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中國:聚焦生物醫學前沿研究,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成立
12月2日,“國際微生物組健康科技創新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該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和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微生物組研究專家和國內30家三甲醫院的臨床專家,圍繞腸道微生物組與慢性病發生、發展的關系展開學術研討。
領導、嘉賓共同啟動“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
啟動國際微生物組研究,造福人類健康
論壇期間,上海交通大學、完美公司及各大醫院聯合發起成立“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的倡議,同時啟動國際微生物組計劃先導項目“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這些成果將推動并引領微生物組健康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深入理解慢性病的發病機制、發展全新的疾病防控新技術,造福人類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國內外微生物組專家進行學術討論
本次論壇邀請了美國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主要負責人George Weinstock教授,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IHMC)執行委員會委員、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Mark Morrison,人體微生物組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學特聘教授趙立平作了有關美國、澳洲和中國的醫學微生物組學進展的學術報告;來自包括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和301醫院等30家三甲醫院的臨床醫學專家參加了研討會。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胡瑞連致辭
完美公司總裁胡瑞連在致辭中表示,完美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學于2013年聯合組建“微生態健康聯合研究中心”,投入科學研究資金已超過1億元,是完美投入最大的一個研究項目。相信在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各大醫院的支持下,通過組建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啟動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微生物組研究將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不僅能真正實現產業的騰飛,更為造福全人類健康做作出新貢獻。
腸道菌群或成防治2型糖尿病突破口
人體內生活著的微生物統稱為“微生物組”,這么多微生物生活在人體內,但我們卻一直忽略它們的存在,可以說它們是與我們親密相處的“陌生人”。腸道微生物組,也稱腸道菌群,是人體共生微生物的主體,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巨大作用和影響直到近年來才開始得到普遍重視。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趙立平宣讀“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倡議書
目前,以2型糖尿病為代表的各種慢性病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流行,由于這些慢性病的發病機制不清楚,尚無有效防控方法。但近年來,對人體共生微生物,特別是腸道菌群的研究,為解決慢性病的防治問題帶來了新的曙光。人體微生物組包括和人體共生的所有微生物,其中腸道菌群是人體微生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據趙立平介紹,目前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組成十分復雜,既包括了真菌、細菌、病毒,也包括了一些寄生蟲等。其中,細菌的數量最大,種類最多,代謝也最活躍,是構成腸道菌群的主體。每天有10%左右的腸道菌群會完成更新,但健康人的菌群的整體結構是保持相對穩定的,腸道菌群的確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這個領域目前研究進展最快的是代謝病,尤其是肥胖癥和糖尿病。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Mark Morrison教授作學術報告
微生物組聯盟成立,合力破解慢性病防控“密碼”
近年來,微生物組已經成為生物醫學領域最火爆的前沿研究方向。以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團隊為突出代表的科學家發現,微生物組是推動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內的多種慢性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作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新靶點。為努力攻克以2型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等科學技術難題,實現微生物組健康科技的轉化研究與臨床應用,從而造福人類健康,上海交通大學將積極組建“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Microbiome for Health Alliance, MiHealth),完美公司將積極支持該聯盟的糖尿病研究。
共同簽署“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意向書
據了解,“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成立后將首先組織全國各地的30家三甲醫院,開展大規模的人群微生物組的調查,進一步拓展對腸道菌群與糖尿病等疾病關系的認識,發現腸道菌群中防控疾病的新靶點;同時,開展大規模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優化和驗證針對腸道菌群防控糖尿病的營養干預方案,為形成新的糖尿病臨床營養治療指南奠定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吳旦教授致辭
建立中國典型人群健康微生物組數據庫
據趙立平教授介紹,目前微生物組研究的瓶頸在于:不清楚健康的微生物組應該是什么樣子,以及健康的微生物組結構出現失調會導致哪些疾病。因此,除了建立“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外,上海交通大學同時與完美公司聯合多家國際知名的微生物組研究機構,發布、啟動了“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
“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啟動儀式
“這個計劃是要對中國境內,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群體進行遺傳背景、環境條件和微生物組結構的系統研究,希望找到影響中國人健康和疾病易感性的關鍵因素,為發展防控疾病,維護健康的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基礎數據。”趙立平教授表示,通過對海內外華人的腸道微生物組結構變化與健康關系的系統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在遺傳背景變化不大,而飲食結構發生快速變化時,菌群結構的改變在疾病譜的變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有助于深入理解慢性病的發病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主持學術報告
“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在本次論壇中啟動,將以旅居世界各國的華人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其所在國的當地人群為對照,通過大規模的分子流行病調查和腸道菌群測序分析,研究遺傳背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對菌群和疾病易感性的影響和作用。論壇專家表示,未來將通過“產學研聯動”和“國際化合作”來推動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并使該計劃作為第一個種子項目,引導啟動“國際微生物組計劃”,為確立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作貢獻。
國際微生物組健康科技創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