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康|臨沂大學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學點“腸識”丨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
這是一場全面普及腸道健康的跨界之旅,也是一次科學與藝術碰撞的行為探索之行。
為呼吁大眾了解腸道,關注腸道健康,5月9日,由臨沂大學團委主辦,化學化工學院、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承辦,臨沂市中華職業教育社、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的臨沂大學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腸道微生態科普展開幕式在臨沂大學成功舉辦。
臨沂市中華職教社主任趙愛華,臨沂市科協主席任力,臨沂市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遲明叢,臨沂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崔曉紅,團委書記高菲,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田建,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李雪梅,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徐秀梅,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院長、衛康生物集團董事長王宗繼及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01.聚焦腸道:探索健康之謎 重建生命健康
近年來,腸道日趨成為生命科學和大健康領域的創新高地。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腸道健康也日益受到大眾關注。
臨沂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崔曉紅致辭
臨沂大學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和腸道微生態科普展的開幕,既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發展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科技為民、科技報國、科技共贏的重要實踐。腸道微生態科普展,為師生獻上了一場科學盛宴,進一步豐富了校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
臨沂市科協主席任力致辭
臨沂大學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揭牌暨腸道微生態科普展是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校地企深度融合發展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地方和高校校地融合、校企合作攜手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共同服務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衛康生物集團與臨沂大學共建的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是校地企深度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校地企聯合打造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戰略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臨沂市中華職教社主任趙愛華、臨沂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崔曉紅共同為臨沂大學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暨腸道微生態科普展揭幕。
02.圖說腸道:科學與藝術交融 普及健康“腸”識
腸道微生態研究逐漸走入大眾視野,作為人體內“最勞累的器官”,腸道微生態系統深度參與著人體內的代謝,堪稱人體的“命運共同體”。
以藝術呈現科學,以科學賦能產業。
回應時代召喚,順應大眾需求,本次腸道微生態科普展兼具科普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共計展出9種畫風并涵蓋18個腸道知識主題的插畫110幅,以科學與藝術的跨界連接,以多元的話語、創新的形式,跨領域、跨學科、跨專業的多種角度深度普及腸道健康“腸”識,讓公眾在參與中走近腸道微生態,學習腸道微生態、理解腸道微生態,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醫學科普盛宴。
展覽過程中,不少參觀者紛紛駐足,拍照留念。他們在驚嘆于畫作精美的同時,更是被畫作背后的腸道知識所吸引。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獲取科學權威又幽默風趣的腸道健康知識,引領有心的讀者向腸道奇境更深處漫溯。
作為腸道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腸道微生態科普展將在臨沂大學長期展出,未來科普展還將陸續走進全國各地學校進行巡展,在全社會掀起一股腸道科普新浪潮,從多元角度將科普“腸”識深入人心,呼吁眾人關注腸道、愛護腸道健康。
03.微觀腸道:覽遍腸里乾坤 領略生命大美
腸之道,非常道。
我們的腸道復雜又精妙,為生命賦能,任重而不言。現在,請準備好您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即刻開啟腸里乾坤的探索之旅吧!
《萬物皆生態》
我們的腸道內存在一個微觀世界,由成百上千種微生物組成,它具有治愈的魔法,復雜又精妙;它為生命賦能,任重而不言。腸里乾坤大,人間歲月長。
《大美微生物》
如果您腸道內的菌群多樣如同亞馬遜雨林;有益菌占據優勢如同最茂盛的植被,您就可能擁有了一條佑護您健康的錦鯉。
《免疫城市》
根據腸道的形狀特點,作品將腸道想象為一座有圍墻的環形城市,需要通過入口的安檢才能進入。各種有害人體的壞蛋分子卻無法通過安檢,只能趴在城墻邊環顧窺伺,尋找進入圍城的機會。
《腸內腸外》
將腸與肺的關系表現為一對親密戀人,真是一個大膽而又形象的創意!由植物、河流、花鳥組成的女性代表肺,由腸道環繞而成的男性代表腸,寓示腸與肺就像一對親密相擁的愛人, 相互依存,共同抵御人生風雨。
《腸中自有黃金屋》
藍色一面,魚類、牛油果、豆莢等等是均衡、多元飲食的象征,這是產生健康便便的源頭。
紫色一面,有益菌滑板沖浪,新奇藥丸順流漂浮,象征了對健康便便的科研與產業轉化。
健康便便,五谷輪回之廢物,腸道產業之寶藏。
『臨沂大學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
臨沂大學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是一座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研究型專業平臺。在機構建設方面,研究院成立干細胞研究所、腸道微生態研究所。
依托臨沂大學科研平臺優勢,研究院整合了國內生命再生科學領域專家群,組建了以國家“萬人計劃”王宗繼教授領銜的高水平創新主體。
研究院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干細胞、腸道微生態”兩大主攻方向,開展再生醫學原始創新,促進研究成果轉移轉化,即通過重塑腸道微生態平衡,為突破糖尿病等重大慢病、罕見病、難治病等疾病治療,開辟新的途徑!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