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在巴馬還是在仙妮蕾德,人們只有遵循科學的養生規律才能擁有健康。但在生活中,大多數人總是珍惜那些用金錢可以買到的東西,一棟房子,一部汽車,一臺液晶電視,甚至新買的一雙價值不菲的絲襪被刮個洞比腿劃掉塊皮還心疼。其實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廉價的,是可被替換的。房子被一場大火燒毀了,可以蓋新的;汽車報廢了,可以重新再買;一個人的財富可能喪失好幾次,卻仍可以重新獲得。可一旦那些被無償給予我們的東西喪失了——他們就一去不復返了。比如: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家庭、純潔的友誼、無私的愛,這些美好的東西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擁有的時候我們不曾珍惜,失去之后就追悔莫及了!在中國有個怪現象,人們總是關注疾病,其實疾病是人類健康長壽的最大克星。今天我們要改變觀念,來關注健康,同時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如果我們能消滅了產生疾病的根源,我們就可以輕輕松松地擁有健康了。
一、錯誤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
1、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有不合理的就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是正確的,正確的就是科學的,科學的就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可以被傳承并發揚的客觀規律。順應客觀規律就可以一切平安順利,違背了客觀規律必然會受到懲罰。
看看我們現代人都喜歡吃什么?南到廣州深圳,北到東北三省,最火的餐飲業就是火鍋:川味火鍋、小肥羊火鍋、沸騰魚火鍋……全國的男女老幼喜歡吃這口兒的大有人在。我不想評論餐飲業,但這些大家愛吃的東西確實口味濃重,大量的調味料逐漸地改變了人的味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挑選的食物越來越豐富,每個人都有愛吃或不愛吃的食物,愛吃的多吃幾口,不愛吃的少吃幾口,就在這不知不覺之間,健康悄悄地溜走了,疾病不聲不響地臨近了。
現在城市里的家庭早餐很多就喝牛奶、吃雞蛋,雞鴨魚肉也不是逢年過節才吃,平日的餐桌上都很常見。而且上班族中午吃快餐,很多人都等下班后好好做一頓,到了飯店更是生猛海鮮的點個不停。吃過這些我們認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后,水果蔬菜基本上沒地方裝了,主食基本也免了。即使在家里吃飯,主食幾乎都是大米飯,面食偶爾吃吃,也都是精面。現在的人們常說:天天不知道吃什么?上飯店不知道點什么?
回顧一下三十多年前,飯桌上只有一碗幾乎沒有油星的菜,那時過年過節才能看見肉,土豆、大白菜、豆腐是常見菜。主食也少見精米白面,多是玉米面、高梁米、苞米馇子。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一碗菜,可每個人都差不多吃兩碗飯。那時候,我們都盼著過年包頓餃子,吃頓好的。可現在生活好了,天天都過年,問題反而出來了。其實那時的吃法才是合理的,現在全反過來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膳食寶塔,反過來為什么就不合理了呢?我們父母的舊觀念認為,小孩子在長身體時代謝快,多吃點好的(雞鴨魚肉等)長得快、結實,我們再復制下去。這些我們認為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又稱三高食品,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這些食物內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大多數食物在體內都可以消化、吸收,而飽和脂肪酸不能被分解利用,只能通過燃燒來分解代謝。燃燒脂肪需要運動,我們現代人的運動又太少,而且少量的運動無法消耗體內大量的庫存,所以這些脂肪在體內大部分被儲存起來,成為細菌和毒素垃圾的溫床。三高食物的特點是水分含量少,易在體內堆積。現在人們吃飯只用15分鐘,最多不超過30分鐘。小時候每當吃飯時,老人就講“細嚼慢咽”,科學地說,一口飯應該嚼30次,而我們現在兩三口就吞進胃里了。其實牙齒有切斷食物的能力。一個成年人共32顆牙齒,人的牙齒中有四顆尖牙又稱犬齒,有助撕裂食物,跟肉食動物牙齒形狀相似,其余28顆牙冠是平的,用來磨碎食物的,形狀與草食動物牙齒相似。其實從人的牙齒狀況分析,人不是以肉食為主的動物,肉食比例應占總食物量的1/8為佳,其余應為谷類、蔬菜水果等草本食物。這樣的飲食結構與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膳食寶塔完全相符,才是合理的。可是我們今天的飲食結構不但不合理,而且還把那么多難以消化的食物狼吞虎咽地倒進胃里,胃就變成了一個釀造廠。水果在小腸吸收,只需15~30分鐘時間,蔬菜需要3~4小時,而肉食需要8~14小時。蔬菜水果含豐富的水分和纖維,既能幫助清理身體,又有營養。而三高食物水分含量少,進入體內極易堆積。如果按合理的飲食結構吃下去,少量的三高食物堆在胃里,尤其是多種(雞、鴨、魚、肉)混在一起時,問題就來了。如果肉買回來不放在冰柜里很快就腐爛,我們把大量的三高食物放在胃里十幾個小時想想會不會發酵呢?雖然蔬菜水果應該很快被吸收,但它們被攪在肉食里面動不了,也爛在里面了。回憶一下去吃自助餐的情形:因為花了錢,不吃白不吃,而且專撿貴的吃,吃到飽、吃到撐、吃到喘氣都費勁了,這時的胃和消化道全都堵住了,好好的食物在胃里發酵、腐爛,不但沒有起到營養作用,反而讓身體耗費很大的精力把他們排出去,真是花錢又遭罪。不相信您就想想大餐之后累不累?打出的嗝有沒有酸臭味?現代人的消化系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專家統計:在中國,每3分鐘就有一個胃癌病人死去。可見,不合理、不科學的吃法會讓本來對身體有健康的食物最后變成垃圾。
食物有三種屬性,分為悅性食物、變性食物和惰性食物。就以香蕉為例來講解吧:黃黃的皮較薄且容易剝落,味道甜而不澀,無斑點的香蕉為上品,稱為悅性,即讓身體喜悅、高興的食物。皮帶斑點,吸引蚊蟲、蒼蠅的香蕉為變性食物,在市場往往是被處理的價格。皮已經發黑、腐爛的香蕉既稱為惰性食物。人體需要的是悅性食物,而悅性食物都是有生命的、活的食物。據報道,在千年的古墓里找到的蓮子,種在土壤里還可以發芽,這就是生命力。
而動物性食物都是死的,所以他們只能算變性或惰性的食物,應少吃為佳。另外我們買肉只看表面,現在的肉都是里面先壞。如果你去飯店吃鹵肉,濃重的調料掩蓋了一切,你根本吃不出新鮮。做成熟食、果脯、罐頭的食物,加很重調料的都是變性食物、惰性食物。這些食物不但沒有營養,還會讓身體耗費更多的體力。
高蛋白質類的食物不能少,也不能多。有人平時不吃肉,在宴會上、節日里大吃大喝,對身體非常有害。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從德國集中營里解救出了200名囚徒。新政權為慶祝他們的解放,組織了一次宴慶,結果由于人長期營養不良,肝功能低下,突然的放開肚子打吃一頓,一次攝入了大量的蛋白質,產生大量的氨,肝臟不能進行解毒,血液里氨的濃度升高,發生昏迷導致多人死亡。樂極生悲,他們沒有死在集中營絞刑架下,卻死在了魚肉之中。
2、酸性體質對健康的危害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堿性的,PH值在7.35~7.45之間,一般健康的初生嬰兒是弱堿性體液。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寶塔的最底部即營養基礎,為五谷雜糧,人們又通常稱他們為主食,其中稻類(大米)和小麥(白面)為酸性食物,其余雜糧粗糧基本為堿性食物。再往上看一層,蔬菜和水果均為堿性食物 肉蛋奶均屬酸性食物;塔尖上的油、奶油、白糖、酒等調(飲)料都屬酸性。值得單獨一提的是飲料,大多數爽口的碳酸飲料的PH值能達到2~3,屬強酸性。從寶塔中食物的酸堿性也可以分析出來:合理的膳食結構就能吃出健康的堿性體質,而濃重的調味料,過度的飲酒,吃大量的三高食品,使體內的酸性廢物堆積過多,必然導致酸性體質。水為中性,PH為7。當您的血液偏酸一點點,即PH=6.8時,專家指出癌細胞的分裂速度最快。
弱堿性體質的人是健康的,血液純凈,代謝正常,精力充沛。
體液變酸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酸性食物的狀態是粘稠、油膩的,酸性體質的人血液的濃度會變大,血流緩慢,身體處于惰性狀態,細胞的功能變弱,新陳代謝功能下降,身體極易吸收雜質和毒素。久而久之,腎臟與肝臟的負擔就會加重。酸性體質者常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背痛、四肢無力、頭暈、耳鳴、睡眠質量低、失眠、腹瀉、便秘等癥狀,到醫院查不出毛病,這就是所為“第三狀態”又稱亞健康狀態。此時若不注意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血脂患者都是酸性體質。日本醫學家的實驗證明:對100個癌癥患者進行抽血化驗,結果100個患者的血液均為酸性,其酸性體質達100%。醫學理論表明:當人的體液偏酸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
酸性體質嚴重者會引發四大類癥狀:第一表現是缺鈣。因鈣為體內堿性物質,酸性環境下會造成鈣大量流失,而且在這種狀況下補鈣也不吸收。補鈣不當容易形成體內結石。第二表現是皮疹、痤瘡、痔瘡、過敏等現象。因為身體代謝功能下降,體內廢物堆積過多,內臟承載不下的廢物就會由皮膚來排泄。第三表現:很多酸性廢物堆積在關節或臟器內引起相應炎癥,導致動脈硬化、脈管炎、腎結石、關節炎、痛風等疾病。第四表現:胃腸道酸性過重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尿酸、四肢酸痛、胃酸過多導致燒心、泛酸、胃潰瘍等,同時也會影響孩子智力。
2005年8月份開始,天津市免費為300萬農民做健康體檢,結果顯示:15歲以上人群中血壓異常比例占31.57%,35歲以上糖尿病人占8.67%,超重人數占13.62%,肥胖人數占26.7%,在14歲以下農村居民體檢中發現:0~6歲兒童超重率占5.48%,肥胖率占12.76%,7~14歲超重率為11.97%,肥胖率為9.3%。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酸性體質產生的疾病不僅困擾著生活水平較高的城市居民,農村居民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可見,疾病是人類健康長壽的最大克星,而產生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錯誤的飲食結構和不良生活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新原則是:要從經驗養生向科學養生發展。生活中很多被沿用的經驗是與科學相悖的。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做到自己關愛自己,用科學的養生方法指導自己,做健康的主人。
幾乎每個人都有挑食和偏食的習慣,特別重口感,喜歡吃咸甜油的食物,這樣吃對健康影響很大。鹽為氯化鈉,吃鹽是為攝取鈉離子,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我國營養學家建議每人每天不超過8克,北京居民每人每天食鹽量達16克。鈉離子攝入超量,使細胞內水分滲出,血液中水分減少,垃圾堆積,易患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松等疾病。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吃甜食,現在的點心、餅干、飲料、冰淇淋等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含糖量非常高。白糖屬強酸性,在血液中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且6茶匙(1湯匙)的糖能減少25%的白細胞,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現在孩子弱視、近視多的原因之一就是食糖過多。許多人認為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益無害。再加上多放油的菜肴香脆可口,是現在的家庭普遍吃油越來越多。不管是植物脂肪還是動物脂肪,攝入過多仍然會堆積,造成肥胖。特別是油炸食品中還含有強致癌物質。據美國研究所報道,在200℃以上油鍋里煎炸的食物中含有對人體細胞有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現在女人得肺癌的比男人多,主要是因為女人做油炸食物的機會多,吸入太多致癌物質。所以我們要養成多吃悅性食物的習慣,少吃大魚大肉等惰性食物。而且悅性食物盡量生吃,蔬菜燙一下或拌沙拉都是既營養又健康的食物。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健康,講究營養。現在牛奶銷量越來越好。有人講喝牛奶有益健康,也有人說喝牛奶對健康有害。我們不想爭論誰對誰錯,我們來分析一下事實吧。每種動物的奶,其中所含的成分只對這種動物有益。牛奶中所含的生長激素更適合小牛的生長。牛犢兩年可以由90磅長成1000磅,而人從出生嬰兒到25歲以后體重不過100多斤。一位研究乳制品的權威人士曾經說過,喝牛奶會過敏,血液會混濁。因為牛奶主要含鉻蛋白,人體沒有這種消化酶,這種蛋白質進入血液以后刺激組織器官,造成過敏,最后還需肝臟解毒,腎臟排毒,無形中加重了肝腎負擔。我們觀察喝牛奶的嬰兒,臉上的皮膚表面粗糙,好像麻土豆的感覺。另外人們喝牛奶是為了補充鈣質,但牛奶本身屬于酸性食物,雖然含鈣量極高,但在人體內不僅沒被吸收,這種酸性食物反而會中和掉血液中大量的堿性物質鈣,且把骨骼中的部分鈣也帶走了。牛奶對身體最大的影響是,會在小腸里形成黏滯物,阻塞小腸通路,造成蠕動困難。挪威的牛奶銷量全世界最高,在挪威骨質疏松的人也最多。如果你觀察大自然,會發現許多大且強壯的動物都是草食性的。比如猩猩、大象、犀牛等,它們只吃那些富含水分的食物,而且他們的壽命也比肉食動物要長。
前面講的二戰勝利后解救出來的囚徒最后死在大魚大肉中的故事還記得吧?暴飲暴食對健康長壽的危害最大。美國一個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把三組白鼠分開,第一組任由他們隨便吃;第二組吃六分飽;第三組隨便吃,但蛋白質的攝取量減半。兩年半以后,第一組老鼠存活率只有13%,第二組存活率高達97%,第三組存活率是50%。這個實驗的意義就是控制食量,我們每頓都少吃點,可以大大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今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最需要溝通。很多人都把煙和酒作為橋梁。人人都知道吸煙、喝酒有害,但是沒辦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因吸煙而死的嗎?僅1996年就有300萬人。預計未來25年呈上升趨勢,因吸煙死亡的人數將達到每年1000萬人。在中國有4億煙民,是全世界之最。一個醫生的母親患了肝癌,負責醫生說那個部位沒法手術,也不能放、化療,只能注射酒精將那個部位的癌細胞殺死,當然也包括一部分正常的肝細胞。每天喝一瓶啤酒,半年后去醫院檢查,定會發現酒精肝。再繼續喝,這樣發展下去就是肝硬化——肝浮水,最后肝癌。有多少人這樣死去呢?原因就是平時的不良習慣:吸煙酗酒。太多人渴望親人的愛,朋友的愛,其實人最應該自愛,不會愛自己的人怎么會愛別人?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怎么承擔責任,如果這種壞習慣不改,就是一天天走向死亡。今天我們從改變一個觀念、一個生活習慣開始,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人是習慣性動物。前面提到的重口感、暴飲暴食、喝牛奶、吸煙酗酒……都是人們常見的生活習慣。而就是這樣一些簡單常見的小習慣,日積月累成了一種習性。人生最大的力量就是慣性的力量,它可以把你拉上健康長壽的康莊大道,也可以把你拉進疾病、痛苦的深淵。現在太多的人常年不鍛煉,不散步;睡眠不足;長期緊張,熬夜,抑郁寡歡,生悶氣……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會攢病、折壽。只有當殘酷的疾病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往往才臨時抱佛腳,病急亂投醫,這一切仍然是一種傳統的觀念使然。
二、重治療輕預防的傳統觀念
“安身之本必須食,急救之道在于藥”這是我國古代藥王孫思邈的至理名言。祖先的重預防、重養生的觀念幾乎被現代人丟棄了,都在忙于急救。現在的社會熱點是:小學生患肥胖、高血壓,兒童得成人病;青年人得老年病;提前殘廢提前死亡的現象比比皆是。
1、關注疾病,對癥下藥
現在家庭的兩大開支是:孩子的學費和醫藥費,可見人們對疾病的關注程度有多重。我原來在兒童醫院上班,家長最怕的事就是孩子生病,一個孩子看病四個大人跟著。大多數人不重視養生,但特別關注疾病,有病吃藥是理所當然的。感冒了,吃感冒藥;發燒了,吃退燒藥;再嚴重了去醫院看醫生,醫院開抗生素、開退燒針、開點滴,要不就住院治療……錢花出去了,藥也吃了,針也打了,心里就踏實了,病好了就沒事了。再生病怎么辦?再吃藥打針去醫院……有多少人了解為什么會生病呢?相信也有很多人希望一輩子不生病吧。
其實過去的人得了病很少吃藥,自己慢慢會好。生理課老師講過:感冒吃不吃藥一個星期也會好的。人的身體可以通過黏液來排毒,比如出汗、長眼屎、流鼻涕,女人還有月經都可以幫助排出身體內的毒素。月經能排肝毒和脂溶性毒素,男人比女人少了一個這樣的排毒通道,所以男人易患脂溢性脫發、禿頭,由專家提出世界上男人的壽命比女人短的原因也與此有關。傷風感冒流鼻涕其實是呼吸系統在清理毒素。中學的生物課也講過當人體的免疫細胞與細菌、病毒打仗時就表現為體溫升高。小孩因為免疫力強發燒可以燒到40℃,但成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燒到38℃已經受不了了。白細胞、淋巴細胞和細菌、病毒戰死的尸體就通過黏液和身體的排泄器官排出去。試想想,我們去醫院用抗生素、退燒藥是把垃圾壓抑回去。阻止身體排毒。其實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現象都是在排毒。每一次生病都是排毒。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年輕時的病秧子,到老了越活越精神,不但病沒了,還能長壽。而又有多少平時看來很健康,一旦發病就起不來了的人。常言說得好“人吃五谷雜糧哪能不生病?”從今以后,不要害怕得病了,身體本來能清理,就讓他自己發揮功能吧!別老給自己對癥下藥了,因為藥物只能替代自身的功能,削弱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人身體每個細胞的周圍都是淋巴液,它的總重量是血液的4倍。身體靠淋巴系統排除死細胞和毒素垃圾。所以淋巴系統如果停止運行,24小時人就會死掉。那么不難理解,身體哪里的排毒管道出了問題,堵住了,哪里就弱,就容易生病。其實使用抗菌素,即使是對癥下藥也等于阻止淋巴細胞正常工作,淋巴系統猶如都市的下水道,吃藥就是人為地把下水道堵死了。是藥三分毒,抗菌素對肝腎功能都有傷害,使大量藥物毒素和病菌的尸體留在身體內。而最重要的是,抗菌素會讓體內的病菌產生抗藥性,在人菌大戰中,藥物大大的鍛煉和提升了細菌的能力,削弱了人體與生俱來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最終導致進入21世紀感冒都會制人于死地的可怕后果。其實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只要了解身體,用食物提升身體的機能,各系統正常運作,我們就可以遠離疾病遠離醫生和藥物,21世紀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中國的醫療體制還在改革當中,人們由于公費醫療養成的重治療輕預防,重醫藥輕保健的觀念還很嚴重。最近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不知對那些盲目相信醫院的人是否敲了警鐘?宿州某醫院與上海一家私立醫院合作,為十名白內障患者做手術,由于感染導致九名患者單側眼球摘除。試想一想,我們今天由于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導致的文明病醫院真的能幫我們治好嗎?有幾個腦血栓病治好了?有幾個糖尿病不死于合并癥的?有幾個癌癥醫院給治好了?手術還要上醫院,生孩子也要上醫院。但通過自身改變觀念、調整飲食、調節心態、增加運動可以預防的疾病就不要靠醫院。
今天的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單位,但不能否認也是追求利潤的單位。在一家保健品店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今天沒錢養生,明天拿錢養醫生”。健康報上登出了1934年美國醫學會道德法規中的一段話:“醫療工作的利潤永遠不能與職業本身的尊嚴相比。利潤無論是對醫療事業還是對人們的幸福安康都造成了傷害,它也有悖于合理的公共秩序。”
據統計,1991~2000年我國肺癌、肝癌、乳腺癌、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均呈上升趨勢。1978~2003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年平均增長17.1%,高于GDP年平均增長9.4%。我們都希望國富民強,但經濟的增長都抵不上醫療開支的增長,國家怎么富強?強國先強民,強民要健民,健民先健腦。只要咱老百姓改變傳統的養生觀念,健健康康地生活,就能為國家減少醫療開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這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呢!
2、迷信廣告、迷信偏方、迷信保健品
近年來,國家各相關職能部門不斷統計與監測國民健康與疾病的各項指標結果,越來越重視健康教育。人們開始了解健康不能靠藥物,要有保健意識,保健品行業也隨之迅猛發展。需求就是市場,有市場就潛伏著商機。眾多商家在保健品宣傳上大做文章,中國大多數初期保健品企業出現了重廣告輕研發的不正常現象。統計結果表明:中國的保健品企業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多為短命企業。還是有很多人迷信廣告,天天聽專家熱線,只要能講到自己心里去,能治自己的病就買,經常受騙上當,還樂此不疲。其實究其原因還是治病心切,對健康無知。
現在也有一些人,迷信中醫,迷信偏方,專門去找治疑難雜癥的專科醫院。中央電視臺多次報道:有的專科醫院打著中藥制劑的幌子,里面摻西藥讓患者短期內見效快,讓病人相信,以后堅持長期治療最后花很多錢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具有很大欺騙性,騙了很多治病心切的患者。中央電視臺質量萬里行節目透露:報紙上的藥品廣告違法率達90%;國家目前正在對已批準注冊的保健品進行清理整頓;由于擴大保健品功效,浙江禁播“腦白金”的廣告。
1996年國家衛生部才正式為中國的保健品立法。中國的保健業還處在發展階段,還很不成熟,還有待于完善。我們不能盲目迷信廣告,迷信偏方,迷信保健品。健康不一定要花費很多金錢,健康是一種對自己身體的關愛和了解,是一種遵循客觀規律的生活態度,健康是一個觀念也是一個選擇。
三、影響人們健康的環境因素
1、空氣污染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歌聲依然悠揚悅耳,但在城市居住的人們很難看到這樣的畫面了。空氣不再透明,人們不敢深呼吸,擁擠的城市里轎車越來越多,汽車尾氣大量地排放出來,工業污染讓空氣的顏色越來越暗。從交通警察平均壽命48歲的結果不難看出空氣污染已嚴重地危害了我們的健康。現在的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現象都和血液中的鉛含量超標有關。早在1996年我看過一篇文章,一名俄國專家預言“二十一世紀,人們會死于感冒”,那時不以為然。但2003年“非典”的流行,2005年禽流感的發現,不得不讓我們把前后的事情聯想到一起:由于人體過多攝入三高食品,導致膳食失衡,使身體酸化,排毒功能下降;再加上不斷用藥物代替自身的功能,使人體的抵抗力越來越差,體內的垃圾越來越多,而嚴重的空氣污染,讓我們呼吸道的壓力加大,可病毒和細菌在這樣的環境下卻越來越猖狂。現在的人談“非典”色變,談“禽流感”就更加惶恐不安,這使那些習慣性靠藥物來
治療的人們明白一個道理,細菌病毒變異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科學家研究和發展抗菌藥的速度,看來藥物真的是靠不住了。其實抵抗疾病、抵抗污染還是要靠提升身體原有的能力。大環境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2、水質污染
與地球一樣,人體三分之二都是水分。人在靜止狀態時每天消耗720毫升水,所以人每天至少要飲2000毫升水才夠身體的需要。沒有水人體細胞就無法生存。但我們知道飲用水都經過了怎樣的處理嗎?吉化公司管道爆炸事件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哈爾濱地處松花江下游也很難幸免,但他們卻因禍得福。原來哈爾濱市的飲用水僅用了無煙煤等簡單設備過濾,由于大量污染物的流入,舊設備必須更新,所以哈爾濱現在采用全國最先進的活性碳過濾水裝置。由于中國目前還屬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過濾飲用水裝置還相當落后,很多指標都超過安全標準。[www.healthyf.com]
早在80年代,美國一位生物學家為做科學實驗,在一條河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雄性鱷魚體內的雌性激素含量超過雄性激素,它的生殖器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也就意味著鱷魚瀕臨絕種。經過科學家長時間的研究、調查發現,幾年前這條河中有大量的農藥DDT被傾倒在河中,DDT的結構與人體雌性荷爾蒙結構特別相似,又稱類雌激素。任何動物的體內,都會分泌兩種性激素——雌性與雄性荷爾蒙。當這種物質進入動物體內時,就會給身體一種錯誤的信號,雌性激素分泌的量已經足夠,反射到大腦皮層,司令部就會下達指令:雄性動物體內雌性激素過多時,雄性激素也應按比例減少;而雌性動物體內雌激素過多也應減少分泌。但這種類雌激素并不是動物自身分泌的雌激素,它給身體制造了一個假象,嚴重擾亂動物的性激素分泌系統,導致動物向兩性化發展。這就是鱷魚瀕臨絕種的原因。不但鱷魚有這樣的厄運,海鳥也有類似的命運。很多人不主張吃養殖魚,因為這些魚喂生長激素,所以提倡吃深海魚。科學家解剖深海魚同樣發現很多變性細胞,因為現在的海洋污染也日益嚴重了。
前面提到的農藥屬類雌激素,現在大多數農藥都是這個原理,讓雄性的蟲子絕育,好像鱷魚和海鳥一樣,人吃了會怎樣呢?鐘南山院士曾警告世人,如果不解決農藥的污染問題,再過50年大多數人將不能生育。這種類雌激素在女性體內,及易殘留在雌激素分泌的器官當中,阻礙正常分泌,誘發病變。《中國醫藥報》2006年1月4日最新報道:南京東南大學附屬醫院乳腺研究中心,在3357名受檢人員中,檢查出只有不到20%的女性乳腺健康,八成以上的婦女均有嚴重問題,文中指出40上下女性的乳腺保健迫在眉睫。
3、食物污染
土地也逃脫不了被污染的命運,化肥已經使土壤變成板塊狀。專家指出:是磷元素在土壤中形成磷酸根,使土壤變硬。更可怕的是磷酸根通過糧食、水進入人體后在細胞內很難排除,在體內長期積存可導致17種癌癥。專家在水質污染中提到農藥的危害。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和糧食里含有大量的農藥。這些食物都屬于悅性食物,土壤中的化肥和農藥使這些食物的營養大打折扣。曾報道,3歲女孩來月經,因為常吃自家大棚種的抹了催熟劑的草莓。巴馬的農業是有機的農業,莊稼沒有轉基因品種,不撒化肥和殺蟲劑,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不會流失。所以巴馬人吃同樣的食物卻可以活到百歲。
再次談到肉食,我們看看這些還是不是來自天然放牧的動物呢?今天可食用的動物幾乎都是吃含有生長荷爾蒙的人工飼料,其實它們與蔬菜水果上的農藥一樣都屬類雌激素,但肉中的類雌激素含量是蔬菜的1000倍。另外,肉里還有兩種重要成分大多數人還不知道。
第一、肉類中含有大量尿酸。尿酸是身體的代謝廢物,身體每天只能排8克尿酸,但一塊牛排中就含14克尿酸。在屠宰過的動物身上尿酸含量特多,也就是因為尿酸使肉的味道特別吸引人。第二、肉類易滋生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動物糞便中大量存在。當動物活著的時候肉毒桿菌被阻止進入組織中,當動物一死,大量的肉毒桿菌穿過腸壁進入骨肉里,造成肌肉軟化。儲藏時間越長細菌就繁衍越多,難道這樣的肉你還愛吃嗎?
再看看咱們常吃的雞蛋吧,由于運輸過程不能冷藏,會滋生沙門氏桿菌,所以雞蛋一定要吃熟的。牛奶供應商為提高產量,給乳牛大量服用生長激素,一只乳牛自然狀態每天可以制造10磅奶,服藥后每天可產100磅奶。乳牛增大的乳房幾乎拖到地面,經常感染,需要注射固定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還有感染產生的膿汁經處理后還會殘留在牛奶中,尤其對兒童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每當走進大型倉儲超市時,總是被各式各樣的精加工食品吸引,真是色香味俱全,讓人看了口水直流。但你知道嗎?這些食品中添加了大量香精色素和防腐劑。一看到奶粉,就想到沈陽喝了劣質奶粉的大頭娃娃。最近又有新報道,孩子們喜歡吃的各式小食品,膨化食品中的鋁超標,導致兒童智力低下。人就是這么吸一口污染的空氣,喝一口污染的水,吃一口污染的食物。別小瞧這一口一口的不多,在體內堆積起來就多了,一旦發病就是“癌”。這個字不是現在發明的,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預見了今天的一切。人要順應自然規律生活,違背了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4、生存壓力
現如今生存環境太緊張,競爭環境太激烈。很多人懷念大鍋飯時代,那時領導和老百姓工資差不多,心理落差不大。你吃白菜,我吃土豆,生活不富裕但心理平衡。現在條件好了,貧富差距大了,攀比心理越來越重。聽說某醫院評選科主任,春節前公布后,落選者大年三十晚上多喝點酒,初一早晨到對方家拿刀捅死對方。兩人都是研究生畢業,剛滿40歲,心靈扭曲呀!今年11月份我從新加坡回到上海,在交大校園聽到:每年都有一個研究生跳樓,今年已超額,跳兩個了。開玩笑講:本科生都沒資格跳。長期處于壓抑狀態易致癌,人的身體因吃了太多食物造成有形壓力,環境污染又大大增加了這種壓力,再加上精神緊張給身體造成無形壓力,身心嚴重不平衡和不良習慣都是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
- 疾病,飲食結構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bj/html/244.html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