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筆”“書”寫 弦歌不輟:尚赫公益的進階之路
主題: 閱讀閱中國·
讓愛傳出去
主辦: 《閱讀閱中國》
直播: 央視頻移動網、中青網
支持: 天津市尚赫公益基金會
時間: 7月
一本書對一個人的成長能有多少影響?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應該最有心得。
7月10日,清華大學2021級本科錄取通知書發放工作正式啟動。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的,還有邱勇給新生的贈書《老人與海》。邱勇希望新生在到校報到前能認真讀完該書,并在入校后與老師和同學分享讀書心得。他還勉勵新生,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把書籍作為自己不竭的精神源泉。而這,是邱勇贈出的第七本書,之前的目錄中包括《平凡的世界》、《瓦爾登湖》、《藝術的故事》、《從一到無窮大》、《萬古江河》、《鄉土中國》。
南京大學同樣用一本書為學子們開啟人生新階段。7月10日,南京大學2021年強基計劃南京市新生錄取通知書頒發儀式舉行。該校發起“光芒行動”,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可自愿捐贈一本曾經影響自己的書籍,為云南楚雄州雙柏縣一中的孩子添力筑夢。
用一本書點亮夢想的,還有“尚赫圖書室”。
2021年,尚赫公益基金會與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開啟“尚赫圖書室”項目公益合作,用“一本書”點亮夢想,將文化公益力量傳播到更多地方。
7月,由天津市尚赫公益基金會支持的大型視頻直播節目《閱讀閱中國·讓愛傳出去》,在央視頻移動網、中青網并機直播。不忘“一支鉛筆”激起的公益初心,持續推動全民閱讀,傳遞紅色愛國精神,尚赫公益基金會弦歌不輟,砥礪前行。
為什么:提高全民閱讀的精神水位
2014年,一次機會讓尚赫愛心志愿者何武剛夫婦與陳同學結緣,并開始為其提供資助。每逢假期,他們夫婦二人都會和陳同學一起看書、學習,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認識的7年中,從《漢語詞典》到《傅雷家書》,何大爺、于阿姨教會我了很多。7年時間,他們把溫暖傳遞給了我,也傳遞給了我的家人。”陳同學說。
今年,陳同學參加了高考,分數超過內蒙古理科一本分數線。受何武剛夫婦影響,她計劃報考醫學類的專業,為的是能幫助更多人,服務和回饋社會。
這則“認捐孩子陳同學考大學”的故事由《閱讀閱中國·讓愛傳出去》公益節目播出,讓更多人得以了解。點滴星光匯聚成大愛,點亮了無數青少年心中的夢。這樣的故事,直播間里的嘉賓們還分享了很多,比如尚赫愛心志愿者渠臘梅、劉貴軍夫婦,他們在2011年援助了第11所尚赫公益學校——山西大同大白登渠臘梅小學,還為當時住在土窯屋的困難學童提供幫助,十年來每年都會回去看望他們,給學校送書及送學習用品。
新浪潮記者了解到,7月,連續兩期播出的《閱讀閱中國·讓愛傳出去》,先共同探尋“一百年的答案”,隨后開啟“一本書的旅程”。
尚赫公益基金會是本次節目的支持方。尚赫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以勳表示,提供一個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有同等的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平臺,為服務社會做鋪墊。希望借助這個節目,通過捐書助學、文化育人、鼓舞人的倡導作用,繼續推動青少年讀書圓夢和全民閱讀發展,讓愛傳出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從2014年至2021年,“全民閱讀”已連續8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不得不正視現實是,盡管近年來我國總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閱讀逐漸被重視,但仍有一些地方因教育資源匱乏導致新書少、好書少、看書難,影響了孩子們在書中汲取養分、茁壯成長。
“陽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長”。作為一家公益支持組織,天津市尚赫公益基金會始終致力于推動全民閱讀,把對教育的支持和對青少年讀書的支持作為公益推廣的核心,讓更多的“陳同學”讀得起書、學得到知識,從而為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貢獻出尚赫力量。
做什么:尚赫圖書室開啟閱讀夢想
探尋尚赫公益基金會的初心,答案就在“一支鉛筆”中。
短片《一支鉛筆的力量》,把我們拉回了1994年。那是一次公益活動,尚赫執行長、尚赫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陳旻君想讓一個小朋友把名字和地址寫給她,方便為其提供長期幫助。那個小男孩說好,并讓她稍等一下。陳旻君等了很久,小男孩才跑回來。原來他要跑回家,去取家中唯一的一支鉛筆。
“我見過貧窮,但是沒有辦法想象全家只有一支筆的貧窮。”這樣的“一支鉛筆”給了陳旻君極大的觸動。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事業做大,幫助更多像小男孩那樣的孩子。
在直播活動中,尚赫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陳政裕、尚赫黨支部書記牛霄羽、尚赫公益基金會理事李麗茜和主持人、專家學者一起,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企業社會責任、書香校園、公益、文化等話題進行探討,帶領大家了解尚赫公益基金會,挖掘校園閱讀故事,推動全民閱讀,讓愛傳出去。
幫助更多的“陳同學”們、“小男孩”們看到更大的世界,改變命運,在有能力的時候回饋社會,才是尚赫公益的意義。陳政裕介紹,從1994年緣起一支鉛筆的公益初心,到2010年起尚赫先后構建“讓愛傳出去”、“讓愛延續”、“壹心援助”項目,再到2014年正式成立基金會,讓公司的三大公益項目更系統化和專業化地運轉。“更進一步的是,今年,在讓愛傳出去的項目主題上,一本書開啟夢想——‘尚赫圖書室’項目正式啟動。”
“全國范圍內已經掛牌的圖書室有7所,還有12所正在籌建中。”陳政裕說。圖書室捐贈的每一本書都是由校長親自從目錄中挑選,而目錄本身匹配著孩子年級、當地教育系統的指導,是對孩子有實際幫助的新書、好書。
據悉,在尚赫圖書室正式啟動之前,尚赫便為建設“書香社會”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2020年5月,尚赫參與天津市民政局組織的“書海工程”項目,向新疆和田策勒縣第四小學捐贈了33.33萬碼洋(約1.2萬冊) 圖書。
談及下一步的計劃,尚赫公益基金會表示,目前正在籌備對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嘎塔鄉小學的捐助,計劃為學校閱覽室捐助價值4.32萬元的設備,持續推動公益事業的進行,帶動、影響更多的人,將公益足跡延伸到第24個省市自治區。
怎么做:結合“紅色”讓愛傳更遠
種下紅色少年林,打造紅課程,動手制作紅軍帽,康平市含光小學于潤物無聲中厚植愛國情懷。含光小學副校長夏艷玲介紹,要打造具有紅理念、紅文化、紅課程、紅藝術的特色學校。
李麗茜表示,含光小學是一所以烈士邱含光命名的小學,自帶“紅色基因”。尚赫公益基金會為其捐贈了9套一體機,6萬碼洋圖書,支持他們傳承紅色傳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在黨中央的統一號召下,全國各地都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尚赫公益基金會認為,學黨史既要有“高大上”的形式,也要注重內涵的深化,要“接地氣”。
于是,在援建公益小學、創建尚赫圖書室的過程中,尚赫公益基金會融合紅色文化,“從娃娃抓起”,傳遞愛國精神。
自2010年尚赫公益開創性地提出了“讓愛傳出去”這一概念,攜手優秀品牌經營人,在全國范圍內援建學校,捐助學童,并以尚赫和捐建人聯合冠名創建尚赫公益小學。
截至6月,215所尚赫公益學校建成,另外還有10余所在暑期后陸續施工改造或把教學物資、圖書運送到位。這是尚赫交出的成績單。
“尚赫圖書室”項目,為尚赫公益學校提升教學環境的同時,還向學校捐贈圖書,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鼓勵和鞭策,開闊學生視野,為“讓愛傳出去”公益理念賦能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有形物質的捐贈,還有精神的互動。直播中,通過尚赫黨支部書記牛霄羽的介紹,我們也對尚赫的黨建創新情況有所了解。在日常的公益活動中,尚赫黨支部黨員和基金會理監事們,也會與援建小學的校長老師交流黨建經驗,并實地或用云連線的方式加強與校方的互動。
與此同時,在共同感召發動下,志愿者團隊里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自發性地讓愛延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學校回訪。
今年,尚赫公益基金會為了加強黨史學習,和公益學校共同設計了一個可延續的環節。在每一所公益學校揭牌儀式上,學校的黨員老師和志愿者團隊的黨員伙伴們一起面向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在《十所學校學黨史》的VCR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李麗茜介紹,一路走來看,尚赫黨支部、基金會成員的黨員同志,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黨員先進性,一路引領著品牌經營人樹立正確的奮斗觀,面對困難發揮先鋒楷模作用。她說,10年前2011年3月早春,尚赫的公益行動遭遇了草原的嚴寒、低溫和大雪封路,在最后150公里,團隊堅持努力8小時到達援建小學,黨員帶頭的不放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大家。“當時讓我想到課本里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2萬5千里的征程的決心和毅力,更深刻地感受到黨帶領我們走過的一百年,克服了多少‘暴風雪’,多么了不起。”
緣起于“一支鉛筆”,從看見到責任,從責任到行動,從行動到聚合,慢慢地,繪就了尚赫的公益大樹。未來,希望走遍中國的角角落落,看到更多受惠于尚赫公益基金會的學校、學生,看到更多帶著笑容的孩子們傳遞愛、延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