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紅軍 綠之韻黨團支部八一慰問擁軍行
熱直銷網快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7周年之際,為發揚綠之韻集團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7月31日,“八一”建軍節前夕,綠之韻集團胡國安董事長、綠之韻集團慈善基金代表、綠之韻集團黨總支部成員,隨同湖南省軍區副參謀長程佐勝,冒著高溫烈日來到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向老一輩革命家、軍區現役官兵們送上擁軍物資,并致以節日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
民擁軍 共敘軍民魚水情
下午3點,正是酷暑難耐之時,驅車抵達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的胡國安董事長以及綠之韻集團慈善基金代表、綠之韻集團黨支部成員們受到了官兵們的熱烈歡迎。幫忙搬送物資,筆挺軍力致敬,此次此刻軍民魚水之情盡展其間。
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政委謝祝安致歡迎詞,胡國安董事長則摯情發言道:“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唯有軍民融合,方能富國強軍。綠之韻集團愿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心同德,緊密攜手,高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偉大旗幟,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發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為促進我省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湖南省軍區副參謀長程佐勝高度評價了綠之韻集團的軍民共建之情,對綠之韻長期以來對部隊的支持建設表示感謝,并表示會弘揚軍隊建設文化,促進軍民團結互助,共同為湖南省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
聽故事 長征不怕遠征難
長征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念起這首膾炙人口的《長征》胡國安董事長來到居住于湖南省軍區干休所內的兩位著名老紅軍的家中。在這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的住所里,居住著一批為黨、為人民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的離休老干部。而今天,我們看望的這兩位老紅軍,自1963年全軍修建起第一批紅軍干休所東湖干休所后,就居住在這里。上世紀50年代,他們榮獲了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和解放勛章。他們曾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曾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他們曾親歷新中國的滄桑巨變,更成為中華振興的見證者。如今,白發蒼蒼的老紅軍們已是年近百歲高齡,今天,在此地我們有幸聽老革命講那過去的故事。他們的名字是張生榮、陳云忠!
已逾百歲高齡的老紅軍陳云忠家中十分整潔,一面墻上醒目的掛著青年毛主席的肖像。談起革命往事,陳老記憶的閘門被打開,談起革命往事如數家珍。這位“飛奪瀘定橋”的幕后英雄,有一次夜行軍就磨破了一雙新鞋,他說勝利就是一步步爭取得來的。可別看陳老身體好,他也受過傷痛的折磨,“大傷小傷都受過,有一塊彈片在身體里呆了10多年。”1939年,陳老參加著名的黃土嶺戰役時,敵人的一個小鋼炮打過來,一塊彈片穿進了他的右肩。由于醫療條件有限,陳老的肩膀當時只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消炎處理,這塊彈片直到1951年才取出。當大家詢問起老人的身體時,老人舉起手來十分自豪說:“我還能自己做飯呢。”而看到胡國安董事長送上的慰問品和慰問金后,老人頗有些羞澀,感觸的說:“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我一切都好!”
爾后,慰問小隊一行又來到了老紅軍張生榮家中。“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這首長征組詩,是紅軍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的真實寫照。而老紅軍張生榮再念起這首詩時,卻有著無盡的懷念。說起當年的戰斗,老紅軍張生榮,尤其興奮,長征中紅軍搶渡大渡河、17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戰斗中,作為司號員的張生榮,昂首挺胸吹響了沖鋒號……張老眉胡皆白,耳朵已經聽不大清楚,但精神抖擻,坐姿筆體,寬大手掌力氣不小。張老說,這都是練出來的,即使現在還會不時炸些花生米,自我慰勞。只有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才會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才離休那會,張老還經常發揮余熱,到工廠、學校、機關作報告,講長征精神,講革命傳統,講白求恩大夫的事跡。
離開湖南省軍區干休所,慰問小組一行感觸良多。正因為有當年那些的血奮戰的共產黨人方能成就今天的太平盛世。而今天,在綠之韻黨總支部成立八周年的今天,我們依然堅持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努力使黨總支部與企業完美結合,從而保證綠之韻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行。而每年八一建軍節,胡國安董事長都會帶領黨團支部成員,舉辦系列慰問活動。感謝老紅軍們為保家衛國作出的貢獻,我們定當以老紅軍為楷模,繼承優良傳統,發揚革命精神,踐行“誠信經營 永續發展 造福人類 回饋社會”的經營理念,為實現“中國夢 綠之韻夢”而奮斗。
- 綠之韻,老紅軍,八一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