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
牌照發放速度
呈近六年之最
記者從該報告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份,商務部共發放了40張直銷牌照,僅2013年前10個月,發牌數量就高達10張,2013年發牌速度是近6年之最,平均1.25個月發一張直銷牌照,而前6年的頻率是3——6個月發一張直銷牌照,此外,還發布了12家企業直銷申請聲明?!?013年直銷牌照的增長率為25%,2014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拿牌。發牌速度的加快證明了”直銷“將更常態化,同時也擁有更多機會進入普通消費者的視線?!焙娭赋?。
而在直銷區域的審批方面,力度同樣可喜。11月28日,商務部發布了
玫琳凱直銷區域調整的信息,新增18省,共124地市273區,玫琳凱獲批的直銷區域?。ㄗ灾螀^、直轄市)超過
雅芳,一躍與
安利并駕齊驅,只是在獲批地市(州、盟)及區(縣/縣級市)上面,稍遜一籌。在地市獲批數量方面,雅芳仍以342個地市傲視群雄,安利320個名列第二,玫琳凱317個位列第三,
康寶萊197個排列第四;另外在區獲批數量方面,
無限極以2352個區的數量勇奪榜首,安利2284個排名第二,雅芳2130個排在第三,玫琳凱2035個占住了第四名。
直銷企業主動突破圈內壁壘
胡軍指出,2013年以來更多的直銷企業特別是大型直銷企業開始參與更多營銷方式,通過拍攝微電影 、欄目冠名、明星代言等新型廣告形式進入主流社會,主動突破“圈內”壁壘,提高直銷業在知名媒體以及公共活動中的曝光度。
據悉,2013年,
三生公司簽約王希瑤成為生命健旗下
品牌東方素養系列產品代言人,
天獅邀請伊能靜為旗下時光倩影美容護膚品牌代言。
隆力奇也簽約佟大為、關悅夫婦為隆力奇代言人,并拍攝企業品牌形象宣傳片。
近年來盛行于互聯網的微電影作為新生事物,巨大的傳播效應也引發直銷企業的關注。
歐瑞蓮首部微電影《給黑暗一點光》的正式上線,開創了直銷界微電影整合營銷的先河。此外,玫琳凱拍攝微電影系列《美麗綻放》、
中脈道和系統投資拍攝《英雄·本色》、三生投資電影《誰動了我的夢想》、隆力奇投資音樂電影《江南之戀》。
此外,不少直銷企業通過欄目冠名等方式頻頻亮相各大電視臺。無限極獨家冠名央視科教頻道《健康之路》欄目,并同步在CNTV、騰訊等網絡平臺播出,同時聯手廣東衛視推出《健康來了》養生欄目;
寶健公司在廣東衛視獨家冠名的《健康有道》欄目。
關注時尚美麗的女性消費者也從《美麗俏佳人》知道了康寶萊,從《天下女人》知道了玫琳凱,從第59屆世界小姐上海大賽總決賽中了解了
富迪。
致明德也陸續在中央電視臺1、2、3套的《今日說法》、《消費主張》等具有廣泛性、群眾性和權威性的欄目黃金時段密集熱播廣告。
據了解,自從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以來,三生、玫琳凱、天獅、隆力奇等直銷企業又緊跟時代潮流,紛紛加入到微信營銷、微信服務的隊伍中來。
傳統名片將光環帶入直銷業
除了直銷企業主動走向公眾獲取更多關注之外,更多傳統企業在進軍直銷市場的同時,也將其在傳統領域的光環帶入直銷業中。
今年5月份,
康美藥業以公司為主體正式向商務部提出直銷申請,前后耗時約5個月,10月29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收到商務部批復,同意公司從事直銷經營。而此前一天,同在廣東的另一家醫藥上市公司
香雪制藥也發布公告稱已經得到了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牌照。
今年1月16日,尚未完成對白云山A吸并工作的廣州藥業也宣布將以公司為主體申報直銷資質,其目的是利用直銷方式銷售
廣藥旗下的大健康產品,包括保健食品和藥妝等。
據廣發證券研究員張其立測算,近年來國內銷售規模居前的保健品公司均采用直銷模式,如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去年銷售額高達271億元,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及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國內直銷規模均超過120億元。在這種背景下,與保健品關系密切的藥企自然不會放過直銷領域。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
潤和實業也在今年6月組建了申牌小組。
“近幾年,國家醫藥
政策的密集出臺,”限抗令“、”降價令“等等給國內藥企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業績增速明顯變緩,尋找其他出路成為眾多藥企面臨的一大問題。于是,直銷漸漸引起藥企的關注。對于藥企而言,加入直銷行業意味著增加銷售途徑,可以促進企業業績發展。 而事實上,”直銷“亦借助企業傳統的”品牌名片“增強曝光度、擴大覆蓋面,可謂互相借力。”胡軍指出。
與“主流社會”相互滲透力度加強
會上,胡軍還針對2014年直銷行業輿情趨勢進行了預測。胡軍指出,2014年將有更多傳統“品牌名片”進軍直銷,直銷與“主流社會”相互滲透力度也將繼續加強。2012年中國直銷市場規模達1696.8億元,增長速度為21.2%,2014年中國直銷市場業績突破2000億元已成定局,預計未來五年,直銷業將以25%——30%的速度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上海家化、康美藥業、
三株集團、廣藥集團、
康恩貝等眾多傳統企業無不積極把產品導入直銷業這片充滿無限潛能的藍海,搶占直銷市場份額,直銷與傳統業態相互融合將成主流。
胡軍認為,未來將有更多社會資本甚至境外資本投資健康服務產業,緩解目前公立主導的醫療與養老等領域服務能力的不足。據了解,201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預計接近2萬億元;到2016年十二五結束,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預計將接近3億元,達全球第一。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理論上未來7年市場規模將增加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