其涉及傳銷行為,被共處罰金904萬余元,并責令整改違法行為。
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至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從1820億元增長到22247億元,增長超11倍,但增速從高點的98.2%滑落至76%,2020年進一步下滑至66.5%。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表示,自2017年云集因傳銷被罰以來,“涉傳”風險依舊伴隨著社交電商行業。
從斑馬會員、粉象生活、淘小鋪等平臺因涉傳被罰可以看出社交電商未來發展之路也是略顯“迷茫”。目前,社交、直播、內容電商已成為我國電商市場重要的新業態,并保持高速增長。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觸碰法律監管的現象,尤其是社交電商模式合規問題,引發爭議。這都是互聯網新業態所帶來的市場監管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