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些電商企業沒能熬過寒冬……
疫情之下,2020年電商行業冰火兩重天。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疫”中,異軍突起的“宅經濟”撐起了國內消費的“半邊天”,不少電商企業逆流而上,實現業績增長。但也有不少電商企業永遠被定格在2020年,沒能繼續活下去。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電商相關市場主體注冊量同比下降9.5%,其中企業注冊量同比下降13.5%。疫情對電商行業影響仍然“后勁”十足。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主要有23家電商企業倒閉、調整和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疫情因素首當其沖。受到疫情管控等因素影響,物流停運,自身業務不振,不少電商平臺宣布倒閉破產。此外,除了疫情因素外,這些企業的倒閉還與外部競爭環境變化,資金鏈短缺以及自身經營不善有關。
一個企業的倒下固然有許多問題,但歸根結底無外乎團隊、產品、資金、運營和外部環境問題。
從團隊角度來說,一個企業受創始人和投資人影響較大,如有的企業因投資人突然撤資只能無奈關閉業務。而產品質量好壞,入場時機也十分重要。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命脈之一,燒錢換市場能否可持續,現金流是否充沛,融資能力強弱都影響企業后續發展。
此外,因為經營不善,受到法律監管政策變動、行業競爭等因素影響,最終企業被淘汰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疫情只是催化劑
從整體來看,疫情只是不少電商企業倒下的催化劑。大多數企業多是因為自身經營不善,缺乏競爭力被行業淘汰。
在電商紅利期,伴隨著模式和玩法的創新,垂直領域產生了許多賽道玩家。然而在商業更新過程中,這些紅利已經消失殆盡,以至于不少平臺在商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等到它們意識到需要創新和起身追趕時,已經為時晚矣。
以奢侈品電商走秀網為例,走秀網初期以奢侈品跨境交易為主,隨后擴大至全品類,入場時間比唯品會和寺庫都要早。不過,受到走私案影響,走秀網錯過上市,隨后發展陡轉直下。
整體來看,垂直類電商平臺獲客成本高,用戶復購率相較其他綜合類平臺也存在劣勢。奢侈品牌對電商具有不信任感,很難授權給電商平臺,品牌授權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雖然近年來奢侈品更多選擇與主流電商平臺合作,但品牌營銷意義遠大于實際銷售意義。
樂裁網的倒下是服裝電商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服裝電商聚焦的服飾領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較低,行業玩家眾多。而直播電商等新興渠道的發展,使得這一賽道競爭更加激烈。
鮮花電商一直是創業雷區,最美花開的倒下是這一行業發展的最新見證。鮮花電商的市場前景吸引著不少企業入局。不過鮮花電商的模式過于單一,且損耗率非常高,此外不少平臺在供應鏈、物流運輸等環節缺乏把控能力,而在產品服務上又參差不齊。而在同質化嚴重背景下,各大平臺大打價格戰,成本進一步管控而服務、產品質量進一步下降,最終陷入死循環。
此外,還有不少企業死于內部危機。2020年8月11日,社交電商人人優品創始人貓爺宣布對公司業務進行歇業處理,并會對代理商和供應商做善后處理。由于過度把重心放在業務經營上,其沒有及時處理股權分配的問題,最終導致承諾無法兌現,經營團隊不歡而散。
發展速度趕不上燒錢速度
生鮮零售的競爭早已進入到激烈地步,就連巨頭也無法幸免。近些年,隨著市場和資本的變化,不少生鮮電商平臺頻頻暴雷、倒閉。
談到生鮮電商頻頻陷落的原因時,玩家以及業內人士都提到了一句話:低估了生鮮電商的燒錢速度。在生鮮電商領域,各個玩家距離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模式要跑通,核心競爭力要形成壁壘,從拼速度、擴規模,到筑高墻、廣積糧。
這些平臺的倒下,無外乎快速擴張同質化嚴重、產業鏈長損耗大等。對于生鮮電商來說,需要穩定的供應鏈渠道和物流渠道,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調動和配置。不過,在市場玩家眾多的情況下,許多生鮮電商平臺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特點并不突出,并且始終處于燒錢培養市場和消費習性的階段,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成立于2015年的鮮果之家,起初在廈門市場進行布局,通過依托旗下電商平臺鮮果之家生鮮平臺,實現多元供應渠道運營,但受到疫情、資金不足、行業競爭等原因沒能挺下去,官網已無法打開,企業被注銷。
由于陷入資金流斷裂等因素影響,易果生鮮股權被凍結,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不得已進行破產重組。易果生鮮的倒下的主要原因是資金鏈問題,但企業經營方面依賴性大,轉型不利,市場拓展乏力等原因也是其倒下的重要原因。
結語
那些倒閉的電商企業,基本上都遇到了自身模式缺陷、難以深層次留存用戶、經營重心不穩、資本退潮等問題。如果在自身所處賽道中并未有較突出優勢,一旦市場沒有守住,想要再奪回,會變得很難。
此外,任何用投資人的錢,用圈來的錢,燒錢買成交額、買用戶,這樣的業務是不成立的,沒有未來。
不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市場,中國零售業從來不缺乏創新,未來也會有更多創新形式存在,仍然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