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立企,良藥為民|以嶺藥業榮獲“河北省政府質量獎”
干凈整潔的現代化廠房、高速運轉的生產線、分工明確的操作間……在以嶺藥業生產車間外包崗,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藥品包裝,然后裝箱、打包。
“從藥材進廠到成品出廠,都要進行環環檢測。公司建立了業內一流的中藥材安全性檢測體系,對重金屬、農藥殘留、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嚴格按照優于國家藥典的標準進行檢驗,從源頭上篩選安全可靠的中藥材,保證成品質量。”以嶺藥業質量控制部王麗環介紹說。
質控人員在進行相關檢測
質量是企業生存的基石,更是企業發展的“金鑰匙”。日前,以嶺藥業榮獲第十二屆河北省政府質量獎。這一河北省質量領域的最高獎項,主要授予質量管理水平卓越、自主創新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組織。
一座座綠水青山里的道地藥材種植基地,一間間現代化的中藥生產加工車間,一道道嚴格的產品質量檢測工序,一粒粒適合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近年來,以嶺藥業堅持“藥品質量重于泰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質量理念,以中醫藥理論為研發基礎,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引擎,保證藥品質量鑄牢品牌口碑的同時,也為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立,譜寫中醫藥現代化新篇章
10月28日,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由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家共同組建。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需求,遵循中醫藥學科自身發展規律,創建“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推動絡病理論學術創新,提高臨床重大疾病診療水平,促進創新中藥成果轉化。
中醫藥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回望千年,中醫藥需要傳承精華;面向未來,中醫藥需要創新突破。
中醫藥實現創新突破的關鍵是理論原創。以嶺藥業在院士科研團隊的引領下找準中醫絡病理論創新的關鍵點持續發力。經過長期潛心研究,在中醫發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統絡病理論,構建起“絡病證治”體系,被稱為中醫絡病理論發展的第四個里程碑,成為公司獨有的科技核心競爭力,成為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要素。“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理論研究的突破提高了臨床上疑難病的防治水平。
以絡病理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業委員會等國家級學術平臺相繼建立。現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和上百個地級市建立絡病專委會。美國、加拿大、歐洲絡病學會也相繼建立,形成了“國際-國家-省級-地市級”四級學會網絡系統。形成了致力于絡病學術研究的數萬人的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專家隊伍,遍布海內外。英國卡迪夫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圍繞通絡藥物研究分別建立聯合研究中心,依托首都醫科大學建立中醫絡病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多個絡病理論研究平臺在國內外科研院所相繼建立,加快了絡病理論的轉化。
以嶺藥業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相關實驗
創立“五位一體”發展模式,以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牽頭、全國124家醫院參與的“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論文在全球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志》上重磅刊出。研究結果顯示,在指南推薦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可以顯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天和1年的臨床預后,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后提供有效治療藥物。以嶺藥業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創新專利中藥,得到了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的認可。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要想得到國際認可,必須在循證臨床療效、藥物作用機制和安全性等方面下功夫。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特別是絡病理論研究,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作支撐。”以嶺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濤說。在以嶺藥業的電生理實驗室內,王宏濤正在帶領他的團隊,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抗衰老新藥的評價實驗。目前,抗衰老藥物研發平臺共有200多套先進研發設備,總價值超過了5000萬元。
近日,以嶺藥業申報的中藥1.1類創新藥通絡明目膠囊獲準上市。過去三年多,以嶺藥業研發的4個創新專利中藥在我國獲批上市,是同期獲批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在絡病理論指導下,以嶺藥業研發了連花清瘟、通心絡、參松養心膠囊等創新專利藥物14個,在50余個國家和地區注冊銷售,涵蓋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腫瘤等臨床多發、重大疾病領域。其中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和芪藶強心膠囊三個創新專利中藥,被廣泛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每年數千萬患者服用受益,并且以這三個藥物的循證醫學研究為主要組成部分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得2019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以嶺藥業在研中藥創新藥品種40余個,涉及臨床12個系統疾病,為公司發展帶來可持續驅動力。這些成果不僅來自科技創新,更得益于模式創新。
以嶺藥業遵循中醫藥“以臨床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假說為指導,以治療方藥為依托,以臨床療效為標準”的學科規律,創立了“理論—臨床—科研—產業—教學”五位一體的獨特發展模式,實現了產、學、研的融合,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五位一體”模式的創立,讓以嶺藥業不斷發展壯大。絡病理論學術創新賦予公司創新中藥以良好療效和學術內涵,成為公司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要素,河北以嶺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院)作為臨床基地,擁有100余種院內制劑,形成向新藥轉化的有力儲備品種支撐。以嶺藥業院士工作站作為科研基地,專家團隊圍繞新藥研發關鍵環節的創新技術體系,發揮科技咨詢、人才培養、項目引進、成果轉化作用,已形成圍繞中藥新藥不同研發階段的產品集群。河北以嶺醫院和以嶺藥業院士工作站成為本科生教學,研究生、博士生培養基地,為社會輸送大量優秀人才。
獨特的“五位一體”中醫藥創新發展模式為中醫藥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嶺藥業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家中醫藥經貿文化交流,舉辦、參與近百場遠程學術交流會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成立了絡病學會,豐富了世界醫學文化。
以嶺藥業副總經理張蘊齡表示,今后,以嶺藥業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深化科研人才培養,不斷完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研發體系,研發出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
“五全”管理體系嚴把質量關,以嶺全產業鏈打造高品質中藥
高質量的中藥離不開最道地的藥材。為了確保中藥材的質量和數量,以嶺藥業把藥品質量管理前移到了藥材生產的源頭,構建起“政府+科研機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帶動當地百姓致富。目前,以嶺藥業在全國建立50余個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其中連翹、土元、金銀花、黃芪等藥材,全部來源于公司自建的藥材基地。
以嶺藥業涉縣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
“中藥材種養殖基地是中藥質量控制的‘第一車間’。公司從基地選址,種苗繁育,種植管理到采收加工,各個環節都建立了相應的標準。”以嶺藥業供應中心中藥材部總監吳相周介紹。這種產業模式不僅讓公司收獲了道地藥材,更讓當地農戶腰包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還綠化了荒山,促進了旅游。
近年來,以嶺藥業堅決守牢藥品質量,從人員、廠房設施、設備、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物料管理等要素著手,構建“全品種、全方位、全過程、全數據、全人員”的“五全”質量管理體系,覆蓋原輔料、生產過程、藥品放行、市場反饋等環節全流程的質量保證體系,以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為核心,做好藥品質量的“守門人”。
“公司專門配備200余名質量尖兵,500多臺檢驗儀器,對所有進廠原輔料均具有自檢能力,保證進廠的原材料質量合格,上市產品的質量符合法定標準的要求。”以嶺藥業生產中心質量部副總監王淑靜說。以嶺藥業質量控制部2017年已獲“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檢驗質量標準涵蓋《中國藥典》、《美國藥典》、國家食品藥品監管注冊批件,檢測報告得到國內外治療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機構互認。
車間自動化生產控制
藥品質量是立企之本,科研創新是發展之源。30余年來,以嶺藥業憑借獨特的“五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從一個小研院所,成長為中國醫藥上市公司20強、中國品牌價值100強企業,完成了從“中國產品”邁向“中國品牌”的升級與蛻變,為推動中醫藥走向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貢獻了“以嶺力量”。
來源:咸寧網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