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睦家2.0創新發布 讓羅麥科技數智化一路飛奔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每年的退休人口近2000萬。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64億,占總人口的18.7%,而且,隨著出生率的下降和預期壽命的延長,老齡化趨勢還將持續加劇,預計到206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98億,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提升生活質量,加速發展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數智化是產業突圍的金鑰匙
10月28日,在西子湖畔杭州舉辦的2023羅麥科技閱睦家AI智能檢測系統2.0創新發布活動上,深耕大健康產業二十余載的羅麥科技推出了其業界首款眼部AI智能產品閱睦家的2.0升級版本。
從1.0版本到2.0版本僅僅時隔6個月,閱睦家就實現了新升級,如此迅速的產品迭代,其背后的技術實力可見一斑。
智譜AI大模型事業部技術副總裁李智星在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智譜發布了千億級別的基座模型。隨后,科技部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智譜ChatGLM-6B位列大模型開源影響力第一名。為了將目前國內最先進的AI技術賦能給產業,我們選擇了醫療產業作為突破口,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中醫知識庫,并與羅麥科技合作,建立針對醫療行業的專業大模型,為閱睦家這樣的AI終端系統帶來全新的對話交互能力,讓整個診療過程更自然,更智能,極大提升用戶體驗。”
中醫科學院葉祖光教授表示:“在中醫藥行業里,一直困擾醫療工作者的問題,就是診療標準的客觀化和規范化。如何使診療客觀化?不是主觀的通過這位中醫這樣說,另一位那樣說,得出的結論不統一。如何通過客觀檢查數據來證明,就像西醫血液生化、CT影像,有統一標準的檢測結果,但這正是中醫藥的短板。中醫迫切的需要引入生化物理和現代科學的知識與中醫的專業相結合,來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比如,望診是中醫診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望的能力只能靠中醫的眼睛,羅麥科技通過基于中醫目診五輪學說理論和大模型的基礎上,創新打造的閱睦家AI智能檢測系統2.0,可以說是中醫診斷診療標準化的最新實踐。它的出現,讓診斷檢查更容易、更客觀、更標準,同時,也為促進中醫藥診療的向前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數智賦能讓健康服務更精準
羅麥科技總裁安凱認為,大健康產業的實體企業要實現跨越周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依賴科技創新,以AI智能等新技術為驅動,形成自己的生產力,從而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在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上持續發力,推動市場與生產、技術與產品、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的深度融合,使數智化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通過虛擬和現實結合、傳統和當代結合、制造業與高科技結合的產業升級,來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實現根本性轉變。
為應對數智化時代的發展和新知識、新技術快速更新所帶來的多種挑戰,羅麥科技緊跟前沿科技,將目前國內最先進的AI大模型與大數據完美結合,將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用創新的AI交互方式重建企業的數字生態,為社會民眾提供更加精準的健康服務,從而實現消費升級,在行業中不斷地創造新的傳奇。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經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加上內需下降,市場信心不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造成了目前暫時性的經濟下行。但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未來將迎來兩個時代,一個是生態文明時代,一個是長壽時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養老問題正在成為中國面對的核心問題,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也成為國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醫療模式必然會改變,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而這恰恰是大健康產業的核心優勢,就是讓人不進醫院的健康管理方法。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安凱表示。
2022年羅麥科技提出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三網合一”戰略,充分發揮中醫傳統養生文化優勢,通過數字化的再造,用不同的產業維度去繁榮人、貨、場的生態。因此,羅麥科技積極擁抱AI智能,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其為人類儲蓄健康的企業使命。具體來說,就是積極響應健康中國的戰略,運用AI智能技術來做國民健康、精準營養。而要做到精準營養的前提就是科學檢測、精準評估、電子數據。此次發布的閱睦家AI智能檢測系統2.0為大健康產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最新的產業樣本。
“依靠大模型將大健康產業深度化,努力完善以國民健康、精準營養為標志的企業個性化,同時加強能力專業化,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型。這是羅麥科技為什么要在行業中率先運用大模型的原因。此外,數智時代最重要的是數據和智能,這次發布的閱睦家2.0的背后技術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套先進的算法。這個算法是羅麥科技生產力來源。作為一個大健康企業在當今數智化時代,我們必須要跟上,也必須能跟上,才能永遠保持旺盛的企業生命力,才能為更多的民眾提供科學精準的健康服務。”安凱在發布會上表示。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