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領導不關心學問。他們不關心教師,僅僅是把教師當做打工仔。他們也不關心學生,不理會學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學生的“大學領導”在學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員”的樣子。他們也不關心自己的畢業生到底受不受社會的歡迎,不關心學科的設計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會的要求。他們只關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撈取好處”,如何“買賣文憑”,如何與社會上的官員們“交易”。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武漢大學授予了很多官員“特聘教授”的頭銜拉攏他們,還送出大量的“博士學位”給各級官員,僅僅因為他們是有實權的“官員”,學校愿意“證明”他們“很有學問”,讓他們撈一筆“學問資本”。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前幾個月武漢大學的兩個校領導被抓,其中一個還是享有“國家榮譽”的獲獎“杰出領導”,這暴露了大學一系列問題的冰山一角,據說出事以后,很多有實權的“大學領導”們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一天查到自己頭上來。我相信這不是武漢大學一家的事情,可能其他大學更腐敗。
可是,我關心的是:這說明了什么?這樣的大學,難道真的有“大學精神”嗎?真的是一個我要做學問的地方嗎?
1.我缺錢么?我們的社會缺錢么?我的人生需要去做一件沒人需要的事情嗎?
現在我們的國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創造著物質的財富,每一個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個人都在辛苦的追逐著。特別是我在深圳工作,這個節奏很快的城市就是金錢驅動的城市。每一次,我坐公交車的時候,我都會留意下那些等車的和街上走過的人們,很多人的臉上都寫著焦慮和疲憊。
大家都在追求金錢以為會帶來幸福,可是為什么都這么不快樂?望著車外的人們,我就問我自己:會不會有一天我也會變成跟他們一樣? 我問自己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是更多的物質財富,不是,我想幸福于我而言,是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開心有價值的工作并能保障物質生活,一個和睦的家庭。并能把這個幸福的圈子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推廣,那么我實業的夢想能夠帶給自己幸福和更多的人幸福么?
再看看我們的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了,中國已經誕生了很多的企業,華為、聯想、等等,人們已經創造積累了很多的物質財富,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優越。而我們卻越來越齊心協力地追求金錢,我們創造了很高的GDP,但同時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環境污染,大都市白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每況日下,都市女性白領越來越多的人不能走進婚姻的殿堂,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都市人在物質富足的表象里精神匱乏,借以酒吧、網絡游戲、聚餐等打發時間,青少年兒童以及高校大學生自殺比率升高,流行文化越來越庸俗甚至惡俗化,以及我在大學所碰到的種種困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怎樣去解決?靠追求金錢可以么?
而這些問題卻很實在地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我們這個社會的整體幸福。但這一切,靠錢都不能解決,是要靠文化,靠智慧。如果金錢可以解決,那我們可以用錢買來生理和心理健康,可以買來家庭的幸福和諧,可以買來優秀的文化,我當然應該多賺錢。可惜這一切都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