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貝店”涉嫌傳銷被罰3000萬,疑交納1500萬洗白上岸?
7月2日,美商社發現微博某大V爆料稱:“內部消息,貝貝集團旗下會員制折扣商城‘貝店’涉嫌傳銷,被湖北荊門市場監管局處以3000萬元罰款。疑似‘貝店’交納1500萬元罰款金額后,意圖通過整改下架399元門檻費洗白上岸。”
消息一出,美商社便進行了跟進調查。
美商社發現,7月1日,“貝店”對外發布了公開信,宣布將全面開放平臺供應鏈和技術力量,幫助用戶實現“無門檻、零收費”開店。
“貝店”在公開信中表示,自7月1日起,用戶只需下載貝店APP,一鍵注冊即可免費成為貝店店主,享受店主權益,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掌上小店”,并為店主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及SAAS解決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貝店”是貝貝集團旗下專注家庭消費的社交電商平臺,貝店官網宣稱,貝店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分享與傳播,實現消費者、店主以及供應鏈的三方連接,將精選的商品送達消費者的手中”。
通過用戶分享,達成流量裂變,實現高效率的貨找人,“貝店”這一業務模式也被不少用戶質疑存在變相傳銷的情況。
根據此前媒體的報道,“貝店”受到傳銷質疑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門檻費,二是拉人頭返利。
據悉,成為“貝店”的店主入門需要繳納398元的“貝店”嚴選禮包。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表示398元的禮包根本不值398元的價格。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屬于傳銷行為。
其次,“貝店”的宣傳資料顯示,銷售貝店商品的傭金在10%-40%。但業內人士告訴美商社,大多數“貝店”店主并不是靠推廣商品賺取返傭,而是活躍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推廣自己的“貝店”邀請碼,以此來賺取所謂的“人頭費”。
美商社了解到,假若店主A,拉了B到“貝店”開店,A就能得到一百塊的獎勵,當A拉到20個人的時候,A手下的BCDEF每拉一個人,A就會有一百元的收入。
為了進一步驗證,美商社下載了“貝店”,并按照要求填寫了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發現確實需要再填寫邀請碼才能夠注冊成為“貝店”會員。
美商社發現,如不填寫邀請碼,消費者僅可瀏覽“貝店”首頁商品,而無法進行購買,就連加入購物車都受到限制,其余“我的店”“購物車”“會員中心”等功能都不予開放。
美商社對此向“貝店”客服進行咨詢,客服稱,盡管可以免費注冊成為店主,但注冊時仍然需要填寫邀請碼,并且任意下單購買產品才可開店。
客服告訴美商社,如果沒有邀請碼,隨便在網上搜索一個添加即可。但一定需要填寫邀請碼才能成為店主。
客服還稱,“免費成為店主”是指成為普通店主,即能夠在“貝店”上購買、分享產品以及開設自己的店鋪,而只有成為vip店主才能夠獲得相關銷售獎勵,具體獎勵機制需向邀請人詢問。
當美商社問及更新前后的差別時,客服答,“此前用戶需通過分享、互動、簽到、購物等方式,積累一定成長值后才可免費開店,新版本則不需要了。”
近年來,社交電商發展如火如荼。不僅有“貝店”興起,云集、花生日記等社交電商發展也如日中天。
但社交電商模式涉嫌傳銷的質疑卻一直未斷,昨日,美商社報道了阿里旗下社交電商淘小鋪涉嫌傳銷,其合作運營商三帥六將及淘寶子公司杭州心選等幾家公司被凍結財產4400萬。
盡管新版本“貝店”取消了門檻禮包,但拉人頭的邀請制模式仍然未改變,這恐怕讓“貝店”一時半會難以洗掉涉傳的嫌疑了。
- 貝店,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