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興盛優選“下沉式”打法或涉傳銷風險?
2019年7月底,李華(化名)成為了興盛優選的一名“團長”。
盡管銷售的提成一個月可以為她帶來數千元的收入,但她的工作重心早已不在門店的經營上,而是開發新“團長”。興盛優選也為團長們提供了一套激勵機制,團隊的訂單量越高,對應的提成比例就越高,這成為了興盛優選在全國攻城略地重要的手段之一。
根據其官網顯示,在2019年其GMV(成交總額)就達到了100億元。2020年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但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進入社區團購賽道,興盛優選還能凱歌高奏嗎?
離不開的團長
從本質上講,社區團購和直播電商一樣,將以往的貨找人模式變成了人找貨,“團長”的功能與主播類似,同樣起著將商品推介給消費者的作用。
“‘團長’的作用不僅僅只是下訂單,他要做的事很多,例如去招攬顧客獲客、處理投訴、維護客戶關系等客訴的維護,因此‘團長’的收益夠不夠穩定、是否能夠持續增長便成了關鍵。”零售電商智庫及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說到。
由于“團長”招募幾乎零門檻,對于社區團購公司來說,每一名“團長”都是銷售額,和公司發展掛鉤。因此,“團長”成為了社區拼團企業所面臨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據了解,大多數企業會拿出銷售額的10%左右作為“團長”的酬勞。但由于“團長”大多屬于兼職,他們很難完全配合公司的要求,并且還有被競爭對手“挖墻腳”的風險。
王琳(化名)就是一名社區團購的“團長”,卻服務于興盛優選、食享會、美團優選等多個平臺。每天推薦哪個平臺的產品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商品優惠力度,二是利潤空間。她告訴《商學院》記者:
一件商品價格過低,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團長’就沒有利潤空間了。
據她透露,興盛優選要求每天最少要有10個訂單,如果連續一周沒有做到的話,就會停掉“團長”的資格。
對于如何保證“團長”的穩定性與積極性,興盛優選表示只有不斷為門店創造價值,門店才會相信平臺并陪伴平臺一起走下去,興盛優選主要是幫助與平臺合作的門店賺到錢,一方面是線上訂單的提成,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取貨時在店內產生的二次購買。
“興盛優選會越來越重視老板,從面簽會到線上的課程培訓,興盛優選是目前業內對門店進行賦能和培訓最為完備的平臺,興盛優選也將不斷完善在門店端的培訓內容,幫助門店持續穩定賺錢,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興盛優選方面進一步表示。
據李華講述,只要招募三名“團長”即可成為平臺的正式員工,可以從團隊的訂單中抽取一定的提成,而一名“團長”發展的下線內部分為拓展專員、主管、經理、部長、總監五個層級。
另一名招募興盛優選“團長”的工作人員透露,團隊訂單數量越高,“團長”拿到的提成比例則越高,具體可以分為6個等級,2000單對應的提成比例為1%,7000單則為3.8%,50000單為6.5%,30萬單為8.5%,100萬單為10%,300萬單為11%。
興盛優選還能一路凱歌高奏嗎?
隨著社區團購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也進入到這一賽道中來。
2020年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已經先后入駐四川的成都、綿陽、內江和重慶市等多地。7月,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稱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在武漢和南昌兩座城市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投入使用。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
而對于如何應對,興盛優選方面則表示,其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核心是聚焦“用戶體驗”,用高性價比的商品、日次準時的配送服務、極低的商品差異和無憂的售后服務來保障和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
“低價補貼是不可持續的,同時,履約能力也不是短期可以建成的(主要包括供應鏈、物流體系)。此外,我們也加快了在各地的布局。一方面是不斷拓展尚未進駐的省份,另一方面是在已覆蓋區域不斷下沉。”興盛優選方面回復。
對于興盛優選的后續發展,《商學院》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