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俗話說:“病從口入”,說明了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性。1988年在上海爆發的甲肝大流行,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其損失之大、危害之廣,真是觸目驚心。但一些人卻不以為然,“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口頭語,會不時在人們耳邊響起。在農村,特別是邊遠的地方,這更是需要人們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中國人民歷來有注意飲食衛生的習慣,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一些食物不宜吃:“食饐而竭,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里面最重要的一條是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所謂“食饐而竭”,就是說飲食經久而腐臭;“魚餒”,是指魚腐爛,“肉敗”是說肉腐敗,這樣的食品不能吃。怎樣判斷食品是否變質呢?孔子的辦法是觀察食品的顏色和氣味。“色惡”,是說顏色難看,“臭惡”,是指氣味難聞,凡這樣的食品都不應該吃,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魚、肉、蛋、水果、蔬菜等含水分較多的食物,在氣候炎熱時,往往在短期內就會發臭、發酵、發霉。防治食物腐敗的方法很多,方法之一,是采用低溫冷凍防腐,因為降低環境溫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內化學反應的速度。但低溫不能殺死微生物,也不能將酶破壞,因此保藏的時間應有一定限制?,F在,一些人過春節時,喜歡買很多的食品放在冰箱里貯存,時間長了同樣會腐爛變質。
家用餐具上常會沾染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卵,因此,餐具要經常清毒。消毒前,應先將餐具洗凈,用熱水或堿除去油垢,使消毒效果更好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蒸氣消毒和漂白粉消毒。
食用油脂或含油脂豐富的糕點,餅干、火腿、香腸等食品,在貯存過程中,因受到陽光、金屬容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會產生一種“哈喇味”,這就是化學上所說的油脂酸敗。油脂酸敗后不僅會引起食品變味,降低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還會對人體有害,食后會刺激消化道粘膜,使人惡心、嘔吐。
一些人喜歡用報紙包裝食品,但報紙、雜志、書上印滿了油墨字,油墨中含有多氯聯苯,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物質。此外,舊報紙、書上還沾有大量致病菌、蟲卵和病毒,用來包裝食品,還會污染食品,影響人體健康。
黃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強致癌物質,長期攝入含黃曲霉素較多的食物,不僅會發生急慢性中毒,使肝臟纖維變性、出血、壞死,而且能誘發肝癌。預防黃曲霉素污染食品的根本措施是防霉,如果發現花生、玉米發霉,應立即揀除干凈。家庭中的植物油若被黃曲霉素污染,可將油燒沸,再加些粗鹽炸鍋,這樣即去毒95%左右。若大米發霉,認真搓洗幾遍后,在蒸飯時再稍加點堿,可使黃曲霉素大大減少?;ㄉ绻l霉不嚴重,可用水反復搓洗,再用粗鹽炒,也可使毒素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