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連續三次捐助下麻爾小學
熱直銷網快訊: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小學地處貧困山區,是2012年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聯合評選的“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馬復興老師所執教的學校。
馬復興老師只有兩個斷臂,卻克服重重困難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32個春秋。他不僅能用斷臂寫一手漂亮的板書,畫也畫得漂亮,還能和孩子們一起滾鐵環、打羽毛球……他用小小的黑板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傳播知識,教孩子們學習做人的道理,看到外面的世界。
2015年,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攜手經銷商三進下麻爾小學
青海山村里的下麻爾小學(淡黃色建筑)
2015年8月的下麻爾小學
2012年,當“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的評選揭曉后,嘉康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員工和經銷商被馬復興老師的事跡深深感動。《尋找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系列報道,像一扇窗戶讓嘉康利人看到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那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的風采,更讓嘉康利人了解到,即使社會上存在拜金主義的不良風氣和一些冷漠的人際關系,也仍然有很多像馬復興一樣的鄉村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堅持書寫出大寫的“人”字,用自己的肩膀挺起民族的脊梁。
馬復興老師帶嘉康利人參觀新活動室
學生午休的寢室,可以拉伸的床
作為在華的外資企業,嘉康利公司很快通過青基會設法聯系到馬復興老師,并派出員工到下麻爾小學實地考察學校的現狀和師生的需求。公司不僅了解到學校確實存在資金和物資的短缺,更看到獲得榮譽后的馬復興老師仍保留著那份珍貴的淳樸品格。
隨后,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攜手經銷商在2012年11月向下麻爾小學捐助了首批20萬元的捐款和18萬元的物資,其中包括:給全校10位教師每人配備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傳真復印打印一體機、含硒鼓等配套設備,投影儀,戶外健身運動器材,圖書,全校學生每人一個書包,全校學生和教師的棉衣、帽子、圍巾,學校冬季采暖的燃煤,更換了學校所有窗戶的玻璃。
嶄新的師生廚房
馬復興老師給學生上課
由于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的首批捐贈,給下麻爾小學帶來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原本當地政府計劃將下麻爾小學撤并到其他學校,這就意味著這個鄉村小學將不復存在,這里的孩子們將要走很遠的路到其他山村學校讀書。而嘉康利捐贈的是公益款物,必須專款專用。經研究,當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最終決定保留下麻爾小學,并由政府撥款,重新為下麻爾小學興建了一座三層高的教學樓(2015年已經完工啟用)。在全新的下麻爾小學里,校方用嘉康利當初捐贈的20萬元建造了現代化的師生廚房,購置了全套不銹鋼廚具設備、消毒碗柜、清洗室等;設立了三個學生午休寢室,配備了180個床位供孩子們午休;重修了學校圍墻;修建了學校的上下水設施。
2012年嘉康利大中華區總裁黃海濤、公益基金主任李重華向馬復興遞交捐贈支票
2012年捐贈的物資
2014年向下麻爾小學捐贈汽車和學生校服
下麻爾小學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日常采購教學用品和師生生活用品很困難。2014年6月,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向下麻爾小學捐贈了一輛10萬元的工作用車,解決了該校交通不便的困難。另外,嘉康利公司員工自愿捐款向全校學生捐贈了第二批可適合春夏秋三季穿戴的校服。
2015年初,下麻爾小學新的教學樓竣工了,但樓前是土地,施工后到處坑洼不平,孩子們經常被絆倒,很不安全。當嘉康利公司得知此情況后,再次撥出公益款23.4萬余元捐助給下麻爾小學。2015年6月,新建成的1500平米水泥操場竣工使用。孩子們有了室外活動的場所,出操或玩耍都非常安全了。
嘉康利中國公益基金連續三次捐款捐物,有效改善了這所山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和師生在校期間的生活條件。
有近年60年成功歷史的嘉康利公司始終致力于促進健康和保護環境,熱心公益事業。公司主動為品格高尚的馬復興老師以及他執教的山村小學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為中國偏遠地區的教育事業盡一份企業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嘉康利衷心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中國更加繁榮富強,讓中國所有地方的人民都能早日擺脫貧窮,走上富裕、健康的幸福之路。
- 嘉康利,嘉康利直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