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redlee.cn/blog/bid150/
理解養生的重點和方法實際上就是九個字:“和喜怒,節飲食,避寒暑。”掌握了這九個字,對于我們的個人健康和有效地養護自己的生命,就掌握了一個基本大法。而且,這九字秘訣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難做到。
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和喜怒”來達到養生的目的呢?
“和喜怒”,顧名思義,它的重點在一個“和”字上,實際上這個“和”字就是強調人們要從精神上、情志上、情欲上、心態上達到一個平和、和諧,讓你的心情始終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
l 有形五臟與神志五臟
如果要想搞明白“和喜怒”的確切含義,就有必要先對中醫學知識,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因為這里面可能會牽扯到一些中醫的專業術語。
中醫的“臟”字寫法應該是“藏”,這樣寫更能反映中醫五藏的實質。人體的五臟是什么?我們到菜市場去買菜,可以看到賣肉的地方經常掛著一些腰子,有人說這就是腎;還包括雞心、鴨心等,有人說那就是心。但是這些說法是按照西醫的解剖學來命名的,如果按照中醫學的理論來講,這些說法是錯誤的。
中醫對五臟有一個“三元”的概念。那么,什么叫三元呢?簡單來說,有形之五臟,就是你看得見、摸得著的五臟,也就是解剖學概念中的五臟,心、肝、脾、肺、腎這些器官。中醫當中則講究氣之五臟,還有神之五臟,它就不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五臟了,而是以功能劃分的五個系統。
《黃帝內經》中就是以人體五臟系統為主體,把人的精神活動納入其中,認為人體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由于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關。《靈樞》中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也。”這說是說,心、肺、脾、肝、腎這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這里所說的“精神血氣魂魄”,代表著不同的精神活動,并分別歸屬于五臟:
1.心藏神
心在五行屬火,《素問·解精微論》中說:“火之精為神。”故只有心神精明,火耀陽旺,才能驅散陰霾鬼魍夢幻,保持精神健康。火亢陽盛、火微陽敗都是心神病癥的主要病機。
2.肝藏魂
肝在五行屬木,魂為木之精。《靈樞·本神》中說:“肝藏血,血舍魂。”以魂歸血藏為論,所以后來的中醫大家曾說過:“魂晝日游于目,夜則歸于肝。”
3.肺藏魄
肺在五行屬金,魄為金之精。《靈樞·本神》中說:“肺藏氣,氣舍魄。”魂魄合則為實,在心神主導下開展健全的精神活動;離則為虛,失去心神主導,為夢、為幻。其中,心神、魂魄的相互作用,也體現了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制化關系。
4.脾藏意,腎藏志
《靈樞·本臟》中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意發于心、主于脾,其用為思,以其土德而貫余臟、調諸神。志發于心、主于腎。”
《黃帝內經》中關于五臟五神的理論,主要是通過五臟的精氣活動、陰陽五行關系,來探討與把握精神活動的機理與規律。這與西醫學從腦髓神經解剖形態及其物質分泌來研究精神活動,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有著根本差別。
l 五臟與五情
中醫里所說的五臟不僅是有形之五臟,還有功能上的五臟;除了功能上的五臟,還有神志上的五臟。五臟跟我們的情志也發生關系,所以我們又叫五情。五情主要指的是:怒、喜、思、悲、痛。比如說,怒是與肝相聯系的,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愛發脾氣屬于肝火旺盛;喜是與心相聯系的,我們常說喜在心頭;思慮則主要是與脾相聯系的;而悲是與肺相聯系的;驚恐主要是與腎相聯系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一個小孩,他忽然間受了驚嚇,就會嚇得尿褲子了或者尿床了,這是與我們的腎相聯系的。再比如說,一個人工作壓力大,所以思慮比較多,就會不思飲食,就是因為與脾相聯系,思慮傷脾。脾是主運化的,飲食上都不運化了,人肯定就不想吃飯了。再比如說,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筆下有一個著名的悲劇人物,就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是典型的悲,所以她的一些病癥往往與肺有關系。當然一般致病的因素也不僅僅就是一個悲,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感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