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APP”被中消協點名 屢被投訴售假貨貓膩多
2020-07-02 08:59 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22958 次
中國消費者協會(下稱:中消協)于6月29日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下稱:《報告》)稱,網購遭遇假冒偽劣是網友反映強烈的熱點。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鑒定費、優惠券等問題。中國質量新聞網官方投訴平臺黑牛投訴,也曾屢次收到得物APP疑似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的投訴。
近日,黑牛投訴曾接到消費者徐先生的投訴稱,今年4月份,其在得物APP上花了522元給自己孩子買了一雙耐克鞋,但是孩子開學后穿了10天就出現脫線的情況。徐先生懷疑買到了假冒偽劣的鞋子,便聯系了得物APP客服,但是客服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返還20元券。另有消費者王先生反映,4月16日通過得物APP平臺購買了阿迪達斯產品,“adidas Yeezy Boost 350V2 Yeshaya 灰天使”,價格共計2016元。4月19日王先生收到商品發現,鞋后跟內部有臟污。王先生向客服反映,但客服服務態度差,推脫責任,說他們鑒定是專業的,并表示鞋后跟內部是全新的,顏色正常,且高于行業標準。消費者對得物APP的投訴累見不鮮,在《報告》中也提到的三起案例。其中,典型案例2:質量瑕疵 退貨補償優惠券。6月19日,網友@春游要去動物園反映說:“618期間在得物下單買了一雙鞋子,鞋子在檢查的時候查出明顯瑕疵,平臺以優惠券的方式補償我取消訂單【其中包括包郵券(平時分享也可以領取)(滿1000-50注:6/18滿800多-50)以及一張滿2000-100的優惠券,一張20無門檻優惠券,不能和滿減疊加。】因為瑕疵導致我不得不取消訂單并重新下單,但這期間鞋子已經漲價,重新下單需要多支付100元。我問他取消訂單的責任劃分,他說是第四方(生產商)導致的問題。”公開資料顯示,以“炒鞋”而為公眾所熟知的“毒App”自2020年1月1日起更名“得物”。得物App是由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潮流網購社區,其交易模式是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了“鑒別服務”,推出“先鑒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該模式被稱為得物首創。被中消協點名的得物APP,也被廣大網友吐槽:終于被點名了,之前在這個APP買的鞋,穿沒多久就開膠了,一定是假貨,據說他們都是真假混著賣;搞鑒定的自己賣假貨?無語;花大價錢買假貨,自己鑒定自己就是離譜;得物有假貨,客服也是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買了得物的鞋子,被別人說穿的假貨……業內人士評論:“如果平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一味消耗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自絕后路’。”對于本次中消協的點名批評,得物回應媒體稱,得物自成立之日起便堅定只做正品,率先創立“先鑒別,后發貨”的交易模式。“從平臺發出的每一件商品,都會經過多次復核查驗,包括貨品真假、瑕疵分級,再將貨品快遞給買家,買賣雙方完成交易。如果鑒別為非正品,訂單不會成交,商品將退回給賣家。”但對于中消協監測期內的8735條負面信息,得物未在回應中給出解釋。(來源:黑牛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