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寒衣節:冬季御寒養生勿入誤區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冬季天氣寒冷,是感冒、咳嗽等疾病的高發季,很多人喜歡在這個時節滋補養生。我國北方素有類似“冬吃蘿卜賽人參”等說法,事實上,很多所謂的民間冬季御寒養生的“經驗之談”,其實是走入了冬季養生誤區,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誤區1-冬季吃羊肉御寒強體
羊肉與豬肉、牛肉的營養成分相比沒有十分特殊的地方。人體產生熱量,重要的是分解可以產生能量的營養素。在肉類中,這些營養素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而羊肉蛋白質含量19%,稍遜于牛肉的19.9%;羊肉熱量和脂肪含量在三者里居中,比豬肉少。
誤區2-喝酒能驅冬寒
人喝酒后酒精刺激體表毛細血管擴張變粗,使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會感知到溫暖。但這只是皮膚表皮的短暫性發熱。喝酒后人體熱量的消耗增加,通過皮膚會急速散發消耗體內熱量,這種消耗比酒精供給的熱量要多。熱量產生速度跟不上散失速度,就會導致體溫下降,人會感覺冷。所以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使人感冒。
誤區3-洋蔥熬水可止咳
洋蔥富含膳食纖維,低熱量,高鉀低鈉,富含多種功能性植物化合物,鼓勵作為日常飲食。但它不是“超級食物”,需要和其他食物協同,才能夠保障人的健康。
誤區4-冬季喝雞湯治感冒
喝雞湯預防感冒的作用和多喝水一個道理,有助于病毒的排出。如果感冒到發燒程度,不能喝雞湯,過于溫熱會加重病情。
誤區5-冬吃蘿卜賽人參
冬天吃蘿卜對于健康和補充營養有益處,但蘿卜沒有特殊的營養成分,切不可過分迷信蘿卜的保健功效。真正治療疾病需要診斷和對癥、對病因的有效治療,這樣才能不延誤病情,保障身體健康。
冬季御寒養生之法
1、每天運動半小時
冬季也要每天運動半小時。冬季由于氣候寒冷,人們多不愿出外運動。其實,越是寒冷,越應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増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內健身場所健身,如跳操、打乒乓球、玩保齡球等。但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別選擇那些活動幅度過大、運動量過強的運動項目。
2、熱水浴足通氣血
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約占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癥狀。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姜等熱性藥材煎出的藥液,效果會更好。
3、穴位按摩疏筋絡
按摩血海穴、三陰交穴。這里是幫助補血的穴位和經絡。中醫按摩中有八種基本手法,我們推薦用滾法,用小玻璃瓶或小搟面杖,以中等偏重的力量,在穴位及周圍按壓、滾動即可,這比普通的按摩更有效,堅持此法,對健康養生好處多多。血海穴位置: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4.身體保暖勿受寒
冬季氣溫低下,人們都怕冷,一進入冬季,很多人出現了手腳冰涼的癥狀,非常不舒服,有時穿很多衣服都不起作用。其實這就是畏寒的癥狀,對付畏寒注意腰腹部保暖。腰腹部是人的上體和下體的結合部,腎臟就位于那里,中醫專家指出,腎具有喜暖怕寒特點,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切勿讓寒邪侵入身體。
寒衣節之際,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為培育文明新風、保護生態環境,守住全民抗疫成果,在此,和治友德向大家發出倡議:
祭奠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倡導采用網上祭奠、社區共祭、敬獻鮮花、家庭追思、撰寫祭文等文明、簡約、低碳、安全的祭掃方式。
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規定,不在道路、居民區和其他公共區域焚燒紙錢、上燈點燭、焚香祭祀等,確保公共場所消防安全和家人安全。
祭掃活動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減少人員聚集,鞏固防疫成果。
讓我們共同攜手,做文明殯葬、文明祭掃的參與者與志愿者,爭做文明市民,樹立時代新風。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