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的道與術
近日,人民網發布《讓保健品真正“助老”不“坑老”》一文,內容令人深思。該文認為“老年人保健品市場迎來旺盛需求,但是一些企業沒有將精力用于產品開發,而是鉆研營銷欺騙之道”,呼吁“深耕老年人保健行業需要樹立正確價值觀”。
老年人需不需要保健品?這是不言而明的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不但是老年群體本身的需要,也可以為社會緩解養老負擔和醫療壓力。
但是,中國大健康產業一面既是超級藍海市場,一面又是尷尬的競爭紅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存在重“術”而不重“道”的嚴重問題。在大健康產業,產品是根基,是道;銷售是手段,是術。有道無術,不利于行業發展,固然不行;但有術無道,本末倒置,則決無可恕。
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出現一個悖論:一方面,國家宏觀政策一直在重視和支持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面對層出不窮的市場亂象,市場監管不得不拿出最為嚴厲的監管措施,甚至不免矯枉過正。
過去幾年,中國的會銷產業幾乎被打上了“忽悠”老年人的標簽,以至于所有針對老年人的銷售活動都被警惕。但凡遇到有關老年人消費保健品相關的商業糾紛,先要不分青紅皂白對企業或負責人先打三十大板再說,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這種嚴懲風向也逐漸影響到直銷行業。甚至,很多直銷公司明確拒絕60歲以上老人報單,出現老年人竟然沒辦法吃到心儀保健品的怪相。
為什么大健康產業很多銷售方式都成為監管重點?就是部分企業過于鉆營“術”,沒有需求就制造需求,沒有功能,就不惜添加違禁成分以實現產品的臨時演示效果。實際上,很多本來很好的產品,一旦在銷售中被蒙上這樣那樣的灰色手段,其本身的功能也淪為了騙術的幫兇,把產品變為市場的噱頭,可惜可嘆。
可以說,解決好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市場供應的簡單粗暴之間的矛盾,是中國大健康市場的核心問題之一。誰能夠解決這個矛盾,誰將率先走向保健品競爭的藍海。
就筆者觀察,在大健康產業內,大春之道近年推出的企業陪跑訓練,開始逐漸顯露在融合健康產業“道”與“術”方面的特殊能量。大春之道創辦人張大春是中國最早提出“健康觀念治療”的人,他將生活中的健康知識以最通俗易懂的“小段子”落地普及,讓人們從生活中學習健康知識并普及健康觀念,并最終用于健康的自我管理和調理。基于前期線上線下數百萬學員,大春之道開始研發針對企業和團隊的企業陪跑訓練項目,直接服務于大健康產業從業人員,以扭轉中國健康產業存在的上述亂象。
大春之道企業陪跑項目以健康觀念、親子教育、夫妻關系等為突破口,首先解決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需求和信任關系,再基于此建立一種有可能存在的商業聯系,摒棄掉原有大健康產業中存在的焦慮制造、功能忽悠、收入誘惑、情感綁架等最令人反感的因素,最終實現一種自然的“不銷而銷”。
大春之道的這種培訓項目,首先讓健康產業從業人員從健康和諧的生活開啟自身事業,成為與社會的潤滑劑,可能將成為改變健康產業“道”與“術”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