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出行,我走訪了很多古村,看了很多古宅。
其中,浙江金華浦江縣的“江南第一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浦江是個小縣城,這“江南第一家”就在距離縣城十多公里的一個鎮上。論建筑,它在江南一帶不算十分亮眼,但這個著名家族背后的故事卻讓人敬佩。
十五世同居共食
當今社會,一家幾十口人同住的情況已經少之又少了。
但在500多年前,這個被譽為“江南第一家”的鄭氏一族,從第一代開始,歷經了宋、元、明三個朝代,十五世人同居共食達360余年,據說鼎盛時有3000多人同吃一鍋飯,從沒有分過家……這要放到現在,也是一家大企業的規模了,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這個大家族不僅同居同食,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家人長幼有序,和和睦睦,各司其職。根據記載,在十五代的傳承當中一共有173人為官,但卻沒出過一個貪官污吏,個個勤政廉政——我們經常會說富不過三代,而鄭氏家族卻是勤儉十五代無一貪官。
關于“江南第一家”的賜封,據說還有個小插曲。
鄭氏家族的事跡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朵里,他對這樣和睦有為的家族大加贊賞,酒后的朱元璋大筆一揮,便賜封下“天下第一家”五個字。翌日,便有人在一旁提醒:“鄭氏若為天下第一家,那置朱家于何處呀?”朱元璋一聽有理,遂將“天下第一家”改為“江南第一家”。
走進“江南第一家”,需要穿越九座牌坊。
能讓這么龐大的家族,井然有序發展這么多年,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
原來,鄭氏一家有一份168條的家訓作為家族規范,條條嚴明,字字嚴苛,這份《鄭氏規范》從祖宗祭祀、嫁娶禮儀、家庭管理、家長職權、人員分工、財產分配、婦規、社交和睦鄰關系,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周密嚴謹,后來還被收錄進《宋史》、《元史》、《明史》等史書里。
鄭氏一家的故事讓我很感慨,一來是感嘆他們的孝義家風,二來是佩服鄭氏族人們能夠代代相繼,一份家規里所包含的生活態度、道德修養、學識涵養,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和弘揚,就算放到今時今日也依然適用,滋養著后人……
好的文化是“根”和“魂”,善于繼承方能永續常青。正如同我想把三生做強、做久,所以希望它能像大樹一樣,扎根、常青、向陽,更希望每一位三生人都能成為三生“自尊敬人,惠人達己”價值觀的傳遞者,為我們的消費者帶去健康的產品和生活,為我們的社會創造價值,用我們的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這樣的“三生樹”,一定能根深葉茂,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