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脈公益基金會與河北張家口宣化龐家堡鎮黨委聯合主題黨日活動,中脈公益基金會邀請深度參與了“無廢鄉村胡各莊”設計和實施過程的鄉村規劃師到龐家堡鎮為當地的鄉村干部、黨員分享交流,并到當地產業振興項目實地走訪調研,受到當地的歡迎和好評。這也是中脈公益基金會助力鄉村振興,送經驗到基層的一次嘗試,未來根據各地鄉村的實際需求,我們還將邀請更多有思考、有實踐的鄉村規劃師、運營者,長期扎根鄉村振興一線的社會組織同仁一起走鄉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此次活動,劉超老師帶來了她的課程《我和無廢鄉村的故事》。通過一個多小時的課程,讓大家知道了什么是鄉村振興規劃師?什么是無廢鄉村?什么樣的鄉村振興更有意義?怎么樣打造無廢鄉村?劉超老師重點跟大家介紹了“無廢鄉村胡各莊”這個品牌的由來:雄安新區的胡各莊村有一個“天鵝湖”游園,閑暇時周邊的人都喜歡去那里觀賞一下黑天鵝。誰能想到,這個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的游園4年前還是一片廢棄的坑塘,里面雜草橫生,而其所在的胡各莊村,那時也是一個臟亂差的落后村。從2017年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到今日的“無廢鄉村”示范點,6年時間,胡各莊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黨群同心,加強學習,解放思想,筑巢引鳳,外出取經,清理垃圾,整治環境,打造志愿團隊,創新服務模式,探索變廢為寶的垃圾處理方式,支部書記帶頭進行自媒體宣傳,區鎮兩級全力支持……在眾人合力之下,一個全新的胡各莊村呈現在我們面前!用劉老師的話說,現在的胡各莊村,人人愛人人護,所以“無廢鄉村,善治家園”是胡各莊村新的目標!胡各莊村的蛻變完美詮釋了鄉村振興的意義究竟是什么?鄉村振興的意義就是讓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正用之于民,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怎么樣進行鄉村振興,才能真正振興?鄉村振興,需要黨群同心,人人發力!
中脈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也將自己近兩年深入研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案例及模式的成果與大家進行了分享,給大家介紹了社會組織怎么樣助力鄉村振興?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模式有哪些?我們如何分辨合法與非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數量有多少?社會組織的主要資源有什么?社會組織的奮斗目標是什么?村社合作的阻礙是什么?村社合作,鄉村為什么必須激發內生動力?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村社合作為什么要簽協議?
龐家堡鎮黨委書記李建國主持了本次活動,他在發言中談到:“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要靠生活在鄉村的居民,因此又要完善鄉村的社會治理、增進鄉村居民的福祉,這才能調動鄉村居民的積極性,努力發揮好鄉村應有的功能,為國家興旺、民族復興提供堅實的支撐。我們要學會發揮鎮村干部的內生動力,全力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轉變思想,變‘讓我干’為‘我要干’,變‘村委干’為‘村民干’,變‘為你干’為‘為我干’,只有轉變主體,提升村民主人翁的參與意識,才能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