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科考 安利相隨”安利帶你共同走進南極
去一趟南極要多久?科考人員有南通人嗎?為什么南極有那么多企鵝?
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通日報社、中華慈善博物館聯合主辦,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協辦的“極地科考 安利相隨”2022極地科考專家全國巡講南通站活動走進中華慈善博物館,吸引了江海小記者前往聆聽,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去一趟南極至少五六個月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大洋隊隊長羅光富應邀登臺開講,結合他參與南極科考的親身經歷,向江海小記者們娓娓道來人類和中國探索南極的艱難歷程、南通人在南極的科考足跡、南極海洋生物調查的成果,從專業角度展示了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去一趟南極至少要五六個月,我們一般從上海出發,經過18天后,抵達新西蘭的一座南極門戶城市,進行蔬菜補給;然后大約1個月后抵達中山考察站,進行人員輪換與物資補給;隨后利用3個月時間開展南極海洋調查;之后再抵達長城站,進行人員輪換與物資補給;接下來開展第二階段南極海洋調查后,返回上海,總航程可達到36000海里。” 羅光富的講述代入感十足,讓小記者們身臨其境,仿佛跟隨他一同踏上了南極考察之旅。
“‘臉皮厚’也是參加科考工作的一大優勢。因為南極的紫外線很強,就算穿上‘企鵝服’、戴上面罩,還是會被曬黑。”講座中,羅光富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向小記者們描述了在南極工作、生活的難忘經歷。他還特別提到了在“雪龍2”號擔任首任實驗室主任的南通人陳清滿,“他畢業于如皋市第一中學,大學就讀于上海海洋大學,曾全程參與大國重器‘雪龍2’號基地科學考察船科考系統的設計、建造、運營和管理等,并成功保障多次極地考察現場大洋科考作業?!碑斝∮浾邆兟牭竭@位南通籍大哥哥的名字時,現場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中國已開啟“雙龍探極”新時代
“南極是地球上至今未被開發、未被污染的潔凈大陸,它擁有十分豐富的淡水和礦場資源,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影響,是全人類共同的寶庫?!绷_光富強調,南、北極的科考工作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和高科技水平在國際舞臺上的展現。
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在建的羅斯海新站……“長城站建成于1985年,當時我還沒出生呢。如今,我國在南極的科考站已建成4個,還有一座在建,考察船也有了兩艘,中國已開啟了‘雙龍探極’的新時代?!绷_光富將妙趣橫生的極地知識與不畏艱難的極地精神有機融合在一起,讓現場小記者們聽得十分入迷。
南極在哪里?長城站有沒有極夜?企鵝屬于鳥類嗎?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羅光富還精心準備了由南通籍科考隊員陳清滿親筆簽名的南極科考紀念明信片,作為禮物贈送給現場積極回答問題的小記者。
而在提問互動環節,小記者們也不“放過”知識淵博的羅叔叔,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出來:南極有多少塊冰、為什么南極有那么多企鵝、科考隊員在南極吃什么、去南極考察需要穿多少衣服……面對小記者們的“刁難”,羅光富逐一耐心解答,贏得了眾多掌聲。在輕松愉快的現場氛圍下,小朋友們收獲頗豐,他們紛紛表示不僅學習到了關于極地的科學知識,也明白了作為新一代的少年,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積極為保護地球作出貢獻。
20年如一日堅持公益巡講
由于極地的生態環境異常敏感,1991年4月,中國與其他參與南極科考的國家共同簽訂了《南極環保協定》。據此協定,南極考察的生活用水需經生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到海洋中。因此,南極對清潔用品的要求極為嚴苛——不能含磷和其他有害環境的成分,還須“可快速生物降解”。
安利南通城市群高級經理錢樂介紹,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極地、愛護地球,在助力極地科考的基礎上,從2002年起,安利公司與中國極地中心通力合作,每年都邀請極地科學家和“雪龍號”船長,在全國各地進行巡回演講,讓更多人了解極地科考和極地文化,樹立環境保護意識。20年來,共有26位極地專家,奔赴全國76個城市,進行了203場演講,已有12萬多人親耳聆聽了“來自極地的聲音”。
記者了解到,2016年,在南通日報社的積極牽線下,安利首次將極地科考巡講活動引入南通,在城中小學開展了公益講座,得到南通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8年,極地巡講活動再次走進南通西藏民族中學,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原黨委書記魏文良老先生進行了精彩分享,受到了西藏民族中學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
此次極地巡講第3次走進南通,整個活動由南通日報社旗下的“江海教育大家談”視頻號全程直播,吸引了數千名網友共同參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