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直銷既要感性也要理性的思考。
- 作者:陽光云鵬
- |
- 2013-05-28 17:21
- |
-
回復
為什么有人那么熱衷于開大會?因為大會氣氛高亢,有人講氣壯云霄的話,自己也可以講氣吞山河的話,可以受到強刺激,使自己的精神保持狂熱,好早早地投入到下一場戰爭中去。
問題在于,要不要用一種狂熱的態度追逐事業的成功。有人說要,不狂熱根本就做不成什么事來,狂熱是一個人雄心壯志的體現,是全力以赴的姿態,是非要得到、不得到不可的人生態度的外化。世上惟有瘋子才成功,梵·高是,比爾·蓋茲是,李書福是(有一本寫他的書書名就叫《汽車‘瘋子’李書福》),孫正義是,喬·吉拉德也是。就拿孫正義來說吧,他19歲就規劃了自己的“人生50年藍圖”,要在30歲前事業有成,光宗耀祖;40歲要擁有至少1000億日元;50歲以前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走向全世界。他的狂熱是有目共睹的。24歲時他把一個裝蘋果的箱子當演講臺,每天站在上面對著他僅有的兩名員工宣講他的世界理想,每天聽著他的豪言壯語,那兩名員工再也受不了了,只好選擇了離職。
不錯,如果把這些人身上的某些品質稱為“狂熱”的話,那他們確實都有。但是綜其一生,他們不是每天都處在高亢的精神狀態中的,也會冷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路怎么走。孫正義確實很狂熱過,連他給員工發薪水時開出的支票是空頭支票都不清楚,因為他賬上根本沒錢,但是他也有很細的地方,他有很多發明,都是從生活現象中仔細觀察得來的。
我看過許多身穿西服、昂首挺胸走在街上的人,他們多半都是做銷售這一行的,也一定讀過“每天,精神飽滿地走出門,帶著微笑,步伐有力地迎向你的生活”這樣的鼓勵煥發熱情的句子,我想,一個人熱情地面對生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們太容易把熱情和亢奮、狂熱混為一談了,并且,體現在外表上的昂揚的精神雖然并不總是,卻有時候真地是被強迫做出來的一種樣子,即:這個人在內心里已經非常沮喪了,但為了不讓別人輕視他,需要故意做出一副沒有被打敗的樣子。在這個時候,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的不快樂,甚至因此而大哭一場來得舒服和有用,因為釋放情緒是使情緒得到安寧的有效辦法,其目的是為了排遣不良情緒而使自己獲得新生的機會。
有一些人是真正內心有力量的。
理查德·卡爾森在一本書里把熱情分為“緊張的熱情”和“鎮定的熱情”。處在前者的時候人伴著大量的焦慮不安、緊張恐懼,因為“一定要得到”的思想使他“只要一切順利我就喜歡,才能高興”,而這是非常容易消耗人的能量,使人疲憊不堪的。后者是一種較為平坦的激動興奮,沒有焦慮狂躁,雖然強度不大,但保持的時間很長,因為它出自一個人對工作的長久愛好和興趣,“我喜歡這樣只不過是因為我熱衷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直銷事業是一份長久的事業,需要的正是這種對工作持續的熱情、鎮定的熱情,而不是短時的雄心大志。從我這么多年的從業生涯來看,許多曾經在我面前發過毒誓要賺上一千萬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了,而倒是那些當年睜大著眼睛有點迷惘地看著我的人現在堅持下來了,他們中很多人已相當有成就了。這兩種人的區別只在于對于磨難、挫折的承受力的大小。高傲的,狂熱的,冒進的人,對于喜悅和痛苦的感受都是劇烈的,更確切地說是難以承受的,當他們成功時難免驕狂,失意時難免頹唐,因為挺得太直,所以容易折斷,難怪日本柔道大師教學時常用的一句話便是“要像楊柳一樣柔順,不要像橡樹一樣挺拔。”
只有將直銷當生活化的東西,用生活的平常心態去做,我們才能既保持充沛的干勁和熱情,又不致于狂熱到燃燒成灰燼的地步,時時有敏銳的心去體會它的種種樂趣。
交流QQ:2318938737
- 直銷,拓展
- 帖子鏈接:http://m.redlee.cn/forum/html/24627.html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