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黃嘉輝:公益事業需立足長遠戰略
“不和骨子里的東西結合是沒有生命力的,如果公益事業不能讓公司全員都能夠在一個價值體系下認可,就變成‘走過場’了。”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與媒體事務經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黃嘉輝在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
論壇上,黃嘉輝認為,做公益一定要跟企業的價值觀、賽道、戰略結合。近年來,無限極以實際行動闡釋了其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和認知,始終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以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創造平衡、富足、和諧的健康人生為歷史使命,20多年以來,努力踐行“永遠關懷、永遠合作、永遠創業”的企業精神和務實穩健的經營作風,積極攜手社會各界,在教育、環境以及公益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追求與利益相關方的共同提升與進步。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與媒體事務經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黃嘉輝
黃嘉輝表示,“沒有一個公益項目能夠一蹴而就,做一次大家都記住。我們瞄準一個點以后,一定要長期地持續地發力,不能太短視。”
“三合一”的公益之路
作為一家創立于1992年的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無限極已成為一家從事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并走出一條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一切,是以國家這個大家的繁榮強盛為基礎的。現在,無限極在取得穩健發展的同時,不忘以企業力量反哺社會,腳踏實地地踐行“思利及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據了解,思利及人基金會主要關注于三個方向的公益事業,分為大眾健康、扶貧助困、助弱賑災。在助力大眾健康方面,自2007年年初,無限極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實施“養生文化進萬家”專家全國巡講活動,至今已舉辦超過6500場,覆蓋人次超過420萬。同時,無限極作為公益合作伙伴在全國開展大型全民養生行走活動。自2014年啟動以來,活動已覆蓋全國60多個城市,全國累計舉辦188場,直接參與市民超136萬人,累計行走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在扶貧助困、助弱賑災方面,思利及人基金會在多地開展了大量的公益項目,包括不僅限于幫扶貧困兒童、禁毒宣傳、助力警務、助力少年足球等。
尤其是針對兒童的公益項目,思利及人基金會更是延伸出諸多的具體公益活動。近年來,針對貧困失學兒童、留守兒童等群體,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孩子們送去溫暖和幫助。企業作為社會的主體,更是責無旁貸。自成立之日起,無限極一直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以造福社會為己任。針對社會現狀和發展需求,無限極先后啟動了“思利及人助學圓夢”“快樂足球”“新陽光病房”“童夢閱讀空間”等項目,幫助弱勢青少年改變現狀,勇敢追夢,讓美好發生,讓夢想發光。
對于貧困兒童的幫扶,多年來的行動讓黃嘉輝頗有感觸。黃嘉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多年來一直關注和跟蹤多個幫扶目標,我們發現這不僅僅是讓一個孩子完成幾年的學業,而是通過幾年的定點幫扶,讓少年們能夠順利地獲得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能夠解決一個貧困家庭經濟收入的問題。
黃嘉輝認為,無論是免費電影,還是個人、組織救助,抑或是國家倡議,都是益民益眾的一種“發聲”。社會公益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傳承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離不開各界的協助,而如今,有影響力的企業更成為社會公益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
新時代下,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需要將公益注入“企業基因”,在這個利益與責任相博弈的時代,不同利益群體皆有各自訴求,從而不斷刷新著大眾對于優秀企業的評判標準,對于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雙贏,黃嘉輝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很多公司將所轄部門籠統地概述為‘掙錢的部門’和‘花錢的部門’,顯而易見的是公益事業明顯屬于‘花錢的部門’。如果一家公司做公益的事業不能讓公司全員都能夠在一個價值體系下認可這件事情,那么公益事業不過是粉飾門面而已,即便確實真假白銀地把資金投出了,但整個公司與公益事業沒有太多的交流與結合。”黃嘉輝說,如何將公益事業融入企業當中,會發現公益事業同樣會為公司帶來潛在的收益,例如很多消費者喜歡綠色低碳的產品,在同品競爭中,帶有低碳Logo的商品就具備競爭力,這就使得公益事業為業務部門填磚加瓦,公司的價值觀統一之后,才會集全公司之力、上下之力,在各個部門之力去協調,用最好的資源投入到最多的地方,做公益不僅僅是靠一個社會責任的部門或者公益基金會的幾個人,如果有全員的參與,相互結合一定會迸發更多的活力以及創新的事物。
截至2022年,無限極已經連續16年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報告已成為無限極的一項義務和常規行動,每年向相關方傳遞責任理念和行動,溝通履責進展,共筑責任價值。
黃嘉輝強調,公益事業一定要持之以恒,沒有一個公益項目或一個品牌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哪個基金會或團體僅僅能通過一兩個公益項目被大眾所熟知。一定是不斷地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夠讓大家深刻地去了解到它的存在或者背后的內核。所以,公益事業需要長期地持續地去發力,且不能因一時受挫就半途而廢,如果半途就掉轉船頭,那么即便前期有再高的投入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篤行公益事業,勇擔社會責任,是當初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緣由。在其成立的十年間里,在無限極的大力支持、員工及業務伙伴的廣泛參與、合作單位的鼎力幫助下,基金會得以從無到有,穩步發展,十年來,基金會累計捐資捐物超過1.3億元,捐助范圍涵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7大核心公益項目,累計超過9800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志愿服務時長超10萬小時。
“公益事業體現了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企業文化驅使自己要關注這些事情,品牌戰略促使自身去實踐這些項目。可能在某些階段,一個公司會有不同的階段性的戰略,但在結合文化戰略之后繼續發展,才會出現各種可能性,且從外界上來看就使得公益事業更有針對性,最終促生出更多實實在在的公益項目,而不僅僅是一個作秀過場。”黃嘉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