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深陷保健品騙局 或因情感空虛
摘要:老人愛買保健品的原因何在?事實上,由于子女忙于工作,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愛好和活動圈子,往往容易陷于單調的生活中,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抑郁的狀態,覺得生活沒有價值感,不知要怎么度過。因此,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作為老人的家屬,應該有所行動。
最近,小王發現退休在家的父母親,時常會拎著大包小包的保健品回家,經詢問,才得知這些保健品都是他們參加一個老人組織時,花高價買的。擔心父母受騙,小王勸說父母不要再買了,但老人家不但矢口否認被騙,還堅稱自己花的錢是物有所值,這令小王郁悶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向專業人士請教。
利用退休老人心理謀利
“關于所謂的‘高價保健品’騙局,我也有所耳聞,其實,在買保健品時我并非相信那些神奇功效,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服務。”背著家人老王向記者說出了背后的實情。原來,購買了保健品后,他們就可以加入到一個老人群體,這個群體里的幾個年輕人,也就是賣保健品的“健康顧問”們,會給他們講授養生知識,陪他們聊天,給他們播放免費電影,還會帶他們到周邊景點游玩……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退休生活。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和老王一樣心理的退休老人并不少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泉州市實驗小學心理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姍姍指出,長期退休在家的老人可能存在以下心理特點:首先是孤獨,需要陪伴。她表示,老年人退休后若少與外界接觸,難免會感到空虛、孤單,甚至有被冷落、被拋棄的感覺。其次,恐懼、期望健康。具體來說,當人的機體功能趨于老化時,往往對身體的一些病痛癥狀特別關注,擔心生病和死亡。因而才會對有保健功能的產品感興趣,愿意花大價錢去買健康。此外,渴望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也是老人常見的心理特征。劉姍姍說,高價保健品的這些“健康顧問”們就是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并采取了針對性的行動,再從老人家身上獲利。
老人也有情感需求
當看著自家老人被所謂的“保健品顧問”們忽悠得團團轉,相信不少人肯定會義憤填膺。事實上,由于子女忙于工作,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愛好和活動圈子,往往容易陷于單調的生活中,久而久之還可能出現抑郁的狀態,覺得生活沒有價值感,不知要怎么度過。因此,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作為老人的家屬,應該有所行動。
對此,劉姍姍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作為老人的家屬,應該換位思考,理解老人的處境。平常如果有時間,應該盡量多陪伴老人,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第二,可以鼓勵老人多出門運動,與朋友交往或參加活動等,盡量讓老年生活豐富起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出些點子,支持和幫助老人擴大社交圈,比如借助跳廣場舞、上老年大學等方式,鼓勵老人積極建立新的朋友圈,這樣有利于排解孤獨憂郁,增添生活的樂趣。第三,安撫老人,在老人感到恐懼時給予情感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家屬平時也可以多向老人科普一些基礎的醫學常識,提升老人自我保健的能力,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懼心理。第四,要多和老人進行交流溝通,及時了解老人心理變化的同時,對于提高老人的防騙意識也有著重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