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有趣的營銷小故事
2019-11-27 14:40 來源:營銷品牌官 135895 次
在英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10萬英鎊了。價格還在不斷攀升。這時,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英鎊。”青年并不沮喪,繼續誠懇地說:“如果您把住房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讓您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關愛您!”老人頷首微笑,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老人拍著青年的肩膀,“就是這個小伙子!”營銷人員要學會利用人性去滿足目標用戶群的心理,把目標用戶群的情感需求和差異作為品牌營銷策略的核心。主要能夠抓住用戶的癢點、痛點、搶奪客戶的注意力,使之能夠通過產品獲得情感、心理上的滿足與認同,就能贏得用戶消費的操縱權,達到最終的營銷目的。
很久以前,有個國王請兩個木匠雕琢老鼠,兩個工匠手工高明,雕得活靈活現。國王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最終想憑感覺判第一名木匠勝出。第二名木匠提出抗議,他認為老鼠雕得像不像,應該讓貓來判別。國王一聽也覺得很有道理,所以讓人帶來了三只貓。結果,三只貓都不約而同地撲向第二名木匠雕的老鼠。國王大惑不解,第二名木匠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很簡單,他的老鼠是用魚骨雕成的。
營銷是沒有專家的,唯一的專家是消費者,就是你只要能打動消費者就行了,抓住消費者的實質與痛點訴求,比任何高明的話術技巧都有用。
第一個營銷員空手而回,說到了廟里,和尚說沒頭發不需要梳子,因此一把都沒銷掉。第二個營銷員回來了,銷了十多把。他介紹經驗說:“我告訴和尚,頭皮要經常梳梳,不僅止癢,頭不癢也要梳,可以活絡血脈,有益健康。念經念累了,梳梳頭,頭腦清醒”。第三個營銷員回來,銷了百十把。他說:“我到廟里去,跟老和尚講,您看這些香客多虔誠呀,在那里燒香磕頭,磕了幾個頭起來頭發就亂了,香灰也落在他們頭上。您在每個廟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們磕完頭燒完香可以梳梳頭,會感到這個廟關心香客,下次還會再來”。第四個營銷員說他銷掉好幾千把,而且還有訂貨。他說:”我到廟里跟老和尚說,廟里經常接受人家的捐贈,得有回報給人家,買梳子送給他們是最便宜的禮品。您在梳子上寫上廟的名字,再寫上三個字"積善梳",說可以保佑對方,這樣可以作為禮品儲備在那里,誰來了就送,保證廟里香火更旺”。
零增長不等于零需求,有大量潛在消費需求處于睡眠狀態,營銷者面對原有的消費市場,應隨機應變,轉換思維,樹立市場創新意識,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以達到挖掘潛在需求的目的。
臺灣有位老板在準備到祖國大陸投資辦廠前夕,對祖國大陸市場進行考察,發現市場上的旅游鞋幾乎是白色一統天下,毫無特色,于是這位老板果斷決定投資辦一家鞋廠,專門生產一種"彩色旅游鞋"。這種鞋投產后幾乎銷到哪里就熱到哪里,這位老板也很快賺了大錢。
市場的耳光,總是抽向同質化的臉。突破同質化桎梏,創新營銷變存量為增量尤為重要。當然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只有在需求存在時,營銷創新才能構成新的商機,否則一文不值。
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句話,他一聽馬上掏錢。是什么讓他立馬轉變?導購員對丈夫說:“這么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舍得讓你洗碗的。”
抓準營銷角度,人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要善于揣摩客戶心理。
商人帶兩袋大蒜到某地,當地人沒見過大蒜,極為喜愛,于是贈商人兩袋金子。
另一商人聽說,便帶兩袋大蔥去,當地人覺得大蔥更美味,金子不足表達感情,于是把兩袋大蒜給了他。
營銷奪取先機很重要,得先機者得金子,步后塵者可能得到的就是大蒜,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兩個男同學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一上去就表白,結果把女孩嚇跑了。
另外一個男孩跟著女孩去圖書館看書,發現女孩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上前搭訕:同學能借我10塊錢吃面條嗎?錢包丟宿舍了,這是我的學生證,你給我手機號,回頭還你錢。女孩想了想說:行吧。正掏錢,男孩又說:要是能借20,我請你也吃一碗。結果,兩個人就這么好上了。
換個思維,換個角度去做營銷,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沒機會就要學會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沒關系就要想辦法去發生關系。
三個旅行者早上出門時,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么都沒拿。
晚上歸來,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 于是,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 “你怎么會沒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回答,而是問拿傘的旅行者: “你為什么會淋濕而沒有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 “當大雨來到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道怎么淋濕了; 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摔傷。 ”然后,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 “你為什么沒有淋濕而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說: “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帶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 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后笑笑說: “這就是為什么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 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 你們的失誤就在于你們有憑借的優勢,認為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營銷過程中,優勢是相對的,憑借客觀的營銷環境創造優勢才能夠取勝市場。
有一個人在荊州做官時,山上的老虎常出來吃人和家畜。 老百姓要求縣官除去餓虎。
這個人只下了一道驅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巖石上,湊巧那只老虎因故離開了荊州,他就得意地認為他的命令生效了。
不久,他被調另一個地方做官。 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剛強,很不容易治理。
他認為刻在荊州巖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夠制服兇惡的老虎,便以為也能夠鎮住能夠識文斷字的老百姓,便托人去荊州描摹那個石刻。 結果,這個地方不但沒有治理好,這個官反而因為治理不當而丟了官。
每個企業有自己的固有的營銷模式,但市場發生變化時,企業要主動做出適當的營銷戰略轉變以滿足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切忌固步自封與隨波逐流。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巷口開往火車站的。 不知道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
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們常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 “下次給帶給個小河蚌來,好嗎? 這次讓你免費坐車。 ”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 她總是說,這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船民們也理解,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 不過,三個月后,門口的102號不見了。 聽說停開了。 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 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
顧客忠誠度受質量、價格、服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要制定合理的銷售策略,市場競爭激烈,要利用合理的銷售策略才能維系住客戶,使顧客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產生感情,形成偏愛并長期重復購買該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