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一周:外企直銷隱瞞了什么?
三十年前,日本Japan Life公司在深圳以傳銷制度銷售磁性保健床墊,價格比日本高出三倍,卻在短時間內取得驚人的發展,入會者遍及大江南北。傳銷的“多層次收入”吸引了無數中國民眾。當他們成為直銷團隊的成員后,對于其所屬的外國直銷公司又會產生宗教般的信仰。然而,實際上他們對于外國直銷公司的真實情況并不十分了解,在相當程度上是受了系統性的誤導。
外商心里都有一個中國夢
直銷市場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近13億、購買力增長率居世界之冠、全球奢侈品消費排名第二的中國,無疑是世界潛力最大的直銷市場。如果,未來中國從事直銷的人口占總人口3%,那么至少有4000萬人,而目前美國、日本兩國的直銷從業總人數也只不過1500萬人。全球直銷公司營業額排行榜上前十名的Avon(雅芳) 、Amway(安)、Mary Kay(玫琳凱)、Herbalife(賀寶芙)、Nu Skin(如新)等幾家美國公司,都已獲得中國政府所頒直銷經營許可證。中國地區的傲人業績,使它們在全球數千家直銷公司中脫穎而出。幾乎所有的直銷公司,都向往能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
在某種意義上,一家直銷公司能否獲準進入中國市場,能否長期在華經營,對于評估它的發展前景和公司命運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某些外國直銷公司為了吸引直銷商,總是不斷制造輿論說他們“即將進入中國”,迫不及待向外界透露他們向中國申請直銷牌照的消息;一些公司還拿某位中國領導人的題字來打廣告,甚至不惜重金,租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議廳舉辦活動,試圖給外界一種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印象。面對這種有計劃、有步驟的宣傳攻勢,廣大消費者和直銷人員被誤導、被欺騙,確實是很難避免的。
“中國的第一批”不好當
盡管中國已頒布《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為打擊傳銷、規范直銷的政策作了具體規定,但是,一些外國直銷公司明知其經營活動與中國的法律法規相抵觸,仍千方百計向中國發展傳銷網絡,以獲取非法的商業利益。2010年5月,USANA(優莎納)公司總裁在香港的一次大會上,登臺揮舞五星紅旗,宣布USANA“將正式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令在場數千名會員歡呼雀躍。近幾年,USANA通過香港、澳門和臺灣向中國內地“走私”其產品,非法吸收十幾萬大陸居民加入其會員。中國政府經過周密調查,最終決定拒絕發給USANA直銷牌照。也是對其它所有公司的一種鞭策。
曾幾何時,“成為中國的第一批”的呼召,不知引誘多少中國民眾盲目加入傳銷組織。搶占先機的沖動,使許多人不顧一切。現行法律法規從來沒有象在直銷行業里那樣遭任意踐踏。2010年8月,中國地區的USANA會員聽到了令人沮喪的消息:USANA并購了BabyCare(葆嬰)以后,他們只能改做BabyCare銷售網絡。其實,早在2004年,USANA曾開除1400名從香港加入的中國內地會員,以維護公司聲譽。遺憾的是,USANA后來為追求灰色利益而網開一面,使自己最終嘗到苦果。凡未獲中國直銷許可證的外國公司,都無法改變其在華經營的非法性質,中國執法部門隨時可追究法律責任。中國《刑法》也明確規定,對于組織傳銷活動者,可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者,可處五年以上徒刑。
外國公司進中國須入鄉隨俗
中國直銷法規與其它國家有很大差別,在許多方面出乎外國直銷公司的想象。例如,中國不允許直銷組織跨省市發展,要求直銷公司在其從事業務的地區建立固定的服務網點,以保證售后服務;凡五年內有違法經營記錄的外國公司,不能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政府公務人員、醫務人員、現役軍人、教師及全日制在校學生,不得加入直銷員或兼職從事直銷;境外人員不得在中國從事直銷培訓;直銷公司對于直銷人員的商業活動負法律責任,除非能證明與本公司無關;直銷公司給予直銷人員的報酬,只能按其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來計算,不得對其推薦新人入會而進行獎勵;等等。
此外,中國司法機關還多次發布通告,嚴禁直銷公司打著“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網上教學”、“點擊廣告”等幌子,利用互聯網發展傳銷組織。中國的市場規則日益法制化,迫使外國直銷公司調整其經營方式。1998年中國宣布禁止傳銷后,AVON(雅芳)開始轉向零售經營方式,而Amway(安利)也改以“店鋪+雇傭推銷員”的模式發展。然而,它們仍創造了中國直銷業的輝煌業績,并榮登“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排行榜。2011年6月,USANA(優莎娜)在“確保完全遵守所有市場的法規”的承諾下,進一步采行自律措施,以阻止更多的中國內地人員冒充香港居民身份而成為其經銷商。
直銷創業最怕公司出問題
幾乎沒有人說得清世界各地到底有多少家直銷公司。因為每年都會出現無數家新的直銷公司,同時又有無數家直銷公司因經營不善、違反法律等諸多因素而關閉。2010年2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人員闖入iNetGlobal(環網)總部辦公室搜查犯罪證據,并凍結了其銀行賬戶,使各地iNetGlobal傳銷組織損失慘重。據傳,事件起因是該公司一名前任行政主管主動向警方報案。同年9月,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等機構查封了Swiss Mutual Fund(瑞士共同基金),指控其“從事非法融資活動”。據悉,中國各省市參加該基金傳銷會員的人數多達17萬,被騙金額近百億。直銷人員的創業理想原本就是脆弱的,隨時可能因公司出問題而徹底破滅。
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家千方百計鉆法律空子的公司,都不可能有長遠的經營目標。如果公司的創辦人因相信直銷方式更容易將滯銷產品賣出,便貿然改變經營模式,而成立直銷公司,那么,它很可能會因為缺乏經營直銷企業的實際經驗,而導致管理混亂。通常情況下,公司因費用控制不嚴,漏洞一大堆,加上人事糾紛,最終只好關門了之。在此類公司中,投資人、經營者和直銷商網頭之間的職責不清,利益分配欠妥,易引起矛盾。投資人對經營者缺乏信任,經常橫加干預;經營者則拉幫結派,爭權和貪污;而傳銷網頭往往會要求公司修改制度,確保其“金字塔”利益。公司對于“未來市場”竭澤而漁的態度,會助長直銷人員走私、詐騙等違法活動,遲早會面臨法律訴訟。
對“正面消息”不可都相信
“只講正面,不講負面”,永遠推崇公司,推崇老板,推崇上線,已成為“直銷成功法則”的主要內容,從此直銷人員很難聽到任何針對公司及其產品的不利評價。不同公司的經銷商之間的相互攻擊,或許能暴露一些問題,但有失公允和客觀。分析一家直銷公司的銷售業績和市場變化,可以使我們了解它的現狀。而股票上市的直銷公司,其股價的上下起伏,多少也會反映出公司所面臨的問題。2007年7月,美國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指控Mannatech(環泰)操縱“一個非法的營銷體系”,夸大其膳食補充劑和營養品的好處,以增加銷量,結果次日這家公司的股價下跌了23%。同年4月,《華爾街日報》披露圣地亞哥詐騙偵查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聯邦調查局和國稅局提交一份長達500頁的報告,對 USANA進行嚴厲指控,導致其股票迅速下跌。
有時候股市對于某些直銷公司發布“正面消息”的反應出乎意外的冷淡,也會令直銷人員大感失望。無論RBC Life Sciences宣稱其產品如何“劃時代”,其制度如何“革命性”,卻都無法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在過去十幾年里,它的股價長期徘徊在二、三十美分之間。曾在Herbalife(康寶萊)、Mannatech(環泰)主管市場業務的John Price,轉任RBC Life總裁兼執行長后不久便突然拂袖而去,引發多種版本的謠言。2011年5月,僅有50余人出席了這家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慶典及經銷商培訓會議。另據公司內部透露,NeuroBright(腦能量)等產品只生產一、二批后便黯然停產;而被大批轉賣到中國的產品,都是已積壓多年的庫存。由于直銷公司和直銷商雙方擁有信息是不對稱的,是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因而沒有哪個直銷商能完全洞悉直銷公司內幕,他們通常只能憑信念來相信公司會帶來光明的未來。
最大破壞力來自公司內奸
由于每個人的知識修養、社會閱歷、價值觀以及心態立場不盡相同,因而對于同一事物、同一信息的認識和反應,往往存在較大的偏差。當聽到E-world(易沃)的直銷商上線透露說,廣東省某市副檢察長已加入了他們團隊,一些直銷人員會受到鼓舞,深信E-world獲中國政府支持;而另一些直銷人員則預感要出事,因為中國法規禁止公務員從事直銷,因此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當淘寶網出現競價出售USANA(優莎納)產品盛況,一些直銷人員認為,這說明USANA品牌知名度提高了,以后向客戶推銷產品更有說服力;而另一些直銷人員則頗為沮喪,判斷USANA的中國市場已遭破壞,盡早跳槽而去才是明智之舉。當RBC Life宣布Neil Riordan授權其經銷Stem-Kine(干細胞增長素)時,一些直銷人員看到了新的希望,奔赴香港和中國大陸發展團隊;而另一些直銷人員則擔心日后授權會被更改或取消,那將對團隊的生存構成威脅,況且市面上早有同類產品。
直銷人員的違規行為固然會破壞一家直銷公司的市場,損害公司形象,但是最大的破壞力卻來自其公司內部高層負責人的背叛和謀反。在激烈的商戰中,一些直銷公司的管理人員“身在曹營心在漢”,合謀集體跳槽之類的風波時有所聞。有人為了向其它公司的老板邀功,蓄意在本公司的業務管理中制造混亂,時常通過不當處理直銷商的投訴來激化矛盾,使本公司陷于一系列糾紛,進而眾叛親離。此外,某些大公司在圖謀兼并小公司之時,還會想方設法從股市上打擊對手,使其股價跌落,喪失信心。如果一家直銷公司在經營管理上不斷出現令人不可思議的混亂和錯誤,那么,直銷人員就應該對這家公司展開調查了。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下線負責。
傳銷“網頭”一貫信口雌黃
2011年3月,中國許多城市爆發搶鹽風潮。群眾誤信碘鹽能防止日本核輻射,短短數日便將超市里所有的食鹽搶購一空。大家不由興嘆:中國人就是這毛病!哪里的人們易聽信謠言,易受誤導,五花八門的傳銷往往就出現在那里。有位姓朱的矮個婦女經常提著Noni(諾麗果汁)、Zija(時邁德飲料)、XanGo(山竹果汁)穿街走巷,聲稱喝了它們可使身患絕癥的人起死回生,沒花多少功夫便將不少陌生人拉進傳銷組織;三年后她重操舊業,再次從美國跑到北京、成都和廣州,拿出一種黑色瓶子的橄欖葉飲料,又聲稱喝了它可以起死回生,還說“醫生給病人的藥都有害,不如都喝這個”,拉人參加另一家傳銷。其實,無論Noni、Zija、XanGo還是橄欖葉飲料,產品的英文說明書上都寫著“本產品不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然而仍有成千上百的人甘心被騙,然后再去誤導他人。
美國德克薩斯州直銷公司Mannatech的專利產品Ambrotose(醣質營養素)被直銷人員奉為神明,宣稱其所含甘露糖、巖藻糖等多種單糖可在細胞間傳遞生物信息,使免疫機制有效發揮作用,并可持續激增骨髓內的干細胞,產生人體的自愈力。當地一家小公司深感威脅,于是以放置“金字塔頂尖”位置為條件利誘對方的一名直銷商網頭跳槽。那名網頭跳槽后,轉身就把這家小公司的產品說成跟Ambrotose一樣神奇。然而細心人士對照這兩家公司產品的配方,發現它們差距甚大。Alkaline Nano Energy Water(納米能量杯)是一種裝有多種礦石的杯子,市價僅四五十美元,可使飲用水的PH值達到9.5以上,ORP值達到-200MV,去氯效果99%以上。一家美國傳銷公司受到啟發,將礦物粉末裝入膠囊喂馬,發現其功能與Alkaline Nano Energy Water杯子相似,于是宣稱他們研制出了“劃時代的超強抗氧化劑”。而今,人們對于直銷人員經常掛在嘴上的“起死回生”、“劃時代”等等夸張說辭,都見怪不怪了。
什么樣的“上線”靠得住
表面提倡“相互推崇”、“相互贊美”的直銷界,實際上充滿明爭暗斗,人們經常聽說這個團隊搶那個團隊的線,這家公司挖那家公司的網絡,相互攻擊和爭訟的事件不計其數。通常情況下,直銷商上線在其下線會員之間挑撥離間,多半是為了促使下線“移線”,以獲得更多的獎金。某些傳銷網頭為了控制整個網絡,除了行賄拉攏直銷公司的管理人員,還會向直銷公司控告旁線、下線會員,甚至嫁禍于人。如果直銷公司在處理這類糾紛時偏袒一方,其結果必然是眾叛親離。近年來經常出現在USANA公司雜志上的明星人物吳文吉,早年曾是Tahitian Noni(大溪地諾麗)的一名直銷商。他因招架不住團隊里許曉淋、張冥等人的窮追猛打而離去,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此后Tahitian Noni原先的團隊沒多久便消失了。
在吳文吉堅持耕耘USANA事業的幾年時間里,許曉淋、張冥等人不斷地加入一家又一家直銷公司,每次都宣稱他們遇到前所未見的好公司、好產品、好制度,拉原來的下線去炒作。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做事方式和為人品行,決定了他們會繼續走不同的道路。“跟著成功者做才會成功”是直銷人員常說的一句格言,聽似有理,卻是誤導。如果僅僅根據幾張獎金支票便相信站在你面前的就是成功的直銷商,那么你很可能會落入他(她)的圈套,因為支票上的業績通常只是炒作的產物。當一個直銷商經常改名字,避開熟人跑到異國他鄉,向陌生人群講述自己是一位如何了不起的人物,講述這次帶來的創業機會是如何千載難逢,產品如何的神奇,那么我們建議,聽者還是多保留一分警覺為好。在直銷事業中,上線的品行、信譽和責任心,要遠比他(她)的經驗和能力更重要。
永遠不要喪失自己的判斷力
中國直銷人員對于外國直銷公司的了解和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如同于一次賭博。他們大多聽信于少數網頭的宣傳和蠱惑,僅少數人有獨立的研究分析能力。繼AmKey(安旗)、USANA(優莎鈉)、IPC(消費卡)等境外網頭登陸中國之后,時下UNAICO(優耐克)、ISAGENIX(愛身健麗)、eAdGear(優極網)等等又接踵而至,都爭相宣布“馬上要開中國市場”振奮人心的消息,吸引大批群眾加入,但據專家分析,這些公司的運作方式都與中國直銷法規的要求相去甚遠。美國億萬富豪Donald Trump(川普)2009年11月也開了一家叫作The Trump Network(川普網絡)的直銷公司,并聲稱要跟中國合作。不過,根據這位傲慢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近年來對于中國的粗暴指責,想必中國政府不會對其有多少好感。中國政府部門審查外國直銷公司時,不僅要考慮各種經濟因素及市場規劃,還得考慮社會穩定等政治因素。
跟著億萬富豪做直銷,你未必會成為富豪。2004年Donald Trump的賭場因經營不善而負債18億美元,宣告破產。他輸得起,而你輸不起。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家非常有實力的公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實際上它推行直銷模式的只是它的一家小小的分公司而已。分公司不僅自負盈虧,就連總公司的產品、技術和市場等等,都跟它沒有多大關系。此外,鑒于行政主管人員串謀跳槽等行為對于直銷公司的傷害是致命性的,因此,我們選擇一家外國直銷公司,不僅要重視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需了解其市場主管人員的來歷。永遠不要喪失自己的判斷力,因為傳銷網頭們夸大其詞的宣傳手段經常把我們引入誤區。最后順便提醒大家:筆者研究直銷多有著述,如果有一天某家出版社改以傳銷模式來營銷筆者的書,為吸引更多的人入會,將筆者稱作“直銷之父”而倍加推崇,你大可不必殊感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