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直銷協會統計:中國直銷市場每年銷售額約2000億元
12月15日,針對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帶來的就業環境變化對直銷發展的影響,探討直銷行業靈活就業模式,研究新形勢下直銷行業在就業方面的作用和貢獻,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了“直銷在保就業中的作用”研究報告發布研討會。《報告》深入直銷企業展開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406份,對直銷人員的就業情況做出客觀描述,分析直銷行業從業者問題、現狀和趨勢。
《報告》首次依據數據計算出了直銷從業者的就業系數,從理論上明確了非正規就業形式的直銷從業者與正規就業的數量比較關系,使得社會可以有一個標準來評估直銷行業對就業所做的貢獻。
《報告》指出,直銷是一種由個人直接向消費者推介銷售消費產品的無店鋪零售方式。在我國,自2005年立法以來,商務部根據法規核準了91家企業獲得直銷許可。15年來,超過1000萬人成為這些直銷企業的直銷員。按照世界直銷協會對中國直銷市場的統計,從業者每年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金額在2000億人民幣左右。由于以往對直銷市場規模的關注度比較高,而對于數以百萬計直銷從業者,尚缺少對其就業狀態和就業貢獻的研究。
據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謙介紹,由于直銷采取無店鋪的銷售方式,且大多數直銷企業并不特別樂于大作廣告,因此公眾對直銷以及直銷從業人員的了解很有限。《報告》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為社會大眾呈現了一幅直銷人員的畫像:從業者性別比,以女性為主力軍;從業者年齡,以中老年為中堅力量;從業者的教育水平,大專以上超三分之一。這些直銷從業者超過70%都是個人身份參與,屬于非正規就業的群體,或以個人身份從業的微小創業的性質。與正規就業相比,他們的職業保障程度更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更弱。直銷企業要保護直銷從業者的合法權益,監管部門支持、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由于衡量非正規就業人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存在一定的困難,《報告》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以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為參照,確定直銷從業者的就業系數,力求找到一個恰當的方法對直銷從業者群體進行評價。據了解,這是學術機構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評價。按照《報告》的估計,目前直銷從業者相當于為社會提供了170萬個正規的就業機會。再算上直銷企業正式的員工約為5萬,這些就業機會就是直銷行業對社會就業的直接貢獻。
《報告》認為,保障就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六保”任務涉及社會民生各個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未來直銷行業發展趨勢是互聯網+靈活就業新形態,幫助女性及弱勢群體等就業。
來自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行業監管部門的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行業協會的代表在會上對《報告》進行了研討。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