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曝光:河北郵幣卡是致富捷徑還是財富陷阱?
直銷人網訊:最近,一種新的投資理財途徑——郵幣卡電子盤受到廣泛關注。在一些人眼中,它是一塊尚待開墾的價值洼地,前景一片光明;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它只不過是一個新的騙局,隨時都有失控的風險。什么是郵幣卡電子盤?它是致富捷徑還是財富陷阱?
打著“文化+金融+互聯網”的旗號,郵幣卡電子盤行情火爆
郵幣卡電子盤是什么
要弄清楚什么是郵幣卡電子盤,先要清楚什么是“郵幣卡”。郵泛指集郵品,包括郵票、郵資明信片、郵資信封等郵政用品;幣指錢幣,包括流通的貨幣、貴金屬幣、非貴金屬幣等國內外可以合法買賣的貨幣;卡指電話卡、IC卡、銀行卡等卡片。這些郵幣卡因為有價值、有“顏值”,自然也就有了收藏者,隨著郵幣卡買賣的增加,也就形成了郵幣卡市場。
郵幣卡電子盤也叫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就是賣家將郵票、金銀幣、電話卡等有價值的藏品,拿到文物交易所鑒定,然后以實物掛牌的方式上市交易,讓投資人和收藏者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郵票錢幣等藏品。
一些從業者和專家認為,這種方式豐富了藏品交易的種類和數量,讓買家和賣家不再“跑斷腿”,增強了藏品的投資屬性,是在互聯網大潮中,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的深度結合。
間發行的紀念郵票價值不菲
電子盤“解決了現貨交易的弊端”,讓郵幣卡電子盤業務突飛猛進
在從業者和投資者看來,郵幣卡的現貨交易有很多弊端,如賣家找不到買家,交易成本過高;現貨交易價格混亂,賣家漫天要價;沒有鑒定機構,假貨問題嚴重;藏品品相沒有評判標準,交易糾紛太多,交易時間過長等等。
郵幣卡電子盤的出現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賣家再也不用費力地去找買家;交易價格透明,不用擔心受騙;有了文交所的鑒定,買家對藏品的真偽、評級、價值也更放心,不用擔心藏品的品相問題,采用T+0交易,當天買可當天賣,交易時間短。
有了這種所謂的優勢,郵幣卡電子盤隨即受到熱捧。電子交易平臺不僅數量在增加,交易額更是狂飆突進。以南京文交所郵票交易中心為例,2013年10月上線,第一年的總交易額2億元,第二年547億元,截至今年6月份是3081億元,其中的郵資封片指數在其上線后8個月暴漲超100倍,遠超同期A股漲幅,更有單品5個月內漲幅達181倍。
之所以有人對郵幣卡業務如此鐘情,是因為他們認為郵幣卡具有收藏價值,每年都會漲,而且很可能短時間內轉手一賣就能翻倍。在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上,自然也流傳著各種各樣財富神話:某文交所的魯某從去年開始做交易,并兼做經紀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每月的盈利均超過百萬元,一小伙或一老漢搭上了電子盤瘋漲的順風車,本金幾個月翻幾十倍,成為千萬富翁……
難道這真的是一塊尚未被有效利用的投資良機,能讓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郵幣卡電子盤暗藏風險,很容易成為中小投資者的陷阱
電子交易平臺先天不足,對莊家操縱價格不能管也不愿管
雖然文交所的電子交易平臺也有風險管控辦法,規定對“經查實參與操縱市場行為”的會員可采取限制交易的處罰。然而對于莊家操縱價格,文交所很可能既不能管,也不愿管。
不能管,是因為文交所是企業,有證監會管理的股市尚不能杜絕莊家操控市場的行為,讓身為企業的文交所去定義何為操縱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并進行查實,明顯超出了文交所的能力。且一旦對會員進行處罰,對平臺的信譽也是沉重的打擊。為了生存,文交所也沒有動力對有坐莊嫌疑的會員出重手。
不愿管,則是因為莊家要獲益,就要大肆炒作、拉抬價格,成功誘多后出貨,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莊家炒作,還是中小投資者接盤,都要頻繁的進行交易。平臺不僅能以此聚攏人氣,吸引新人入市,更能獲得豐厚的交易手續費。在某種意義上,莊家炒作就是平臺的財源,平臺自然也不愿意去管。
文交所還可能“監守自盜”,甚至與莊家合謀
不能管,不愿管也就罷了,文交所還可能“監守自盜”。雖然文交所聲稱受到監管,但各省、市級金融辦作為文交所的直接監管部門,只監管到申報具體交易品種、交易模式,并沒有對具體業務的監管,交易過程沒有人管,也不用報交易數據,文交所幾乎處在監管“真空”中。
這就給了文交所巨大的操作空間,作為企業,文交所也可以參與到郵幣卡平臺交易,能通過后臺隨時了解客戶的交易和持倉狀況,甚至能以虛擬資金參與交易,制造利空或利好消息。這樣的文交所“既打牌又看牌”,還能隨時“出老千”,自然能將中小投資者玩弄于掌故之間,獲得超高收益。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藏品的價格常常取決于產品的稀缺性和供求關系,收藏行業的透明度又很低,文交所和莊家面對中小投資者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雙方的利益又緊密聯系,很可能合謀欺詐中小投資者。如一個品種庫存有50萬個,文交所宣稱這個品種只有2萬個,此時莊家大肆炒作,拉抬價格,價格上升后,文交所和莊家再悄悄把50萬庫存全部放出,狠賺一筆。
在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上,現實中受收藏者歡迎的錢幣品種卻溫和溢價甚至折價
這些對莊家和一些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暗通款曲的懷疑,并非捕風捉影。資深藝術經濟學家、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馬建認為,在郵幣卡現貨市場上很不受集郵者歡迎的郵資封片在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上普遍出現高溢價,受收藏者歡迎的錢幣品種卻溫和溢價甚至折價。很可能是因為錢幣的分散性大,莊家控盤難度大,缺乏做多意愿。
此外,郵幣卡現貨交易價格是電子盤交易價格的基礎。但從實踐來看,很多品種的電子盤交易價格都已經大幅遠離現貨交易價格。電子盤交易與現貨市場基本面已經沒有太大的邏輯聯系了。
對郵幣卡電子交易,不要忙著監管
對于郵幣卡電子交易中可能存在的種種亂象,很多業內人士并不諱言。他們和不少專家都認為,一方面行業要加強自律,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進行更為嚴厲的監管,以促進郵幣卡電子交易的有序發展。這種想法看似合理,實際上并不靠譜。
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對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進行嚴格的監管值得商榷
業內人士呼吁加強監管,很可能是肺腑之言,因為行業的良性發展,符合他們的長遠利益,對加強監管,很多人也會不假思索的贊同。但問題是,監管并非是白來的,而是需要全社會付出成本。這很好理解,要對一個行業進行監管,至少需要立法機構立法,建立執法機構和隊伍,對執法人員也要有監督,防止其腐敗和瀆職。這些都需要花錢,而這些花費常常要從財政支出,由納稅人負擔。
國內對金融業的監管成本研究較少,引用較多的是學者孟艷的《我國銀行監管成本的量化研究》(2007)。據她的大致估算,在199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的金融監管力度加強,對銀行的監管費用也迅速增加,僅執法成本一項,中央銀行的支出就從1997年的24億元上升到每年70億(1999年—2001年),此后可能更高;從2004年起,銀監會也對被納人監管范圍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取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大約每年收取50億元。
銀行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銀行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自不待言。因此即使監管成本較高,也屬于必要的社會成本,值得花費。但對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就值得商榷了。
原因有二:第一,這是一個小眾市場,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有70萬人參與。收藏品市場對經濟發展作用也很有限。實際上,歐美的藝術品市場也存在內幕交易、虛高定價、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但加強監管也并非是主流聲音,因為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富人的游戲”,他們能夠保護自己。
第二,郵幣卡投資屬于藝術品金融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相比,藝術品金融市場更具有特殊性。藝術品市場中的投資回報不僅包括金融收益,還包括心理上的回報。這就導致藝術品市場中的投資回報不可確定和預估,藝術品的定價主觀性強,更不利于監管。如果強要監管,結果很可能是付出巨大的監管成本,依然無法改善藝術品內外合謀、莊家操盤等問題。
相比之下,相關部門發布預警,行業加強自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那么,是不是就任由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毫無監管,任由莊家炒作呢?當然不是,畢竟在這個電子交易平臺中,中小投資者的數量也不少,他們不能成為被任意宰割的羔羊。
有學者認為,文交所一方面無法為中小投資者提供平等和透明的交易機會,一方面還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投機和價格操縱行為,極易引發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因此政府主管部門應該設計出漸進式時間表,適時全面叫停文交所郵幣卡電子盤交易。
但這種粗暴的方式,很可能損害信息不靈通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更何況,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畢竟還是擴大了郵幣卡交易的范圍,滿足了不少買家和賣家的擴大收藏的愿望。
那么,要想讓郵幣卡電子盤發揮其作用,又不致產生過大風險,在不投入過多行政監管的情況下,行業自律和規范機制就異常重要了。這些機制包括確保交易中心的獨立性,不讓其與莊家合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還要讓郵幣卡電子盤的風險警示制度、保證金制度、漲跌停板制度等切實起到作用;要有嚴格的風控制度,交易中心要想辦法確保上市藏品實物的真實與安全,等等。
而國家金融監管相關部門可以做的,是適時進行風險提示。不久前,涉嫌龐氏騙局和傳銷的MMM平臺火爆異常,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聯合發布了《以“金融互助”名義投資獲取高額收益風險預警提示》,告誡民眾,“此類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并表示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對可能存在諸多問題的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相關監管機構似乎也可以進行風險預警提示。這樣,不僅未入場的投資者會更為理性,市場上擊鼓傳花式的投機心態也可能會降溫,有利于現貨交易價格和電子盤交易價格更為接近,這樣或許更有利于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結語
幾乎處在監管真空的郵幣卡電子交易未必是條“致富捷徑”,風險很大,但對于這樣的小眾市場,進行強監管未必合適,更重要的是加強行業自律、對投資者做好風險提示。
以下網友吐槽被騙經歷
渾水摸魚情況
河北謀交易所其內部參于控盤操盤,幾毛錢的郵幣,上市價格放到幾十倍,一百倍,然后他們會內部控盤把價格抬高到幾百上千,散戶看到形勢好,就會進倉,河北交易所還有很多不正規的經紀和代理,通過一些網絡手段,以高額高回報的利益誘惑,誘騙散戶去高價買這些票,散戶進了以后,票的價格就會一路下跌,并且每天封跌停板,賣都賣不出。最后這些票跌到基最高價的4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價格,散戶們不得不割肉。虧損都在50%以上,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不正規,存在欺騙行為。
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這種召集社會群體,誘騙威脅隱瞞,暗箱操作,一枚僅有一塊錢的郵票,上市發行價格竟高達幾十元,蓄意拉高價值泡沫,發展各地區代理賺取高額手續費,惡意做虧,操縱郵票價格和走勢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已經嚴重傷害了廣大投資者的經濟利益和身心健康,對經濟穩定傷及之廣,對社會安定危害之深,已經不可估計。我懇請公安機關聯合有關部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深入調查嚴厲打擊這種駭人聽聞的經濟詐騙犯罪,為社會懲奸除惡,幫我們無辜的受害者挽回經濟損失,還社會一個繁榮穩定!
發行價高得離譜,遠離市場合理價格區間
其他交易所的發行價都是市價的5到7折,讓參與進來打新的人賺錢,中了簽的一般都有5到20倍的利潤 。以該交易中心掛牌的某糧票為例,市場價頂多10元(如果沒有電子盤,只值幾毛錢一張),發行價居然高達399元,如果這個在其他交易所上發行價應該不超過7元,線下100多萬的東西發行價就8000多萬市值!這才真是一本萬利呀!市場價最高價10元左右的13年主席套票,發行價高達40.5元,市價幾元錢的景太藍發行價高達60元,布達拉宮片發行價市值就是2.5個億,迅速沖高到5個億!!莊家一般投入幾十萬都是億萬富翁了。
目前被套的散戶恐怕永無解套之日了。其他的就不逐一列舉了,稍微了解點現貨市場的投資人都會發現,該中心掛牌的藏品發行價普遍高得離譜,結合第一條,你很容易理解這對誰最有利。在發行階段就把藏品未來幾十年可能的增值透支了,沒有原始籌碼的投資人很容易成為接盤俠,高位套牢。不要說投資,連投機的機會都不給你了。這樣的發行價,即便漲停打開價直接跌去90%,莊家出貨也還有豐厚的利潤,散戶就慘了。
不合理拆分藏品,隱藏莊家暴利
郵幣卡電子盤交易是基于實物交易的,郵票的實物市場沒人會專門收藏一套郵票的其中一枚,拆分上市的原因和目的很簡單,為了掩飾高得離譜的發行價,把一套郵票拆分成單枚,既增加了上市品種,又隱藏了虛高的市值,比如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全套4枚,市場價5元,分成四個品種上市,每個定價29.8,一套普普通通價值幾元的郵票,發行價就是4*29.8=119.2元!!!十萬套幾十萬的投入,一上市就價值一千多萬!發行價已經賺了20倍的利潤了。好比你去車市,車商不是報整車價給你,而是說輪胎1萬,發動機20萬,保險杠5萬,水箱3萬 ......你胡亂的買了一些零部件回家,還傻傻的等著哪天你這部“車”能賣個好價錢呢。
藏品入庫環節貓膩多,投資人輸在起跑線上
雖然官網有提前發布托管公告,但每次托管都是限制散戶人數及每戶最大入庫量(跟中彩票差不多),再分析后來發布的入庫公告,你會發現散戶入庫量基本上控制在10%以下,并且這10%是不是莊家自己的人還不知道,莊家扣除用于申購的5%,控盤率一開始就高達85%以上!這是一個封閉的市場,人家關起門來玩,你去湊什么熱鬧呢?就是發行價賣給你莊家也已經有幾十倍的利潤了,里面的莊家太狠了,發行價還不想給你,要再漲20倍再賣給你,控盤度高,更容易拉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你要清楚,莊家不是慈善家,拉高的目的不是要你賺錢,而是為了你跟進時出貨,底位不讓你托管,開盤不讓你買到票,等你能買到貨時,離死已經不遠了。
這樣嚴重違背市場規律的游戲規則,應該是中港后第一個整頓清理的對象!只希望廣大圈內外的投資者不要成為這場悲劇的主角配角,不做死就不會死,珍惜錢財,遠離河北郵幣卡電子盤!
3月2號因與河北郵幣卡中心調解無果,3號維權者被迫報警請求公安民警協助。
當晚,維權者大部分收到各代理商的短信
在此提醒各位投資者及讀者,近年來此類投資魚龍混雜,無奇不有,在投資前請理性看清,切勿以暴富逐利心態投資,以免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記住,天下沒有輕易掉餡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