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化巨頭隆力奇智匯變革之道
隆力奇與阿里云ET大腦簽約
2015年德國工業4.0首個中國試點項目落戶隆力奇
常熟蛇業公司,隆力奇“雛形”
隆力奇高精尖的生產設備
蘇州,一座從來都不缺乏傳奇的城市。這里曾是評彈幽婉、燈籠搖曳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更是“蘇南模式”鄉鎮企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位于蘇商重鎮的隆力奇,成立于1986年,誕生于上個世紀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從最初幾個農民組成的“抓蛇小組”,到常熟蛇業公司,再發展到如今規模和技術力量領先全國的日化產品研究、開發和產銷基地,江蘇隆力奇集團無疑為“蘇州傳奇”增添了尤為傳奇的一筆。其依靠創新、打造自有品牌的發展模式,也為部分鄉鎮企業的進一步提升指明了方向。
33年來,隆力奇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不僅見證了中國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經歷過日化市場的風云變幻。33年風雨沉浮,隆力奇始終穩步向前,牢牢堅守民族日化大旗。目前,隆力奇商標已在138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同時,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分公司。
隆力奇的成功,在于它敢創新、敢變革、敢為人先。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助力鄉鎮企業提檔升級和振興蘇商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奔涌的時代潮流,隆力奇秉持工匠精神,勇于變革,不斷提高本土制造水平,助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屬于隆力奇自己的智匯變革之路。
緊抓機遇 踐行“蘇南模式”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當傳統計劃經濟還占主導地位之時,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模式,邁出了我國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關鍵一步。這種發展路徑也被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稱為“蘇南模式”。隆力奇就是“蘇南模式”的一個極具代表性企業,可以說,隆力奇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對“蘇南模式”以集體經濟為主、以鄉鎮工業為主、以市場調節為主,實現共同富裕的“三為主一共同”內涵的深刻領會。
江蘇隆力奇集團位于素有捕蛇習俗的常熟,所在的常南村是有名的“蛇村”。公司創始人徐之偉14歲開始種地,17歲開始學木工,是地方上有名的木匠。1979年,徐之偉組織鄉親們成立抓蛇小組;到了1986年,創辦起常熟市蛇業公司,這就是隆力奇的前身。一開始,徐之偉的團隊只是一個捕蛇小分隊,做著捕蛇和收購蛇膽的生意。一年后,他的團隊有了50多個人,分成三個小組,分別駐扎在深圳、成都和廣州,收購蛇皮蛇膽出口到香港,或者銷往內地制藥廠。1989年,徐之偉開始做蛇皮硝制及其它皮革制品,從事蛇類半成品貿易。
“蘇南模式”成為全國效仿標桿,自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地區始終保持著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并扮演著風向標、示范區等角色。身處蘇南重地的隆力奇,也因此得到快速發展。
品牌賦能 打造國貨標桿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向日本出口蛇產品的過程中,徐之偉得知經過科學的配方可將蛇肉研磨成純蛇粉出售。經過大量研究,1996年,徐之偉開始賣純蛇粉、膠囊,這一年,蛇業公司進行股改并更名為江蘇隆力奇集團。
如今,隆力奇儼然已成為民族日化行業的標桿,而隆力奇一開始的業務連日化的邊緣都算不上。1996年,隆力奇介入化妝品,但其初衷卻是首先作為純蛇粉的贈品出現的。在買純蛇粉送一瓶蛇膽洗面奶的過程中,徐之偉發現顧客對贈品洗面奶的需求非常大,從而萌發了進入化妝品行業的念頭。直到1998年,隆力奇才正式全面涉足日化行業。
隆力奇進入日化行業,正是我國日化產業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時刻。隨著國外日化品牌的進軍,一些曾經名噪一時的本土日化品牌紛紛成為外資企業的囊中之物,或被“圈養”,或被永久雪藏,不見蹤影。面對來自國際日化巨頭巨大的競爭壓力,自主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路徑。從鄉鎮企業發展而來的隆力奇選擇“強身健體”,不斷更新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雖然自身資源有限,但隆力奇善于借助外力。2005年,隆力奇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成立清華大學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借高校之力,進一步提高隆力奇的科研開發水平,提高日化產品的核心競爭力。2006年,隆力奇更是將研究所開到美國紐約,成立了“隆力奇(美國)保健化妝品研究院”。在之后的十多年里,隆力奇又相繼在日本、法國等地成立研究機構。通過共建研發機構,聯合或委托開發、技術或成果轉移、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等多種內容和形式,隆力奇探索出有效的合作機制與途徑,促進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的轉移與擴散。
創新和品牌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隆力奇從1986年成立到現在33年來,在人工智能制造、創新方面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轉型升級。第一階段從簡單純手工操作到自制的土設備。第二階段是購置最廉價的設備,實現半自動。第三階段逐步從自動化到人工智能制造,也開始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定制的過程,同時推動大數據的管理方法,每一步都是創新的具體實踐。
自主研發 引領行業發展
相較于發展多年在日化產業已經相對成熟的國外企業,民族日化在產品研發力度與產品科技含量上很難與之抗衡。為滿足客戶需求,保障產品品質效能與國際巨頭一爭高下,隆力奇先后投資近5000多萬元規劃建成了一流的檢驗實驗室,承擔著公司所有產品的原料、半成品、功效含量等的檢測,做到批批檢驗,合格產品方可出廠,確保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合格。2017年,隆力奇實驗室通過了CNAS國家實驗室認證。這標志著隆力奇實驗室具備了檢測或校準的技術能力,獲得鑒定互認協議的40多個國家與地區實驗室認可機構的承認,成為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
2013年,隆力奇全力打造了智能化4.0工廠,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生產設備和流水線。2014年,隆力奇智能化新工廠建成,向智能制造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硬實力的投入讓隆力奇有了生產一流產品的基礎。如今的隆力奇,在市場上有1000多種在售產品,“智能化4.0新工廠”已成為隆力奇領跑行業的新武器。
為了進一步提升自身研發實力,全面提升全球競爭力,自1998年起,隆力奇便開始布局全球研發戰略,不斷研制新品和創新技術。目前,隆力奇已擁有全球研發中心、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隆力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隆力奇(美國)保健化妝品研究院、隆力奇(日本)美健創新中心、江南大學·隆力奇功能食品聯合研究所、隆力奇企業院士工作站、隆力奇·麗娜有機產品(法國)研發中心和蘇州彩妝研究所九大研發機構。徐之偉認為,“取世界精華,為我研發創新所用”,是我們實現科學技術創新突破,向高端產學研企業發展道路轉變的必然選擇。
當前,隆力奇已擁有九大研發機構,不斷優化隆力奇產品結構、吸納日化高端人才、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為振興民族日化穩步前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隆力奇領跑行業、躋身世界的又一制勝法寶。近年來,隆力奇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星火計劃、國家火炬計劃等國家級項目和省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累計申請專利330余件,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48項。此外,隆力奇積極引進消化外來技術,部分產品獲得國家專利授權,其中隆力奇本部研發中心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聯合研發的《脂質納米微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隆力奇本部研發中心與江南大學功能食品實驗室聯合研發的《谷蔬果系列生食工業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抗衰老脂質納米囊研發及產業化》獲得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項目。現今,隆力奇多項產品和技術均達國內外領先水平。
發力智造 探索創新之路
作為民族日化的標桿企業,隆力奇發展33年來一直銳意進取,加大對自身生產和技術方面的投入。2015年,隆力奇率先實施工業4.0戰略項目,并不斷學習和應用德國工業4.0,探索民營企業創新之路,實現制造強國之夢。同年11月,德國工業4.0首個中國試點項目落戶隆力奇,讓隆力奇有了足夠的底氣去進一步聚焦工業4.0和智能制造。
隆力奇引進德國工業4.0的標準,重新制定智能化車間新規范要求,建設從投料到成品一條龍的全自動生產流水線,打造日化行業無人操作的機器人工廠。隨著智能化4.0工廠的建成和全面投入使用,隆力奇的智能化程度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或行業領先地位,使產能有了倍增。2017年,隆力奇順利通過了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審核并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證書。
目前,隆力奇的智能化4.0工廠在業內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并且將智能化4.0工廠復制到栟茶和尼日利亞,全面聚焦工業4.0,探索從制造到“智造”的強國之路。現在,隆力奇擁有供應鏈體系、OEM、電商生態事業等16大銷售平臺,在常熟總部、蘇州、成都、南通,乃至尼日利亞擁有和即將建成五大生產基地,并已全面加快精益化生產的推動。
人工智能4.0工廠不僅助力隆力奇實現了新階段的轉型升級,專業化的生產基地和符合國際GMP良好生產規范的10萬級凈化車間也吸引了國際日化一線、二線100多個品牌在隆力奇OEM/ODM合作。此外,隆力奇還憑借自身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品牌美譽度、渠道資源、研發能力和品牌力沉淀,與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展開渠道合作。2017年8月,隆力奇與法國護膚品牌絲塔芙達成戰略合作。2018年,隆力奇再度與阿迪達斯“聯姻”。33年來,隆力奇從一個村辦企業成長為日化巨頭,未來隆力奇的工業4.0復制項目不僅會在國內的珠三角、長三角、中原、東北、西北地區投入建設,還將在東南亞、非洲、美洲等地區復制多個工業4.0廠房。計劃到2030年前,隆力奇將在國內外建設5-10個智能化4.0工廠。
升級智造 擁抱工業互聯網
隨著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制造業處于重大變革階段,傳統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國內制造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2018年全國兩會,我國把“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前,國家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大力發展,工信部及省、市各級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工業互聯網對構建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延伸、實現工業經濟由數字化向網絡化智能化拓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制造業加速融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當前動向來看,作為國內較早聚焦工業4.0、推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民族企業,隆力奇勇擔重任,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新技術,一馬當先為推動江蘇省數字化轉型、謀求產業新發展探路。隆力奇大供應鏈緊跟中國智能制造與兩化融合的方向,學習富士康精益生產,致力于服務與供應鏈的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日化類OEM/ODM企業。憑借33年來打造的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隆力奇形成了中國日化行業具有國際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大供應鏈)綜合實體平臺。2018年10月19日,蘇州市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隆重召開。會上,有關部門向第一批蘇州市工業互聯網重點平臺、專業服務商、典型應用企業頒發證書,隆力奇被授予“蘇州市第一批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企業”稱號。
乘勢而上,發展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于優化資源配置和重構工業產業格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制造業搶占競爭制高點的共同選擇。
2018年,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密集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工作指南》等多項旨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工業互聯網上升為我國“制造強國”的國家戰略高度,以及產業支持政策的不斷落地,工業互聯網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我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利支撐。
隆力奇作為蘇州市第一批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企業,也在加緊發展工業互聯網。日前,隆力奇與阿里云ET大腦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隆力奇日化行業資源及阿里云工業ET大腦平臺資源,攜手構建日化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共同探索日化行業標準化驗證,共建隆力奇數字工廠,達到產線智能、研發智能、設備智能、營銷智能的目標,并充分利用阿里云平臺技術,進一步升級隆力奇工業互聯網大供應鏈平臺,將隆力奇打造成智慧生產標桿,形成全供應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眾所周知,阿里云作為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自2016年開始就在工業制造領域進行探索實踐。目前,阿里云ET工業大腦已成功助力數十個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而此次與隆力奇展開強強聯合,將是合作升級工業互聯網上一次良好的開端。對隆力奇而言,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或將更進一步打造隆力奇在日化行業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標桿形象。
2018年是全面實施工業互聯網的開局之年。為響應國家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號召,搶占時代發展先機,推動江蘇省數字化轉型、謀求產業新發展探路,從而助推中國“智造”高速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徐之偉表示,作為推動江蘇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隆力奇將進一步升級工業互聯網大供應鏈平臺,加速隆力奇轉型升級,將打造全球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日化行業發展新模式。
據徐之偉透露,隆力奇工業互聯網平臺將以隆力奇業務需求為導向、智能化生產為基礎,打造隆力奇工業互聯網平臺;此外,還將由隆力奇工業互聯網平臺演化為日化行業細分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在日化行業的多年深耕,隆力奇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數據積累,確立了行業龍頭地位。目前,隆力奇已全面鋪排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未來2-3 年,隆力奇將在繼續鞏固現有產品生產、銷售規模與已經建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優勢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智能制造領域的科技服務市場,推動公司發展成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下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此外,隆力奇還將緊跟全球智能化浪潮,持續改進生產工藝以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智能化制造需求。
日前,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在北京舉行。據了解,當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進入實踐生根階段,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超過了50家。到2020年,中國將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產業體系。作為發展工業互聯網眾多大軍中的一員,隆力奇也將不遺余力繼續升級平臺,進一步助推中國智造發展。
縱觀33年的發展歷程,隆力奇不斷創新,不斷改革,一直走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成功“脫”下鄉鎮企業的“外衣”,走出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憑借其強大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隆力奇成為目前民族日化行業的佼佼者,成為蘇商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
徐之偉認為,市場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創新力,老企業更要與時俱進。如同做木匠一樣,要琢磨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的同時,要堅持創新。伴隨著工業發展升級,時代亦賦予“工匠精神”新的內涵,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作為振興和發展蘇商經濟的一員,徐之偉表示,未來,隆力奇將發揮蘇商標桿作用,進一步升級工業互聯網大供應鏈平臺,與時代同行,繼續追夢,永葆初心,弘揚工匠精神,力爭做出更多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卓越產品,助推產業升級和中國“智造”高速發展,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讓民營企業大踏步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