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傳統企業+新個體經濟正火,無限極推出“輕創業”
隨著互聯網發展,新的就業形態正不斷涌現,國家提出“新個體經濟”概念,明確提出支持包括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等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今年,無限極推出“輕創業”戰略,與“新個體經濟”形式相似,為看好大健康產業的創業者提供了新的契機。知名媒體南方+對此進行了報道。
本文轉載自南方+
(報道原文截圖)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進行瀏覽
新業態的就業潮流正在涌現。
陳先生原本是一名外貿訂單加工廠員工,疫情爆發后,因物流中斷,工廠突然宣布破產。身負養家重任的朱先生在美團平臺注冊了新賬號,從此有了一個新的職業角色——外賣騎手。
劉先生是一名設計師,工作業余時間常在PPT設計網站提供模板作品和在人才共享平臺“豬八戒網”提供設計服務,以賺取生活零用,累計下來已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盡管遭遇史上最難畢業季和最慘就業季,但大學畢業生小朱并不著急,通過支付寶平臺提供的新興職業--二次元聲音主播,小朱已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
像陳先生、劉先生和小朱這樣的案例并非少數,通過互聯網平臺,新的就業形態正不斷涌現,而不少人正通過給自己發Offer的形式增加收入、解決就業。尤其疫情期間,新就業形態顯現強大就業吸納能力。今年上半年,在美團平臺新注冊且有收入的新增騎手達138.6萬人。“豬八戒網”的人才共享平臺上,上半年靈活用工人數增長200%至300%。
在就業這件事上,年輕人正傾向自由度更高的“宅賺”職業。僅支付寶公布的數據,光上半年就有6500萬人次的大學生投了兼職簡歷,將近一半是“足不出戶”宅賺的崗位。今年,通過支付寶等平臺選擇在家賺錢的求職者增長了近7倍,其中,95-00后成主力。
就業模式向“平臺+個人”轉變
不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乃至傾向創新型工作的Z世代們,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了新的職業選擇。
數字化大潮中,就業模式正從傳統的“公司+雇員”向“平臺+個人”轉變。正是觀察到了這一新趨勢,近期,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如下簡稱“意見”),首提“新個體經濟”概念,明確提出支持包括產業平臺化發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新個體經濟支持自主就業、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等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不同于早點店、菜市場小攤這些傳統個體經濟線下面對面的服務方式,新個體經濟是互聯網與個體經濟的結合。創業者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線上服務,可以沒有實體店鋪,甚至沒有本金,只需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就能夠實現創業夢。而且借助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響應客戶需求,更易滿足當下市場消費個體多元化的需求。
輕創業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商業選擇
因此,新個體經濟的難點也在于互聯網平臺建設。“意見”在提及培育平臺化發展生態時,也提到支持傳統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打造平臺生態,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
今年,健康企業無限極推出“輕創業”戰略,與新個體經濟的形式相似,輕創業的特色在于資金投入少、時間精力投入輕、利用社交電商推廣的輕和快;在平臺建設方面,無限極和騰訊智慧零售還聯合打造了“無限極微商城”、“營銷助手”兩款小程序,讓每個營銷人員能夠建立自己的“專屬小店”,便于營銷人員在夯實線下優勢的同時,發揮線上勢能,拓展線上銷售。
目前已有大量的創業者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實現低成本快速開店和積累用戶。平臺級公司更易支撐創業者通過自己的生態體系去獲利。以淘寶為例,據億邦動力網報道,目前淘寶上每天約新開設40000家店,全年新增超過15萬家新百萬商家。
相比于綜合電商平臺,專注于垂直領域的傳統企業入局可以讓更多的創業者有更豐富的商業領域選擇。比方說進軍社交電商的格力,為普通家電領域創業者提供了低門檻銷售品牌空調的機會。而近年來,娃哈哈、蒙牛、盼盼、伊利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入局社交電商,為普通創業者經銷一手品牌飲品提供了機會。對于看好大健康產業的創業者,無限極的輕創業模式則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契機。
“新個體經濟”有助于實現穩就業
有著多年積淀的傳統行業品牌入局,意味著創業者可以利用傳統品牌多年積累的資源建立更高效的營銷系統和體系化的經營。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新個體經濟”最大意義在于實現穩就業。據人社部數據,目前中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左右。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以“新個體經濟”為代表的就業方式緩解了城鎮就業壓力,成為吸納就業蓄水池。
“副業創新”一方面能增加個人收入和提升社會地位,另一方面,經營得當,副業可以變主業,甚至孵化出規模型企業,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
據淘寶數據顯示,今年淘寶上增加了20萬名“淘創大學生”。94年的臺州大學生管晨超在淘寶上經營一家時尚帽子,月營業額一路增長到如今的11萬元,除了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外,管晨超還帶動了其他大學生就業,9名今年畢業的學弟、學妹加入管晨超的團隊,并得到了遠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工資。
而借助眾多在線平臺,不少返鄉創業者有了“新農人”身份,借助平臺將家鄉特產銷往全國,在解決自己生計的同時,帶到家鄉父老就業增收。據拼多多2018年扶貧助農年報,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上國家級貧困縣注冊商戶有超14萬家,帶動當地新增就業崗位超30萬。
新個體經濟對就業的帶動力量正逐漸顯現,不但有助于實現當前經濟形勢下的“穩就業、增崗位”,同時也保持了經濟活力,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