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改變傳統直銷模式提升行業形象
直銷行業在中國幾經風雨。它剛進入中國就深受非法傳銷之害,也一直被社會公眾用有色眼鏡觀察,甚至一度被國家明令禁止。即使在2005年我國《直銷管理條例》出臺開放直銷后,社會公眾對這個行業的誤讀也一直存在。
“我們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數開始。”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黃德蔭坦言直銷在中國是一個背負歷史包袱的行業,行業形象建設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他認為,目前我國直銷行業的公眾形象建設主要存在幾大難點:一是推銷員個人的依賴性過強,而推銷員個人素質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形象的好壞;二是開放的創業平臺,從業人員眾多而且關系松散、流動性大,一旦企業培訓、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問題;三是推銷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與艱難性,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的曲折與誤解,所以必須不斷地打氣鼓勵,做好心態建設;還有是中國直銷特有的難題,直銷行業在中國背負歷史包袱以及一直受到傳銷的負面影響。
對此,安利的應對是改革自我。首先,與傳統直銷在企業形象的建設上過度依賴推銷員不同,安利中國將企業作為形象建立的主體。包括安利在廣州建有美國安利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在廣州和上海建有研發中心,還顛覆了傳統的直銷方式,在中國200多個城市開設了250多家店鋪,以此獲取公眾更多的信任。此外,安利還打破了海外直銷不打產品廣告的傳統,大規模地投放廣告、聘請形象代言人等,不斷在公眾面前提高安利的能見度。
其次是嚴把質量關,把產品作為企業最好的代言人。安利建立了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到售后服務等所有環節的保障體系。據了解,安利制訂了30天無因退貨制度,但這些年來安利的產品退貨率僅為千分之一。
還有是抓好營銷隊伍的教育與管理。安利(中國)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了營銷人員專屬的培訓中心和教育網。“我們的培訓方針是:全員覆蓋,全程相伴,不但公司的正確資訊要一竿子插到底,覆蓋所有營銷人員,避免信息過濾及虛假信息的傳播,營銷人員也要在從業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接受到公司量身定做的培訓,受到正確觀念的引導。”黃德蔭表示,同時安利也重視處罰懲戒的作用,安利(中國)在全球首先推出了八級處分制度,建立了包括營銷人員營業守則、十項警示、十項禁止在內的多項規章制度,嚴處各種違規行為。
此外,安利還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融入社會。據相關資料顯示,安利在中國經營十多年來,每年都投入專項資金去做公益,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6500多個公益活動,主要集中在兒童、環保、志愿服務領域。而在不久前,安利還成立了安利公益基金會,這是國內第一家由民政部主管的、有跨國企業背景的非公募基金會,主要幫扶對象是以農民工子女為主的貧困兒童。
直銷企業自律公約
黃德蔭認為,行業形象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安利除了做好自己外,也呼吁整個行業加強合作、強化自律。
據了解,目前直銷企業也已經行動起來,聯手推動行業的建設和發展。2006年,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目前已經有11家直銷企業成為理事單位,研究中心每年都要開展一系列調研課題、企業座談等活動。去年,安利公司等15家直銷企業共同簽署了《直銷企業自律公約》,這是自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生效以來,獲牌直銷企業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簽署的自律協議,直銷企業在公約中,對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直銷人員行為等方面都做出了承諾,在共同推動行業發展、提升行業形象方面表示出極大的決心和信心。
同時,近年來直銷行業的美譽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據國際知名調查公司AC Nielsen的調查顯示,直銷行業的美譽度已經從2005年的66%提高到了2010年的78%,保持一種穩步提升的良性成長趨勢。其中,安利公司的美譽度,據AC Nielsen調查顯示,已連續5年保持在80%以上,2010年達到了85%。
- 安利,黃德蔭,直銷模式,自律公約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