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億營養保健市場大變在即 將迎來注冊與備案并存局面
熱直銷網快訊;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即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業內千呼萬喚的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制將隨之落地。據了解,《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已在行業協會內部征求意見,并數易其稿。
另據透露,為配合該法的實施,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近期還將就《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名單(首批)》公開征求意見,并進行保健食品證書持有者和生產企業基本情況調查。
市場大變在即,營養與保健食品行業將何去何從?在日前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營養保健產業高峰論壇”上,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具體實施辦法毫無意外地成為了關注、討論的焦點。業內專家表示,保健食品行業將從單一的“藍帽子”時代,邁入注冊制的“藍帽子”和橘紅色的備案制標識共存的新時期。
“《食品安全法》的修訂是國家建立最嚴格食品監管體系的第一步,將對企業提出更多的合規性要求和壓力,促進行業走向良性競爭,實現優勝劣汰。”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徐華鋒說:“該法的實施對保健食品行業總的來說是好事,一是明確規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給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二是產品準入實施注冊與備案并存的雙軌制改革,令新進入企業有更多期待。”
他認為,未來中國的營養與保健食品市場將面臨“仿保健食品”的機會越來越少,“擦邊球”難再生存;注冊與備案并存,“天藍色”、“桔紅色”誰占優勢未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搶占市場;整合資源和跨界合作搶占先機等復雜局面。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王大宏秘書長介紹,按照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未來進入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將有4扇門,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謀定而后動,分別是注冊與備案并存的保健食品、實行注冊制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QS標識的普通營養食品,一些原裝膳食補充劑還可通過申報無國家標準的進口食品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
“據估算,中國的營養保健食品消費購買力過10000億元,但目前僅實現2000億元,市場很大,現在大門已經打開,行動可能會出錯,不行動一定是錯。”王大宏說。
“總有企業覺得備案好,認為備案就是更容易,這種想法并不正確。”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高鵬指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國家對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督管理。”保健食品備案前應在CFDA認可的檢驗機構做衛生學穩定性檢驗;備案后,主管部門的監管工作可能包括對備案資料的審查、生產現場檢查、市場抽檢、廣告審批和監督等。
高鵬指出,備案制很有可能帶來產品同質化現象,企業還是應當注重開發創新產品,從新原料、新工藝、新標準、新功能等方面實現突破。除了保健食品,企業或可將目光轉向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該類產品實行注冊審批制,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門檻更高、消費人群更明確。
據庶正康訊行業監測中心提供的數據,雖然行業出現整合趨勢,但我國目前仍有“會銷”團隊1.5萬余家,“會銷”仍然是保健行業最為重要的銷售模式之一,其銷售份額約占整個保健產品市場規模的22%。2014年中國保健食品零售總額約為1500億元,生產企業2600多家,無店鋪的直銷、會銷、郵購企業占77%。
隨著新修訂的《廣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陸續實施,保健行業走向良性競爭和優勝劣汰已是必然。單純的營銷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必將進一步削弱,由營銷型向生產型、研發型轉變,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