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世界讀書日:一起讀有關養生的書
今天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們。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還能塑造個人的品質和氣象。因為有知識,我們才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為有智慧,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對抗不確定性,在風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慮。可以說,閱讀培育的是豐盈充實的靈魂世界,是氣象萬千的精神品格。
讀書也是重要的養生方式之一。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加重,人們除了追求必需的生活品外,更重視休閑養生來釋放壓力。休閑養生有眾多途徑,讀書就是健康養生的好方式之一。以下分享幾本與養生相關的書籍,讓我們一起養生宜讀書,讀書益養生。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因而得名,該書被稱為醫之始祖,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該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經絡學說”、“養生學”等中醫藥學說,是凝聚了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和大量的臨床實踐的文化瑰寶。
《黃帝內經》倡導人順應四時,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契合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隨著自然變化的節奏周期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適時的方法進行養生,才能心康體健。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關注健康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生病了才開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好預防工作。
《養性延命錄》
《養性延命錄》是南朝齊梁時著名的養生家、道教理論家和醫學家陶弘景所著,輯錄了上自炎黃、下至魏晉之間的導引養生理論與方法,共分《教誡篇》《食誡篇》《雜誡忌禳害祈善篇》《服氣療病篇》《導引按摩篇》《御女損益篇》等六篇。
《養性延命錄》上卷《食誡篇第二》指出“熱食傷骨,冷食傷臟,熱物灼唇,冷物痛齒。”意思是說過于熱食會損傷人體骨骼,過于冷食又會損傷臟腑;食物溫度太高會灼傷嘴唇和口腔,食物溫度太低則侵襲牙齒疼痛。使食物保持合適的溫度才能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起到充饑止餓、補養身體的作用。
《老老恒言》
該書是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文學家曹庭棟著,又稱《養生隨筆》,匯集了清代之前各家養生思想,并結合作者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編纂而成的養生學專著。分別從飲食起居、精神調攝、運動導引、服藥衛生、預防疾病等方面,闡述養生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法。
《老老恒言》卷一《飲食》說:“勿極饑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腹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浹肌髓。”意思是說不要等到餓到極點了才進食,進食時更不應吃太飽;也不要等到口渴到極致才喝水,飲水時也不該喝過多。只要不使腹中無物,這樣陰陽調和之氣就可以浸透深入骨髓。
《養生理論應用樞要》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于智敏教授和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先生聯袂主編的健康養生指導書籍——《養生理論應用樞要》,可謂是當代養生理論的奠基之作。
《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一書通過對相關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梳理,總結提煉,分析歸納,綜合概括,使其在指導思想、基本理論以及實用技術方法上逐步趨于完善和提高,進而構建了以德友治和為養生四大支柱,以心理養生、行為養生、飲食養生為三大原則,以通、調、補、養為四大基本方法的養生理論應用體系。
和治友德全球健康推廣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評價《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一書對相關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梳理與總結提煉,綜合了當前世界衛生組織衛生健康理念和傳統中醫藥學的理念,強調新時期“以人為本”的養生價值目標,強調“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的和諧統一,體現了科學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理念與實踐、個人與社會的兼容并蓄。同時還通過一系列具體的養生指導,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接地氣”的新養生理念與方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