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出資720萬元攜手中國營養學會設立專項科研基金
7月30日,第十五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以線上+線下方式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圍繞“食物營養與健康”的主題深入研討。期間,安利公司宣布出資720萬元,與中國營養學會合作成立“中國營養學會科研基金—紐崔萊植物功能成分與健康研究專項基金”。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致辭
破譯植物密碼 推動基礎科研
科學研究證實,許多植物化學物對健康維護十分重要,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調節免疫、改善血脂和血糖等代謝和降低慢性病風險,營養學界將其稱為“植物功能成分”。迄今為止,天然存在的植物功能成分總數量還不完全清楚,預估有6至10萬種,植物的營養密碼,仍待破譯。
為鼓勵植物功能成分的科學研究,推動其在營養科學和健康產業領域應用,安利出資720萬元,與中國營養學會共同設立“中國營養學會科研基金—紐崔萊植物功能成分與健康研究專項基金”。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介紹,該基金支持“植物功能成分與健康功能”與“植物功能成分推薦攝入量”兩大方向基礎科研,未來3年面向科研院所、高校、醫院及其他營養食品科學專業機構開放申請。
加碼植物科研 安利推動全面健康
植物食物的營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年4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發布,強調食物多樣、搭配合理,涉及植物食物包括: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300g,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每天攝入不少于300g的新鮮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每天攝入200~350g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安利紐崔萊積累了88年從植物原料有機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制闡釋全鏈條研發優勢,在持續與中國營養學會開展合作外,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建立中國藥用植物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立功能性植物育種聯合實驗室,致力于植物原料的優選優育、方劑創新,推動基礎科研,促進成果轉化,為消費者提供富含植物功能成分、安全有效、可信賴的產品,并以大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核心,為細分人群定制個性化營養健康方案。
同時,安利十余年來通過“營養中國行”“健康中國 我們行動”等公益活動,致力營養科普,提升公眾健康認知,累計覆蓋人群過億;聯手中國營養學會,已培養三萬多名經營養學會認證的“營養健康顧問”,他們打造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健康生活社群,與消費者共同學習、互相督促、彼此鼓勵,把知識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動公眾享有全面健康。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預計2023年發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是為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中國居民營養需求而制定的專著工具書,2013版DRIs面世后,中國營養學會于2020年啟動DRIs新一輪修訂。
楊月欣介紹,第九版DRIs修訂預計2023年完成并發布,是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重要工作,對于制定國家營養健康政策及其重要技術指標、食品營養標準、營養支持和干預、膳食調查指導和評估、新食品研發,以及保障國民健康和膳食營養素合理攝入具有重大意義。
2013版DRIs,首次納入了植物功能成分在內的約20種具有生理健康作用的食物成分。最新修訂中,中國營養學會運用循證營養學、風險評估等原理和方法,對近10年國內外對各種營養素DRI研究的新成果、及其他食物成分推薦攝入量的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并對60多種營養素和食物成分全面梳理,推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現狀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
安利持續支持DRIs修訂,借助全球科學合作網絡,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分享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為學會提供學術支持。此次專項科研基金的設立,將對新版DRIs中植物功能成分的修訂,提供更為堅實的科學證據。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表示,通過科學研究挖掘和認識植物功能成分,再通過技術創新轉化科研成果、惠及公眾,是安利重視科研、持續與營養學界合作的初心。
第十五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由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