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莎米特生物科技涉嫌傳銷 境內交易境外存檔
熱直銷網快訊:進行網絡傳銷僅1年多,涉及傳銷違法經營的收入就已經4400萬元,傳銷人員5000余人,似乎不用努力就能在家數鈔票……類似上海莎米特案這種利用網絡進行快速發展的傳銷模式,近年來頻頻出現。
披著電商外衣,卻萬變不離“拉人頭”的手法,傳銷本是不難識別的騙局,也一直保持高壓打擊的態勢,緣何屢禁不止?專家提醒,參與者一夜暴富的心態不可取。
線上報單線下發展 “一條龍”服務專業化
17卷卷宗,將近四千頁的案件記錄,卷宗摞起來近70公分……上海市工商局出示的莎米特傳銷案相關資料顯示,這種網絡傳銷方式已經顯示出其專業性。
上海市工商局虹口分局檢查支隊科長代濤介紹,2012年9月監管部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莎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銷售保健品的名義,利用互聯網發展會員,形成上下線關系,涉嫌傳銷。
監管部門歷時一年的調查顯示,這一傳銷手法隱藏不可謂不深。公司擁有完善的獎金分配制度,設置了組織零售獎、對碰獎等六七個獎項,去誘惑參與的人員發展下線,同時購買了一套專業的計算軟件,獎勵多少都由軟件直接計算得出。而參與人員往往都是網上報單,線下發展下線人員,打著電子商務的幌子,隱蔽性非常強。
“顯示出了涉案分子的專業性。”代濤說,這種方式搶占市場速度非常快,其培訓更是蠱惑人心,直接打出“買豪車、住豪宅”的口號,讓不少參與人員蠢蠢欲動。
在這一案件中,一瓶進貨成本不到300元的膳食補充劑,標價高達1330元。根據公司的宣傳,銷售人員最高可以拿到60%的返利。
“這種宣傳只是"畫餅充饑"。”代濤說,最終根本沒有參與人員可以拿到這么高的返利,一些參與者被騙后甚至血本無歸。
境內交易境外存檔 “電商”外衣增強隱蔽性
無獨有偶,2013年9月,江西曝出的680萬人“傳銷帝國”,也同樣以電子商務為幌子:江西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辦太平洋直購官方網,設計以網絡虛擬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會員消費積分返利規則,大肆鼓吹電子商務新模式。
近年來,被當作傳銷誘餌的“道具商品”也推陳出新,甚至連墓地都成為不法分子手中的“香餑餑”。傳銷也不再是簡單的“拉人頭”、控制人身自由,而是將目標瞄準了更難騙、也更有潛力的高知識人群。
上海市工商局直銷監管和打擊傳銷處周皓說,目前傳銷違法行為呈現出三個新的趨勢:一是傳銷概念花樣翻新,從傳統實物演變為電商平臺、創新金融;二是資金結算更便利,利用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等低成本快捷的新型結算方式;三是活動更虛擬,從集中培訓轉變為定時定期語音聊天室、微信群等新工具。
“認定也更加困難。”代濤說,資金流往往是體外循環,不通過公司賬戶走;人員結構等數據全部都在后臺服務器,而這些服務器往往都在境外。
再加上展示的平臺和方式也發生巨大轉變:精心制作的官網、電子貨幣結算、專業制作的財務軟件、概念與新興產業掛鉤,將傳銷行為包裝成了“高新技術”行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對網絡傳銷的新“馬甲”進行分類:打著“點廣告、有錢賺”旗號的付費廣告點擊;充值可兌換現金的網絡游戲;自稱第三方的銷售軟件;披著饋贈互助外衣的網絡在線激活功能。“最終都離不開拉人頭的命運。”
美好“錢”景成海市蜃樓 一夜暴富心態不可取
代濤說,在上述莎米特傳銷案中,一些參與人員事實上內心潛意識已經認識到可能是傳銷,但在高額返利的誘惑下,他們又存有僥幸心理,總希望自己能成為金字塔的頂端,可以一夜暴富。
福建、江西、上海、遼寧,分布廣泛;投資、養老、美容、保健,無所不包。從過去單一的拉人頭、搞抽點,到現在傍權威、雇水軍、專業化,傳銷屢打屢現,背后瞄準的正是參與人員的這種心態。
為增強公眾辨別能力,上海市工商局在6月開始的“禁傳”宣傳月上,重點對上海社區居民、高校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等人群開展集中宣傳,并設立專門咨詢投訴點,接受群眾投訴舉報。
“不賣東西,靠拉人頭就賺錢,這符合市場規律嗎?”同濟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澤剛說,“這世上沒有什么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勞而獲只會是騙子的"紅口白牙"。”
“高收益一般都伴隨著高風險。”周皓提醒消費者,目前直銷的范圍只有化妝品、保健食品、保潔用品、保健器材和小型廚具五種,“這些行業競爭已非常激烈,指望一夜發財,是南柯一夢。”消費者避免陷入傳銷陷阱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我買這些商品回來,是自用還是以拉人頭為目的?二是自己是否有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想法?
專家提醒,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那些簡單的玩樂、概念運作、資本誘餌等蒙蔽,尤其需要認清直銷和傳銷區別,不被陷阱忽悠。
- 莎米特,莎米特生物,上海莎米特,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