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付通經營異常尚未獲支付牌照 消費返利模式引爭議
云付通“經營異?!?消費返利模式引爭議
熊學慧
以“消費全返”為口號的“消費金融創新者”云支付正向全國招募會員和合伙人。其“愿景”是在未來10年時間內將幫助1000家企業實現千億級營收,1萬家企業實現百億營收且成為“讓世界感恩的中國金融企業”,這樣的愿景你信嗎?
很多人相信了。《中國經營報》記者在云支付的一次大型招募會場見到,現場數百名身穿紅色T恤的會員們在聽到臺上演講者描述的美好愿景時,多次以熱烈的掌聲打斷其演講。而如果想成為“合伙人”,則需要向云付通支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付通”)交納5萬至500萬元不等的加盟費。
據了解,云支付的運營方為云付通,設立于2015年8月。其董事長黃秋錦透露,云支付用一年時間就將交易額做到20億元、虛擬云幣交易額130億元。
黃秋錦沒有向本報記者透露云付通的盈利模式,只是稱云支付顛覆了傳統的支付概念和商業模式,隨著云付通業務的擴大,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傳統的支付系統”將受到沖擊。
不過,黃秋錦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云付通還沒有獲得支付牌照,其“消費全返”的模式頗具爭議。對此,黃秋錦稱云支付“不是支付平臺”,他們借助易寶支付等通道實現支付交易。
消費“返利”
資料顯示,云付通于2015年8月24日在深圳前海成立,資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其運營總部設在廣州。其運營的云支付號稱全國首個支付返還的綜合性消費金融平臺。
記者在云支付“云粉節”拿到一份《白皮書》及有關云支付商業模式、產品的說明。以“云返汽車城”為例,消費者如果在云返汽車城購買一輛20萬元的汽車,會獲得20萬的“云幣(積分)”、每天約萬分之五的比例返還,每天收到的返還金額為88元(需扣減返還額12%的稅費及手續費)、每月約2640元,直至全部返完。
為弄清云支付的返利模式,記者專程到位于廣州番禺的云返汽車城現場咨詢。一名銷售人員稱,云返汽車城銷售的車輛比4S店銷售的同款車輛價格高出15%,而顧客買高價車的“好處”是可以持續獲得消費款的返還,返還周期為七八年左右。
比如消費者購買市場價100萬元的車,在云返汽車城則需要支付115萬元車款,同時獲得等額“云幣”。云支付用加收的15%車價款按天進行返現,返現完15萬元后,另100萬元需要繼續返給顧客。
但車輛生產和銷售需要成本,廠家和平臺也需要利潤,這100萬元是誰出的?平臺還是汽車廠家?這名工作人員無法向記者解釋清楚“云支付平臺返還給顧客的錢從哪兒來”等問題。
“這名銷售員不可能解釋不清楚,因為都進行了培訓。”黃秋錦對記者說,就像在機場吃一碗面需要40元、而在市區粉面店只需14元的道理一樣,顧客能接受同類商品的高價消費,是因里面包含了高附加值的服務費用。
據稱,云支付理論建立在“消費資本論”的基礎之上,即企業讓出一部分利潤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則變成“投資者”。這里要解決的一個難題是,拿多少利潤出來,以多大的比例、以多長的時間還給消費者?
黃秋錦說,云支付是將一個計算“如何讓資金在一定增速的過程中能達到資金平衡“的數學模型變成一個應用工具,并為消費者所接受。這一金融創新模式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消費的傳統認知,“讓錢回頭不再是癡人說夢”。
模式爭議
事實上,公眾對“消費返利”的模式并不陌生,商場促銷時會打出“消費滿500送500”等口號,各銀行及旅游平臺的積分也可以當錢花,而近幾年網絡購物的電子商務平臺更是高舉“消費返利”旗幟吸引流量。
這一源自國外的營銷模式進入國內后,也被部分經營主體異化為傳銷工具,比如萬家購物、太平洋直購等網站。而云支付推出后也引起較大爭議,市場對其合法性問題有較多懷疑。
比如,和訊網“和訊名家”中甚至有人刊文將云支付列入170個資金盤騙局名單,直指“涉嫌非法集資和網絡傳銷”。網名“烤串”的舉報者亦在成都“麻辣社區”發帖稱,查不到云支付的支付牌照,“請網警同志關注”,“懷疑其涉及到金融詐騙問題”。
記者在人民銀行網站公布的270家獲得支付牌照的支付機構名單中確實沒有查詢到云付通。黃秋錦對此解釋稱,云支付“不是支付平臺”,而是通過易寶支付等通道實現支付交易。
在黃秋錦看來,作為新生事物,外界對云支付有爭議也很正常,“特斯拉發明交流電時,直流電支持者、包括愛迪生也說交流電很危險,有人甚至用電死大象為例試圖讓大眾相信這一點?!?/span>
實際上,外界對云支付的爭議不僅限于其“支付返利”模式方面,其吸納會員和“合伙人”的運營模式也受到業界關注。
對于云付通的運營模式問題,廣東某律師事務所李賀亭律師還專門撰文分析,云支付的參與主體包括消費者、商家、加盟合伙人(合作者或代理商)等,云支付的交易過程并不產生新的財富,其中商家獲得的收益實際上是應收費用的延遲收益。其中,風險最小的是消費者,即便是得到部分返還,也并沒有資金的損失。而風險較大的是加盟的“合伙人”,在支付加盟費后,合伙人“是否有足夠的支付者和接受支付者加入該系統,是否能滿足一定的收支額度,都是未可知或不可控的”。
記者了解到,云支付合伙人的加盟費用為5萬至500萬元不等。第一批合伙人包括:10名交納500萬元的“全國合伙人”、5名交納100萬元的“省級合伙人”、4名交納30萬元的“市級合作人”及3名交納5萬元的“縣區級合伙人”,招募總金額5635萬元。
“安全合規”?
云付通向加盟者和“云粉”(會員)描述了其美好“愿景”,即到2025年,幫助1000家企業實現千億級營收、一萬家企業實現百億營收、1000個合伙人實現上億元的收入、10萬人實現千萬元的收入、1000萬人實現百萬元的收入。
記者統計了一下,如果上述“愿景”能實現,在未來10年時間內,云付通“幫助”創造的財富值達211.1萬億元。云付通按3%~5%的比例收取管理費或是交易傭金,以此數值計算,云付通到2025年營收將達到6.33萬億至10.56萬億元。
這并不包括其平臺“十萬億量級”沉淀資金產生的收益及平臺流量變現的廣告、入口等收益。
云付通還推出了基于云支付、面向B端的“云商寶”,采用金融與產業結合的模式向服裝、飲食、房產、汽車等領域延伸。據稱,云支付可以鏈接任何產業平臺和商戶,且不設限制。
“比如云返汽車城,以驚人的銷售業績給4S店的銷售帶來了競爭壓力?!秉S秋錦說,消費金融的模式決定了它和傳統企業的競爭根本不在一個層級,而在競爭中“摧毀”傳統模式也是“情非得已”,“我們想合作,但很多人不相信‘支付返還’是一個科學的金融模式。”
“云付通在全國已經開了七家分公司,最終證明云付通的產業布局理念得到了其他產業的認可?!秉S秋錦說,以房地產為例,很多房地產開發商都開始與云付通溝通合作事宜,“以前大家認為我們是攪局者,后來發現我們實際上是幫助者”。
按黃秋錦的說法,“前端做金融、通過消費金融吸納大量用戶和資本,再在這個生態鏈上做后端的產業應用,這才是云支付的使命”。黃秋錦說,云支付是傳統支付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革新者”,未來會迎來更多的來自市場層面的“反彈”,“‘三大戰役’很快會打響”。
黃秋錦直接將云付通對標騰訊財付通和阿里支付寶,并稱微信的開放是“有限的開放”。與支付寶、財付通不同,“云支付”是全面開放的支付平臺。比如,云支付雖然在支付形式上與支付寶相似,但有本質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云支付是“支付全還”。
不過,黃秋錦也承認,“消費全返”的模式還沒有像微信、支付寶一樣被更多的消費者和商家接受,這是一個挑戰。
還沒有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云支付”會順利成長嗎?其“安全合規”的企業價值觀是否能堅守?這還需要市場的檢驗和監管者的回答。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深圳市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10月13日將云付通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