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不帶人,須叟發成絲。
中國歷來都有“成功要趁早”“出名要趁早”的說法,我挺贊同這種說法積極的一面:人生的價值在于進取,一個人能盡早明確奮斗目標,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努力奮斗,更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從另外一方面,如果人人都盲目追求早成功,很容易急功近利,好走捷徑,甚至最終誤入歧途。
我反而覺得,人這一生要成事,什么時候都不晚。
1.能賺錢的兩種人
前幾天,我和朋友邊散步邊閑聊,我分享了一個觀點。
我認為能賺錢的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絕頂聰明的領袖型人物;
第二種是能認認真真把事做好的平凡人。
第一種不用多說,但凡是杰出的商業領袖,絕大部分都是聰明過人,能力出眾的人物,但這在生活中畢竟屬于少數。而絕大部分成功的人,是那些琢磨著把事情真正做好,做精的人。
2.“成功”需要做足準備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事業。
但很多人到老都未必知道怎么把事做成。
因為他們一輩子只盯著短期目標,考慮的是眼下怎么賺錢,怎么獲得所謂的“成功”快,而缺乏耐心做長遠的打算,花時間的不愿做,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不愿投入……最后兜兜轉轉,做什么都成了“半吊子”。
事實上,“成功”是一件需要好好準備的事。
不瞞大家,我現也在花精力做一些“小事”。把這些“小事”放到我的整個事業版圖中,其實只能算是整個供應鏈環節中的某一小節,在別人看來根本不值一提,但我本人卻沒有一點馬虎,還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落實,因為我覺得我還能把它做得更好,所以我愿竭盡全力往更高的地方攀爬。
要相信,在做事業這條路上,你之前所有的積淀,其實都會給你一些方向,而這些方向,無法靠守株待兔拾得。
這個世上,我們能做的事情浩若星辰。但我們能做好的事情,可能就這么三兩件。
成功的“秘訣”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善于觀察,敢于實踐,堅持反思,不斷修正,不停地充實自己,拓展自己,完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把事情越做越好,才會獲得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