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走進湖北恩施三岔鄉茅壩小學
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走進湖北恩施三岔鄉茅壩小學
來自北京的小伙伴上臺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當地的同學為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帶來精彩節目
“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活動部主任趙曼云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孩子們和三生志愿者的熱情互動
小游戲中也有大學問
學點日常生活的安全知識很有必要
生命水球,需要協作的力量
逃生通道,好玩又實用
手拉手回家路
一起學習的樂趣
耶!讓我們一起傳遞更多愛和快樂!
10月22日,湖北省恩施市三岔鄉茅壩小學,迎來了2個首都北京來的小朋友。茅壩小學留守的孩子們,這次與來自北京的小伙伴“一對一”、“手拉手”,共同度過了兩天難忘的快樂時光。
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此次來到湖北茅壩小學,帶著來自北京的孩子們,探訪這里的留守兒童,幫助孩子們在這個金秋十月收獲更多成長。
相互學習 快樂人生的三句話
茅壩小學是一所村級小學,位于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城郊。在22日晚上,來自北京的小朋友就已經住到了當地留守孩子的家里。家住茅壩村青龍山組的小詹(化名),經過跟北京小伙伴小付(化名)的一晚相處,兩個同齡的男孩子迅速建立起了友情。
在23日學校的主題活動上,小詹告訴老師、同學、知心姐姐與三生志愿者,北京的小伙伴帶給他很多新的知識,他特別自豪有一個懂得這么多的朋友。接著,小付(化名)也為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覺得這里的小伙伴有很多優點值得學習,小詹學習很刻苦,是班里的學習委員,而且當他看到小詹還會在學習之余幫著家里人干活的時候,一下想起平時父母的辛苦,覺得自己應該變得更加懂事。
茅壩小學的校長劉信平對于知心姐姐與三生志愿者的到來表達了感謝,“你們的慷慨捐贈,使我校硬件建設錦上添花,使留守兒童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你們的善舉,茅壩小學全體師生及茅壩的父老鄉親將永遠感謝。”今年六月,三生愛心教室已經在茅壩小學建成,隨之配套的電視、電腦、圖書、文體活動器材等已經相繼開始使用。
三岔鄉鄉長汪盛松發言表示,“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需要做實做細,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使外出務工的父母放心。在更多的像三生一樣的愛心企業幫助下,留守的孩子們一定能夠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生(中國)湖北分公司外事經理陳帆代表公司向茅壩小學贈送了“三生愛心教室”銅牌與三生“愛心安全盒子”,并為孩子們送上寄語,祝福所有的孩子收獲屬于自己的成長。據了解,自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開展以來,已經在全國捐建了90間愛心教室,其中15間在湖北。
活動中,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的老師,為全體少年兒童送上“知心姐姐快樂人生三句話”——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在“手拉手“手語舞表演后,北京小伙伴與留守小伙伴互贈禮物,并相互交換了留有聯系方式的交友卡片。
共同成長 安全教育的一堂課
據三生志愿者呂東海介紹,“手拉手”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最大的愿景,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安全成長。在持續近兩年的探訪之旅實踐中,三生結合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實際情況,于今年8月份發布了“愛心安全盒子”,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9月份新學期開學之際,三生(中國)已經在貴州和四川,為孩子們帶去了“安全教育第一課”。
茅壩小學的安全教育課堂上,孩子們也對于三生“愛心安全盒子”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三生“愛心安全盒子”是在兒童教育與安全自護專家團的支持下研發設計的,里面的掛圖、漫畫、卡片、小道具等內容,十分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這是三生志愿者開展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培訓時量身定制的教學輔助工具包,也是首個聚焦留守兒童自我安全教育的課程資料。
第一次接觸安全教育的小婷(化名)今年10歲,已經非常懂事,她在三生志愿者的帶領下,邊學邊玩,不亦樂乎。小婷說,“平時放學以后,我經常是一個人,沒有想到身邊有這么多沒注意到的不安全的地方,這次學習到的知識,我會一直記著。”
“激發孩子們自發地去關注自己的身體與心靈,掌握一些甚至連父母和老師都忽略了的安全知識和技能,這不但對于留守兒童,對于所有的孩子們都一樣重要。”三生(中國)湖北分公司外事經理陳帆表示,三生愛心安全教育不會停止,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容和求知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責任。每次的探訪活動我們都把它當做一個開始,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用愛心與尊重,走近給這些需要關愛和照顧的群體。” 呂東海說,留守兒童積極、快樂、向上、堅強的生活狀態,也感染了志愿者們。
付出是相互的,回報也是相互的。三生“愛心1+1”的公益理念,將每個人的力量形成龐大的社會暖流,讓社會充滿愛,引導每個人在付出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隨后,“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愛心探訪之旅還將走進河南鄭州等地,為那里的孩子帶去成長的歡樂。
- 三生,留守兒童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