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之韻黨支部喜迎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
201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日,為隆重紀念這一偉大節日,進一步堅定廣大黨員的理想信念,激發廣大黨員在各項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2011年6月17日,綠之韻集團黨支部、團支部率領集團優秀共產黨員、預備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代表開展“走進紅色記憶,情系熱土瀟湘”系列活動,參觀了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原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故居。綠之韻集團董事長胡國安、董事常務副總裁勞嘉、黨支部書記許達仲參加活動,共同感悟革命先驅的奉獻精神,共同追憶中國黨建的崢嶸歲月。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大廳右側,胡國安董事長大聲朗誦了毛澤東主席的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透過這首紀實性的詩歌,我們了解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偉大意義。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途中受挫,于是放棄攻打長沙,在瀏陽市文家市鎮集結,亮出了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紅旗。9月20日,工農革命軍在里仁學校操坪集合,毛澤東提出了“小石頭可以砸爛大水缸”的著名論斷,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邁出了中國革命成功關鍵的第一步。“文家市”成為一個閃亮的名字,載入了中國革命的歷史史冊。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不僅是我黨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而發動的三大著名起義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秋收起義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第一面軍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隨后部隊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毛澤東主席“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的指導思想下,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鑒于會師文家市的轉兵在我黨黨史、軍史、革命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和意義,1961年3月4日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2001年6月,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原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故居陳列館里,擺放著大大小小的花籃,那是后人對胡耀邦總書記一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無限敬意的表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等領導先后敬獻花籃。胡國安董事長也滿懷對偉大革命家的尊敬之情敬獻花籃,深切緬懷胡耀邦總書記。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這幅胡耀邦故居陳列館里面金燦燦的對聯無疑是對胡耀邦總書記立身處事原則的最真實體現。作為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和推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組織開創了中興大業的新局面,推動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胡耀邦總書記一生心在人民、利歸天下、清廉無私、鞠躬盡瘁,他在政治生涯中所表現出來的民主風骨,是留給后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和黨的擁護者繼承和弘揚。
在綠之韻集團高層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綠之韻黨支部組織集團黨、團員重走秋收起義革命路線,接受黨的革命歷史和光榮傳統教育,對激發廣大黨員職工愛黨、愛國、愛企、愛崗的熱情有著重要意義,我們也必將發揚革命先輩“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為我黨的建設,企業的發展不遺余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