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直銷企業應該高度重視技術投入和產品創新。對比中外健康產業和日化行業,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發達國家往往更注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而國內直銷企業從一開始就陷入了低研發投入的怪圈。據統計,在成熟的市場、實力雄厚的資金基礎和放眼長遠的經營觀念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保健類食品及日化大企業標榜的是巨額的研發投入,不斷開發科技含量高的創新產品,宣傳投入并不大,例如,以生產紐崔萊營養保健食品著稱的美國安利公司在全球有近百間技術先進的實驗室,聘用超過上千名科研人員從事產品的開發研究、改良和品質管理,每天進行超過500項的實驗項目,僅紐崔萊一個品類就聘有100多位科學家,安利甚至將它的技術研發中心設到了中國,以便利用中國本土的技術人員和成本優勢進一步完善其“研發—生產—銷售”的產業鏈。反觀國內直銷企業,對研發的投資普遍較小,其資金的大部分都投入到市場上,雖然個別國內直銷企業也曾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但是由于其熱衷于市場推廣,它們真正留給研究部門的資金極其有限,使其難有新產品問世,最終導致了它們的沒落。
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外,很多公司的生產與其營銷是分離的,而在國內,這兩者基本是一體的。直銷企業基本上都是既要搞生產又要搞銷售,盈利后還要投入到市場推廣上去,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現在直銷企業市場推廣費占了很大的一塊,所以研發費用就少了。如果直銷經銷商去分擔市場推廣這一塊工作,生產企業就應該把盈利后的一部分費用用到新產品開發上,用在研究怎么提高產品質量上,使直銷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我們的直銷企業絕大多數是單一產品打天下,一旦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束,企業也就出現產品頻缺的“空門”了。如果企業自己能搞研發,它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去研發新產品,而且在研發過程當中不斷地去調整,讓產品更符合消費需求,從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并延長其產品的生命周期。
國內直銷企業的研發不僅投入不足,而且缺乏真正了解市場的研發人員。國外健康產業和日化企業都有自己專門的研發隊伍,其研究人員大多擁有醫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的雙重學歷,他既是健康和日化領域的專家,又懂市場,他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研發出某一產品,然后不斷地研究市場并對其加以改進,這樣研發出來的產品與市場是契合的,而國內的研發人員根本就不懂市場,坐在家里想自己的產品有多好,13億人只要有一億人用,每人身上哪怕只賺一元錢,也可以賺上它13億,其思維完全與市場脫節。
因此,加大技術投入和創新力度將最終給直銷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并使整個產業的資源會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使直銷企業能夠以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在與國外巨頭的同臺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