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三生董事長黃金寶形象數字人在三生(中國)視頻號首發,成為了直銷業界“數字分身”的先行者。視頻里,黃金寶形象數字人形象逼真,語音和緩,表情自然,仿佛本人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儼然是三生的形象代表,但其實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數字人形象,讓人直呼“原來還有這種玩法!”
從ChatGPT“火出圈”,再到“錢學森數字人”亮相“中關村論壇”,數字化的推進讓人感受到時代的進步。在直銷行業,三生在“個人經濟體”的大旗下打出了“黃金寶數字人”等牌,意圖在數字化的牌局中贏下一城。金訶藏藥隨后跟進,推出少數民族數字人形象“卓瑪”,別出心裁地展現了雪域風情。
那么,數字人有怎樣的魅力,引眾多企業折腰?
數字化催生數字人
數字人技術的成熟,是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成果。
由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優格元宇宙實驗室、中傳數字人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給出了數字人的定義:虛擬數字人(Avatar)是通過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技術手段創設,并具有“人”的外觀、行為、思想(價值觀)的可交互虛擬形象。
據艾媒咨詢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分別為1866.1億元和120.8億元,到了2025年,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至6402.7億元和480.6億元。數字人業態不僅有龐大的產業規模,還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甚至有業內人士期盼,數字人產業會成為下一個千億產業、萬億產業。
數字模因打造產品力
2022年度《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提出了“數字模因”的概念。報告將虛擬數字人個人所擁有的形、聲、行特征以及在數字世界中所留下的“個人”數據、行為習慣、偏好和特征等歸為“數字模因”,并提出數字模因的信息性、同源性、穩定性、獨特性、可變性等特征,為深入研究和運營虛擬數字人提供了理論基礎。
而在數字模因發揮作用的過程中,AIGC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必不可少。AIGC是繼用戶生產內容(UGC)、專業生產內容(PGC)之后新型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在多模態交互技術、3D數字人建模、機器翻譯、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多種技術層面發力。不論是國外的ChatGPT,還是國內的文心一言,其實都是AIGC技術的應用。而在AIGC技術的助力下,企業能通過已有的數字模因構建模型,高度智能化的模型沿著“單人體驗——小范圍的多人交互——大規模多人涌現式體驗——同時在線社交元宇宙形態”傳播,就能構建數字人生態。
數字模因概念的誕生和AIGC技術的應用,構建了全新的數字人生態,讓虛擬偶像、虛擬主播、數字員工等三大業態從不可能走向可能。
三大業態賦能新商業
雖然市場上的數字人形象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但其實大多具有共性。2022年度《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根據數字人形象的共性,將市場上的數字人形象歸類為虛擬偶像、虛擬主播、數字員工等三大業態。
虛擬偶像以“藝人”身份出現,具有鮮明的才藝、個性和設定,在社交平臺、視頻平臺上活躍。這一類數字人出現較早、分布廣泛,在1990年正式被發明后,現已在多個國家有分布。不論是日本的初音未來,還是國內的洛天依,都富有人氣,可以通過音樂、舞蹈、表演等方式吸引流量,現在甚至能參加一些綜藝活動。不過,虛擬偶像的盈利模式和直銷公司有所差異,因此直銷業界并沒有誕生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
不同于虛擬偶像,虛擬主播并不局限于娛樂活動中,應用更加廣泛。虛擬主播是虛擬世界的“主持人”,是數字世界的采編“擔當”,名氣較大的虛擬主播甚至能成為企業的一塊招牌。在企業界,虛擬主播主要有兩類,一類模仿真人,但又與真人有明顯區別,就像央視網推出的數字小編一樣,雖然身體構造都像是真人,卻又能被認出是AI,如新于2022年7月30日隆重推出的數字人形象“Vera”和金訶藏藥推出的數字人形象“卓瑪”也是如此,這一類數字人形象已經具備了虛擬主播的基本職能,但其形象并非依附于真實人物,所以會和真人形象“保持距離”;另一類則是真人的“數字分身”,代表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AI王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北京靈境賽博公司聯合研發的“錢學森數字人”和以“數字人黃金寶”為首的三生數字人矩陣。相較于前者,真人的“數字分身”的數字模因來源于真人的動作和聲音,粗看之下不容易辨別,因此是更高層次的虛擬主播。
數字員工則更聚焦于運營環節,能替代或部分替代一部分“自然人”員工的工作。目前,三生已經在運營端有所布局,一方面錄入講師數據,打造突破時空限制的數字人講師和數字人新聞主播隊伍,另一方面也賦能終端,通過構建一線經銷商的數字人形象,幫助不善表達的經銷商克服心理障礙,讓一線經銷商更加專注于開拓市場、運營品牌,實現減壓增效。
未來,數字員工將向著“數字+中臺”的方向進發。中臺一般是指搭建一個靈活快速應對變化的架構,快速實現前端需求,避免重復建設。“數字人+中臺”,既能讓中臺更加靈活、更加智能,也能讓重復建設的數字人體系得到統籌、更加集成。三生向《知識經濟》表示,在“數字人+中臺”體系成型后,公司“代言人”和個人層面的數字人形象將得到統籌,平臺上會出現向顧客問候并講解產品的數字人形象,從而實現人機互動,構建人機交互空間,前景非常廣泛。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飛躍認為,未來將是“生物人+數字人+機器人”三類員工共同協作的時代。未來,企業將打造怎樣的數字人,又將如何推動生物人、數字人、機器人協同運作,也許是一個值得長期探討的命題。
數字分身顛覆應用層
2023年6月28日,黃金寶形象數字人首次亮相,成功吸引了外界目光,緊接著在7月14日發布三生(中國)運營總裁孫鵬博的數字人形象,隨后又陸續推出幾位高級經銷商的數字人視頻,推動數字人矩陣的建立。據悉,這是直銷行業里第一次出現真人形象的“數字分身”。
數字分身技術最早由OPPO于2022年發布,需要通過結構化局部輻射場動態角色建模的方式。這也是首個自動為寬松著裝人體創建動態數字孿生體的技術。不過,當時的數字分身技術還處于前期開發階段,賦能各個領域還不太可能。而三生在2023年6月以后實現了數字人矩陣的構建,未來還會將數字人技術推廣到每一位經銷商,標志著數字分身技術此時已經比較成熟。
數字分身的應用十分廣泛,目前可以幫助開展業務,解放一線經銷商;也可以充當虛擬新聞主播,用純正的口音和精確的分析打動觀眾;還可以擔任虛擬助手,幫助消費者決策。其中,對于企業而言,虛擬助手等業態很有想象空間。在虛擬助手的幫助下,消費者能夠快速獲取產品的精準信息,訂制個性化服務,交流內容也不再是機械式的一問一答,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也幫助企業節省了人力資源。
在上述基礎上,數字人還向著物美價廉的方向邁步。2023年4月25日,騰訊云智能對外發布了小樣本數智人生產平臺。該平臺不僅讓構架數字人的耗時更短,僅需3分鐘的真人口播視頻和100句語音素材,就能實時建模、生成高清人像,并在24小時內制作出與真人近似的“數智人”,而且還壓縮了成本,讓全過程的成本維持在千元級別,為數字人業態的推廣打下了基礎。
相關法律不容忽視
數字人技術的突飛猛進,固然為企業提升了效益、為消費者帶來了便捷,但一旦運用不慎,反而可能因觸犯法律而惹火上身。
首先是濫用數字人技術所引來的風險。一些業內人士擔心,不法分子可以竊取人臉識別的數據,再構建數字人形象,從而橫行不法。對于人臉識別技術存在的問題,國家網信辦已經發布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提出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對于數字人技術被濫用的問題,現在也有《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進行規范。
上述問題只是數字人背后的法律風險的縮影。數字人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一些法律人士的進一步思考。法學界普遍認為,數字人并非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因此不屬于《民法典》所規定的民事主體,但數字人可能會引發人格權糾紛。在創作數字人形象時,應注意勿要侵犯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榮譽權和名譽權。
數字人引發的法律風險還不僅如此。律師麻增偉表示,虛擬數字人的形象設計受到法律保護,其表演雖然不構成“表演者權”,但操縱者如果構成了表演,也可以作為表演者享有表演者權。
就像21世紀初的消費者無法想象手機支付一樣,技術變革總會像浪潮一樣顛覆常識。數字人未來將帶給行業怎樣的驚喜,又將多大程度地改變人們的生活,也許并非短期內所能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