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善、善德馨”紛紛關網跑路,慈善詐騙資金盤還能猖狂多久?
“本是參加慈善事業獻愛心,現在卻鬧得妻離子散,沒錢吃飯無家可歸……“
“我是位老年人,這輩子看病的錢全虧進去了,每天以淚洗面,老師幫幫我……”
之前,李旭反傳防騙團隊曾報道多起類似的慈善類詐騙案件,它們多以慈善團體公益項目為幌子,實則以各種投資項目騙取會員錢財,一段時間后關門跑路,只剩下投訴無門的投資者暗自流淚。
李女士(化名)去年10月在一個保健群認識了鄒某,因為丈夫病故郁郁寡歡的李女士在與鄒某的聊天中慢慢打開心結。今年3月,鄒某介紹李女士一起參與一個名叫“承善”的慈善項目,稱該團隊創始人是一位從偏遠山區走出來的成功人士,為了幫助更多貧困學生創辦了“承善”愛心公益團隊。
而加入“承善”會員不但可以做慈善,還可享受重大疾病報銷、季度分紅,團隊對接項目優先權等多種特權。
鄒某稱“承善”已經與2G capital pte完成了合作,投資產品即可獲得高額利潤。平臺上最低的投資項目500元就能完成,周期靈活。
且所有投資項目“承善”與2G均簽訂了抵押協議,由國家銀行擔保,并曬出擔保合同,稱投資風險很低,讓李女士放心購買。
不善網絡的李女士在鄒某的勸說和幫助下注冊了賬號,并投資了500元產品,第二天也順利按時提現。這時,鄒某又指導李女士進行復投并不斷要求李女士推薦新人發展下線。見幾次提現都能成功,李女士便推薦了幾位好友參與,并開始投資長期產品。
今年11月,李女士等人發現產品出現提現困難,鄒某稱平臺在升級,讓李女士放心并安撫好其他會員。
直到19日中午,平臺竟然無法打開,鄒某的電話微信均無法聯系,李女士等人投資的500萬元早已無法提現,大家這才發覺被騙。
李女士遭遇的此類騙術則是十分典型資金盤騙局,只是套上了公益慈善的皮,用公益獲得信任,騙取受害人投資,以微小的收益誘惑受害人,以騙取更多的金額。
而與之有著相同套路的慈善機構“善德馨”近日也被曝出關門跑路。
王小姐(化名)在今年3月參與了“善德馨”慈善協會,最開始的兩個月,王女士和新疆的朋友一共申請了五萬四千元作為給退役老兵和福利院購買物資的善款。5月中旬,王女士得知這些善款都是通過互聯網團隊投資項目籌集的,便對這些項目進行了一番了解。
“善德馨”稱與新加坡亞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理財板塊,可以將投資者的資金利用金融杠桿產生十幾倍、上百倍的實際收益。
在“善德馨”平臺發布的“保護地球”計劃中,“善德馨”還宣稱與會員合資購買ASIAN COMMODITY公司平臺上的各類投資產品,且產品到期后,會員享受全部收益,本金退回基金會。
同樣的,“善德馨”也搬出擁有第三方權威擔保協議等資金保障措施,讓會員相信平臺能夠嚴格保障會員本金安全,引誘會員放心購買。
作為“善德馨”授權的駐外辦公室,王女士便和手下團隊一起參與了投資項目。
然而今年11月,“善德馨”網站無法打開,投資平臺資金無法提現。而整個運作周期,僅僅維持了6個月。
據了解,單單僅業績不算很好的王女士團隊,單人受騙金額多則23萬,少則數萬元。而全國參與者更是多達200萬人,總金額數億元。
通過種種案件對比我們還發現,類似“承善”、“善德馨”這類組織,其投資匯款方式都需要經過專業平臺完成,平臺有客服,每次投資都需要向客服索要對公賬號,客服便會給出國內不同企業的收款賬號,以當時平臺指定的美元匯率換算成人民幣進行匯款。
待產品到期后,再根據產品周期和收益結算不同方式返還本金和收益。然而若想要收回本息,就要進入平臺的提現模塊,該模塊分為人民幣和USDT錢包兩種方式。而選擇人民幣時,匯款賬戶卻是私人賬戶。
據了解,“善德馨”跑路后,其USDT錢包上的1700萬元也已被轉走。截止目前,烏魯木齊相關部門對“善德馨”以網絡詐騙性質立案偵查,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而“承善”平臺還在以能退還本金為由,在微信上對其進行著二次詐騙,可見騙子們為了榨取更多投資者的錢財,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這段時間以來,李旭反傳防騙團隊曝光了多起此類慈善詐騙,前有編造虛假基金會的“中化國際衣宏娟基金會”后有讓學生擺拍捏造“匯能共享”投資項目的“同心社區”。現在,隨著“承善”、“善德馨”這類打著慈善旗號詐騙的組織紛紛關網跑路。
李旭反傳防騙團隊在此提醒廣大愛心人士,務必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的同情心獲得信任,達到騙取錢財目的騙局,不要在沒有備案的理財平臺上進行錢財交易,一旦察覺出騙局的苗頭,要立馬止損并求助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