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保健品市場也由此發展得如火如荼。這里要提醒大家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還需慎重選用,由于未經嚴格臨床驗證,濫用反會傷害身體健康。
保健品花樣繁多 還需透過“包裝”看本質
市場上的保健品種類繁多,針對不同階段和需求有不同的產品,有幫助提高嬰幼兒免疫力的維生素C補充液、有給成年人補充人體微量元素的,還有針對老年人補鈣、改善睡眠、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也不乏帶美容養顏、減肥作用的保健品,價格一般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在普通藥房,維生素C片賣3元多錢一盒,一盒含100片。而保健品中的一款維生素C膠囊或含片的保健品賣到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一盒,一盒含100片。其實維生素C片跟維生素C膠囊含片結構一樣,本質一樣,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樣的。但是,商家給它披上膠囊含片的“外衣”,打上各種美容養顏等標簽之后,就賣得很貴。
“病急亂投醫” 選購食用皆存盲目性
兩年前,年逾花甲的張先生從電視廣告中看到一種治高血壓的“降壓茶”,便買來長期服用,并擅自停掉了醫生給他開的日常服用的降壓藥。沒過幾天,張先生遇到一件不順心的事兒,一時情緒激動,血壓驟然升高,嘔吐不止,嘴唇發白,雙目緊閉,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急救。醫生測量發現,張先生的血壓竟然高達200/120毫米汞柱,經過緊急治療,張先生總算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脫離了危險。這是一起典型的將保健品當藥吃、從而貽誤了病情的病例,張先生將“降壓茶”當藥吃,平時就未能很好地控制住血壓,遇到緊急情況就十分危險。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長期病的患者像張先生一樣,總擔心藥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而輕信一些從不提及副作用的保健品宣傳。相信吃了它“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因此,能不吃藥,就盡量不吃藥,而改吃一些五花八門的保健品。
面對紛繁雜多的保健品及其廣告宣傳的誘惑,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某患者家屬說:“我媽媽的胃病治了好多年,一直沒什么好轉,有一天推銷人員介紹一種調理腸胃的保健品,讓我幫她買。”“雖然不知道是否像廣告說的那么好,不過已經花那么多錢治病了,也不在乎多花這幾百塊錢了,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買了。”更有甚者,某白領女士為了遏制掉發現象,她長年服用保健品,“吃了好幾年保健品了,花了好幾萬塊,雖然還是有掉發,但是,早就把它當營養品來吃,就像吃飯一樣,不吃就覺得有點餓,吃的話就會舒服一些。”與此同時,保健品被廣泛認為是一種營養品,抱著“多吃沒害處”的想法,盲目服用保健品的消費者不占少數。
未經過嚴格臨床驗證 濫用保健品反不利健康
保健品不是藥品,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驗證,同時保健品市場的準入門檻較低,非法添加現象時有發生,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如果濫用、過量使用保健品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孩子早熟,鈣攝入過量導致心血管功能紊亂消化道、消化道癥狀,維生素C攝入過量則會導致條件性壞血病和泌尿系統結石。因此在選擇保健品時一定要慎重!
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藥品,成為治療疾病的“主力軍”。保健品只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輔助方法,起到對人體代謝“助一臂之力”的作用。有些保健品雖然也是由中藥或由中藥的提取物組成,但這些中藥是從保健角度組方,而不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因此,得了病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用藥,切勿將保健品當藥吃,不僅耽誤了治療時間,還可能使病情越拖越嚴重。
大多數保健品只是一種營養補充劑,一般不會產生依賴性,但是,保健品中有些含有激素,服用這些含有激素的保健品就會形成依賴。消費者不應把保健品當成藥品服用,生病了應該有針對性的治療。同時,保健品提供的營養元素可以通過食物中獲取,飲食調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