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中大地黃芪飄香,石家莊以嶺藥業幫通渭農民種下“致富草”
金秋時節,位于隴中大地的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到處是一派豐收景象。遍布全縣的一座座丘陵上,一塊塊大小不等的田野里玉米、馬鈴薯等即將成熟,黃芪等中藥材正是生長的關鍵期。近年來,通渭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黃芪等中藥材種植,目前全縣黃芪種植面積保持在年均10萬畝以上,與石家莊以嶺藥業合作建設了萬畝黃芪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黃芪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致富草”。
九月金秋,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與石家莊以嶺藥業在什川鎮和第三鋪鄉合作建設的萬畝黃芪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里,黃芪長得郁郁蔥蔥,放眼望去,一座座丘陵上到處都是綠色。通渭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地貧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過去農民普遍以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和谷子、豆類等小雜糧為主,刨去成本,1畝地的收益平均在1000-2000元左右。經過多方考察、分析比較,通渭縣認為,發展中藥材黃芪種植是一項適合當地農民的致富產業。
甘肅省通渭縣什川鎮副鎮長盧天云:“種植黃芪畝產600-700公斤之間,按照目前的市場價,1公斤黃芪鮮貨7元的價格來說,一畝黃芪的純收入在3000元左右,比種玉米的效益要高得多。”
近年來,通渭縣所在的定西市提出了建設“中國藥都”和“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的目標定位,推動中藥材產業全鏈發展。通渭縣發展黃芪種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甘肅省通渭縣副縣長馮旭東:““通渭黃芪”因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土壤清潔而品質特優,2023 年已通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經檢測甲苷含量 0.11%、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0.03%,高于《國家藥典》標準2.8 倍、1.5 倍。”
通渭縣從2022年開始發展黃芪種植,現在全縣黃芪種植面積已達到10萬畝以上,黃芪種植讓當地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甘肅省通渭縣什川鎮大灣村村民韓俊:“以前我們種小麥、胡麻、土豆,不如我們種藥材效益好。今年這樣干旱,根據現在的長勢,一畝下來2000左右還是能保證,種藥材效益比我們種其他作物好一點。”
在什川鎮,鎮黨委采取片區聯建模式,培育建成甘肅襄福本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構建連村成片、集群成鏈、抱團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由襄福本草公司負責收購當地農民種植的黃芪,保證農民收益。襄福本草公司對收購的黃芪進行初加工,保證了藥材質量。
甘肅襄福本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韓鳳翔:“我們公司在什川鎮建設了綠色標準化黃芪種植基地1萬畝以上,與400多戶農戶簽訂了訂單收購協議。我們按照高出市場價5%的價格收購農民的黃芪,黃芪種植戶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對收購來的黃芪鮮貨,我們進行曬晾、分揀、沖洗、烘干、切片等初加工,制作成中藥材干貨后提供給以嶺藥業等合作企業。我們從源頭上保證黃芪的質量,從而保證我們的合作企業能生產出高質量的藥品。”
以嶺藥業通過與通渭縣合作發展黃芪種植,實現了雙方互利共贏,為當地農民找到了致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子。通渭縣進一步堅定了繼續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信心,進一步把黃芪產業做大做強。
甘肅省通渭縣副縣長馮旭東:“通渭縣與以嶺藥業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可以優勢互補、互惠雙贏,全面提升黃芪產業經濟效益。目前,通渭縣黃芪標準化種植面積保持在年均1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5萬噸以上,擁有生產黃芪農產品的良好產業基礎,能為黃芪的切片、精深加工提供優質的生產原料。以嶺藥業在通渭打造黃芪標準化種植基地,可以有效利用“通渭黃芪”資源和優良品質,挖掘黃芪產業附加值,帶動通渭黃芪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通渭縣廣大群眾致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
來源:河北電視臺冀時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