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是黨中央首次明確以第三次分配為收入分配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確立慈善等公益事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成長發展的隆力奇,35年來,一向致力于愛心慈善公益事業,始終肩負誠信、愛心的社會使命,傳遞積極向善的力量。
一個企業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注與關愛,同時企業也應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隆力奇始終將踐行社會責任擺在首位,主動承擔扶貧濟困工作,在文化、體育、賑災、教育、公益活動等領域,已累計反哺社會超過5億元慈善基金,僅2015年就向社會慈善捐贈3050余萬元。
從捐資助學到實地幫扶,從抗疫救災到精準扶貧,從“輸血扶貧”到“造血脫貧”,隆力奇既扶貧又扶智,始終奮斗在一線,用力所能及的點滴行動來溫暖人心,始終堅持企業發展和公益雙引擎的方針。
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關愛兒童健康成長與教育一直是隆力奇關注的核心公益領域。公司成立了隆力奇愛家眼科基金、隆力奇助學圓夢基金,捐助失學兒童,先后為汶川、雅安、玉樹、魯甸等地震災區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學舉辦的“關愛學生·放飛夢想”中,隆力奇捐贈了價值4萬元隆力奇日化產品支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鼓勵孩子們有尊嚴地實現求學夢想。
2016年,在“愛在雅安·隆力奇助力名山區全面脫貧計劃”公益活動現場,隆力奇捐贈1000萬人民幣,用于雅安名山區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的幫扶和資助。同時,通過幫扶、教育培養、產業扶植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群眾全面脫貧致富。
以心扶貧以愛幫困
隆力奇多年來積極投身“精準扶貧”,不遺余力地將“精準扶貧”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中,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
2015年9月,隆力奇捐贈1000萬元成立“中華慈善總會·隆力奇扶貧基金”,力求精準發力,向趙家河村定向捐款500萬元,用于當地精準扶貧項目。隆力奇的專家團隊深入村里了解情況,因地制宜的分析了種植計劃與潛在市場。截至目前,隆力奇幫扶成效顯著,6年前栽植的核桃樹、旱槐、中藥材等,正在幫助村民們逐步形成收入可觀的綠色產業。
2015年隆力奇向趙家河村定向捐款500萬元
2018年10月,雅安市名山區鄉村干部一行30人到隆力奇學習常熟市先進高效的農業技術與管理方法,隆力奇創新思路,變“輸血扶貧”為“造血脫貧”,帶動名山區人民逐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為名山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堅持產業扶貧的過程中,隆力奇的團隊不僅為貧困地帶去資金,更將市場化觀念與管理的理念進行植入,并向群眾教授實用技術,幫助群眾更新生產生活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和生活質量。這些觀點在扶貧的過程中,點點滴滴滲入村民的意識之中,在“扶貧”的同時,更讓“扶智”取得實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隆力奇第一時間行動,攜手中華慈善總會向40個國家捐贈價值600萬元的防疫物資,通過這一善舉給他們帶去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2016年,為助力雅安震后重建,隆力奇攜手中華慈善總會,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每年向雅安名山區捐贈200萬元,累計已捐贈共600萬元和300萬元物資。讓受災的偏遠地區群眾能更安心的重建家園。
慈善事業是由整個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項事業,是一個社會、民族文明的標志,隆力奇的慈善幫扶工作遠遠不止這些。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會長李金華向隆力奇頒發了“慈善榜樣”獎,以表彰隆力奇在慈善方面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公益行動的意義可能用一篇文章難以全面表達,但隆力奇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行動便是最好的證明。
符合主旋律走向共同富裕
前不久,中央財經委員會上提出“共同富裕”一詞,要我們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隆力奇的慈善事業也一直與國家政策同步前行。
隆力奇集團徐之偉董事長曾表示:隆力奇始終將黨的指導思想作為工作目標,通過物質幫扶、智力幫扶并行,實現幫扶地區真正脫貧。未來,隆力奇也將一如既往的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注入活力源泉繼續前行。
隆力奇的慈善事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作為民族日化的龍頭企業,把公益慈善和企業發展以及社會責任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讓所有的經銷商和消費者能夠參與到公益慈善項目,讓每個人都成為慈善的傳遞者。在今后隆力奇會持續關注社會、關注慈善,積極搭建關懷體系和公益平臺,將品牌更加深入地融入消費者的心中。