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茶|湖南華萊:踐行社會責任 助力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發展機制,目的在于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
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通過在“產業扶貧”領域進行長期實踐,對安化縣內各個貧困鄉鎮致貧因素進行系統總結,并結合自身特點,對企業生產和運營的全部環節進行梳理,篩選出能夠致使貧困戶參與其中的6大領域:選址、供應鏈/原材料、生產和制造流程、產品、交通、員工就業。在此基礎上,湖南華萊建立精準扶貧項目管理體系,并以此開展全產業鏈覆蓋的精準扶貧項目推進。
圖1//安化“扶貧車間”
一、企業簡介
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茶葉種植、黑茶生產銷售、接待服務、文化傳播及食品保健品研發生產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企業,也是安化縣唯一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依托安化黑茶特色產業,圍繞“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扎實推進產業扶貧。截止至目前,湖南華萊已建成湖南華萊冷市黑茶產業園、萬隆黑茶產業園、3萬畝有機生態茶園、葉子基地等多個高標準、高規格的茶葉種植加工基地,形成了集種苗繁育、種植、科研、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備產業鏈,年生產銷售黑茶達5.5萬噸。
自2017年以來,公司采取“委托幫扶+股份合作幫扶”的方式,幫扶安化縣內604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公司安排長期就業人員4000余人,惠及土地流轉的農民、茶農及茶葉生產相關人員9.67萬人,其中貧困農戶2.32萬人,為推動安化經濟快速發展、助力安化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產業扶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以茶為媒,打造扶貧產業鏈
(一)設立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打造產業扶貧主陣地
在開展扶貧工作過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長效機制,讓貧困農戶長期受益。公司專門設立產業扶貧基地——湖南華萊江南茶園基地。全部招聘附近貧困農民負責種植,采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杜絕使用農藥,通過科學種植,每畝增產干茶3kg,增收120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使貧困農戶直接受益。公司還專門設立了“扶貧車間”,主要進行“富民茶”—茯磚茶包裝,全部采用棉質包裝材料,天然環保、透光,實行手工包裝。通過招聘附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技術培訓上崗,使他們就地由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徹底擺脫了貧困的面貌,成為公司深度扶貧的前沿陣地。同時,公司還專門量身定制了一款“富民茶”——茯磚茶。公司每銷售一片富民茶,將提取5元用于湖南華萊產業扶貧項目,可直接幫扶貧困戶,幫助政府更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目前,富民茶每年可銷售60多萬片。“小小一片磚,濃濃華萊情。”
(二)開展技術培訓,充當產業扶貧的生力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公司特別注重專業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貧困農戶自主脫貧能力,逐漸走出了一條變“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的扶貧捷徑。三年來,共培訓城鄉困難家庭勞動力3980人,安排就業4000人,為全縣經濟轉型發展,城鄉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一是摸清底子,明確培訓對象。公司通過走村串戶,摸底調查,掌握了大量的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的第一手情況,向18個村612戶3018人發出了免費培訓通知。二是邀請專家,開展集中培訓。公司利用“國家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技術示范基地”和“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博士工作站”的優勢,先后3次在公司所屬葉子茶廠舉辦黑茶種植培管技術集中培訓,邀請中國茶學界泰斗、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施兆鵬教授,“安化黑茶金花之父”、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等專家為貧困農戶上課。三是全程跟蹤,提供咨詢服務。集中培訓后,由專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受訓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一旦遇到技術難題,可隨時向專家咨詢。對于種植培管成功的大戶,定期召開現場推廣會,組織其他貧困農戶觀摩學習,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實現貧困家庭短期脫貧和長期致富的目標。四是精心探索,創新扶貧模式。為最大限度地讓以貧困戶為主的茶農收益,公司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經營方式,負責定點收購鮮葉,從根本上解決了茶農賣茶難的問題。同時,茶農在參與整個產業鏈中,可實現“三次就業,三次獲益”:在茶葉種植培管環節實現第一次就業;鮮葉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農主導完成,每天采摘鮮葉的收入有70-120元,黑毛茶的加工增值能達到6-8元/公斤,這就為茶農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業機會;農閑期間,農民還可以到茶企從事制茶、包裝、撿梗、銷售等工作,實現第三次就業。保證了茶農穩定就業,全年創收,脫貧致富。
(三)實施委托扶貧,當好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公司高端發力,通過產業扶貧強力推進,以期達到整體脫貧的效果。一是上下聯動,形成扶貧合力。與安化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委托扶貧備忘錄》,主動承擔幫扶冷市鎮、羊角塘鎮、龍塘鄉、江南鎮、大福鎮、高明鄉等鄉鎮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任務,縣政府給予2000元/人的產業扶持資金,1—5萬元/戶的小額信貸支持。緩解了“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作和扶貧資金的壓力。二是與農戶互動,形成扶貧動力。項目一期投資6300萬,扶持建設有機高標準茶園8000畝,并提供相關技術培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及完善在安化縣內茶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采購設備,在安化縣內多個鄉鎮設立鮮葉收購點。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5個統一”“3個免費”,即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提供茶樹種苗、統一技術培訓和指導、統一種植保險、統一保價回收、免費提供種植培管技術培訓,聯合帶動6049名貧困家庭就業和脫貧致富。農戶只負責承擔具體的種植任務,屬于零風險經營,積極性自然高漲。三是靠項目帶動,形成扶貧活力。項目解決了300人長期就業,涉及土地流轉農民及茶葉生產相關人員5萬人,其中貧困農戶2萬人。同時項目覆蓋范圍內,安排茶園管理人員50名,人均工資3.6萬元/年。這樣,不僅帶動茶葉種植戶整體脫貧,還產生了疊加效應。
(四)出真招,見實效,讓產業扶貧開花結果
近年來,湖南華萊的種種努力,為推動安化精準扶貧工作按下了快進鍵,華萊已成為社會公認的產業扶貧的代名詞。一是大力開展就業扶貧。目前,公司直接安排就業4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1000人,年工資逾1億元;帶動種植、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相關產業間接就業9.67萬人,其中貧困戶2.32萬人,間接收入逾5億元。二是結對幫扶貧困村。2018年8月8日,公司與江南鎮聯盟村簽訂產業幫扶協議,公司將通過發揮企業帶動優勢,結合江南鎮聯盟村自身優勢,在3年內,將安化縣江南鎮聯盟村打造成為脫貧攻堅的示范區,茶旅融合發展的示范區。2018年,公司助力東坪鎮百選村鄉村振興工作,計劃出資100萬元幫助該村公用設施建設,截止至目前該款項已全部落實,用于該村入村干道擴寬綠化、衛生環境治理、百選茶村樓牌建設當中。三是傾力打造特色小鎮。2017年9月,公司與安化縣人民政府簽約“安化黑茶特色小鎮”建設項目,在未來3-5年間,投資近百億元,打造一個集黑茶研發、茶園風光、黑茶文化、黑茶交易、水上運動、養生健身、全域旅游于一體的“安化黑茶特色小鎮”。項目建成后,將為當地農民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三、以產業發展,促穩定脫貧
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
(一)提供長期的務工就業崗位
湖南華萊在發展黑茶產業的同時,帶動種植、加工、包裝、物流、旅游、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通過各種途徑,把貧困戶納入到產業鏈條中來,與湖南華萊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湖南華萊最大限度為貧困戶提供務工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為貧困戶長久穩定脫貧奠定基礎。
(二)長期保護價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
同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結對幫扶責任人為貧困戶量身定制產業發展計劃,湖南華萊給貧困戶的分紅,督促貧困戶除一部分用于消費外,其它部分要用于產業發展。湖南華萊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扶持貧困戶建好自己的產業基地,定期保護價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保證貧困戶的農產品有銷路,并擁有長期穩固的收入來源。
(三)開展大規模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
湖南華萊在所地鄉鎮和村定期開展大規模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切實讓貧困戶掌握技術,把產業基地發展好,同時受訓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一旦遇到技術難題,可隨時向公司咨詢。對于種植培管成功的大戶,將組織其他貧困農戶觀摩學習,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實現貧困家庭短期脫貧和長期致富的目標。
(四)通過多途徑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在開展扶貧工作過程中,湖南華萊建立一套完整的長效機制,讓貧困農戶在項目幫扶期過后,仍然能夠長期受益。如通過土地流轉,打造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扶貧產品等方面使貧困農戶直接受益。同時湖南華萊傾力打造特色小鎮。通過加大投資力度,打造一個集黑茶研發、茶園風光、黑茶文化、黑茶交易、水上運動、養生健身、全域旅游于一體的“安化黑茶特色小鎮”。項目將利益聯結當地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圖2//黑茶扶貧生產線
四、產業扶貧,顯成效
目前,湖南華萊已成功建設“扶貧基地”,打造“扶貧車間”,建立“扶貧生產線”,為扶貧工作量身定做“富民茶”。其中扶貧基地使400戶貧困農民直接受益;扶貧車間則為121名建檔立卡貧困農民提供了固定工作崗位,個人年收入達4.2萬元;扶貧產品則從銷售的每一片“富民茶”中提取5元用于湖南華萊產業扶貧項目,可直接幫扶貧困戶,幫助政府更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同時,還通過委托幫扶、股份幫扶的形式,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免費為貧困農戶提供茶苗、農資和技術服務,實行保護價收購鮮葉等措施,積極助力縣內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公司向市工商聯捐資500萬元,全部用于各級各部扶貧點實現精準幫扶;2018年,公司選取安化縣江南鎮聯盟村作為千企幫千村的直接幫扶對象,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將該村打造成為“脫貧攻堅的示范點”、“茶旅融合發展的示范點”。2018年,公司助力東坪鎮百選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出資100萬元幫助該村公用設施建設,截止至目前,該款項已全部落實,用于該村入村干道擴寬綠化、衛生環境治理、百選茶村樓牌建設當中。
截止至目前,湖南華萊年產銷黑茶5.5萬噸,累計上繳國家稅收逾10億元,累計捐資社會公益事業近6億元,安排長期穩定就業人員4000余人,年工資總額逾1.5億元;帶動種植、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相關產業間接就業9.67萬人,其中貧困農戶2.32萬人,間接收入逾5億元。同時還帶動了產業鏈上的廣告、印刷、餐飲、住宿、旅游、交通運輸等關聯產業快速發展,創造出大量衍生就業機會,相關產業鏈就業人員已逾20萬人。
2019年,湖南華萊重點產業扶貧范圍已覆蓋至安化縣內的8個鄉鎮,47個村,幫扶總人數達6049位,其中有15個貧困村、457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之下順利脫貧。
五、湖南華萊產業扶貧的實踐啟示
(一)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
一是促進安化黑茶傳統支柱產業的產業化經營。湖南華萊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的基礎是發展自身,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通過對茶葉生產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引導農民、貧困戶加入產業線上,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有機結合,促進茶葉生產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二是引導山區經濟結構轉型。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讓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戶真實地感覺到新品種、新科技、新農業生產模式在山區經濟活動應用中帶來的高額回報,進而解放思想,促進山區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型。
(二)改善產業鏈條,加快農產品流動、流通、轉化及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分析
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應用和推廣整合茶葉生產中分散的資源,形成一個產業鏈,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共贏。在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方面,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三)保障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的作用
加大對茶葉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使品種和技術兩個方面的科技進步作用在茶葉生產中得到明顯體現。通過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引導農民按照有機產品生產標準實施生產,從而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茶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