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16萬億,大健康產業如何完成品牌建設?
“向往美好生活的消費者,通常愿意為健康買單。”在5月10日下午舉辦的2024中華健康品牌創新發展論壇上,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簡大年說,以大健康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國家衛健委的統計顯示,到2030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將顯著擴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預計將達到16萬億元。“健康產業覆蓋多個領域,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新業態多,吸納就業能力強。其高質量發展,既是滿足群眾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水平、有效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簡大年說。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周穎在論壇發言時說,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身體健康,也關聯到環境和食品健康。她提出了五大消費賽道:睡眠經濟、懶宅經濟、養生經濟、戶外療愈和銀發經濟,每個賽道都有其特定的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健康產品應通過爆品、借勢來實現市場破局。”周穎說。破局的關鍵正在品牌建設。上海市公共關系協會會長沙海林認為,創新是推動品牌建設的核心動力。他說,大健康產業的品牌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動,通過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企業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品牌不僅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標識,更是企業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沙海林說。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